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從月球起飛回家,這些上海載荷為「挖土」助力

2020-12-06 騰訊網

科研人員正在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懸停、避障、落月……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軟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整個過程一氣哼成,完美得超出科研人員的想像。落月過程中,上海技物所研製的雷射「雙雄」——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該所為嫦娥「挖土」研發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能夠檢測表取採樣區的科學數據,為攜帶回國的月壤做分析比對。

都卜勒雷射測速首次「上天」,速度測量精度達0.1米/秒

去月球「挖土」,安穩落月是前提,而姿態控制則是安全落月的前提。雷射「雙雄」是姿態控制(GNC)分系統的重要單機,在著陸器落月過程中,它們將由遠及近陸續開啟,為成功落月提供技術保障。

制嫦娥五號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

據上海技物所副所長、月球與深空探測系列載荷指揮舒嶸介紹,當「嫦娥五號」落月分為三個階段:當距離月面15千米時,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的測距功能啟動,通過大能量、窄脈寬雷射來測量著陸器和月面間的距離;當著陸器距離月面約2.5千米時,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的測速功能開始工作,通過探測雷射回波的頻率信息來測量著陸器相對月面的速度;當著陸器下降到距離月面100米,進入懸停狀態時,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開機工作,識別障礙物並為確定何處落月提供依據。

和嫦娥三號/四號同類產品相比,嫦娥五號首次在著陸器上增加了雷射測速功能。「雷射測速精度可達0.1米/秒,將三個方向的都卜勒雷射測速的結果反饋給導航系統,可確保太空飛行器著陸更平穩。」嫦娥五號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雷射測速敏感器主任設計師徐衛明研究員說。

為了在嫦娥五號加上雷射測速這一新載荷,其他模塊必須「減重」,而承接這一科研任務的徐衛明團隊得從原理樣機做起。團隊通過艱苦攻關,雷射測距和雷射三維敏感器成功「瘦身」30%,都卜勒雷射測速技術也首次在太空導航上得到應用,空間雷射應用系統實現從能量探測模式向頻率探測模式的開拓。

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覆蓋羥基光譜,具備探測水合化合物的能力

正如想要研究隕石,就不能忘記研究隕石坑一樣,當2公斤月壤「挖土」現場的情況怎麼樣,都被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掃」了個遍。

研製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探測器的有效載荷之一,可對月球表面著陸採樣區進行光譜探測和礦物組成分析。據 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主任設計師何志平研究員透露,嫦娥五號所載的光譜分析儀在光譜上向紅外波段拓展,具體來說從2.4微米拓展到3.2微米,如此一來就把含羥基的水合物的光譜包含在內。也就是說如果夠幸運的話,或許能夠為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找到有利證據。

科研團隊調試相關載荷

另外,由於環境不同,採「回家」的月壤賦存狀態也許會發生改變,有了光譜分析儀記錄下它採樣前後原本時的狀態,就能為科學家分析對比提供更多有價值參考。

為了讓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放心「赴月」,「80後」小夥楊傑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生活了四個月,悶熱、潮溼、生活三點一線,用他的話來說:「如果開一夜窗,被子能擰出水來,被粉色的螞蟻一咬就是一個大包。」可就是這樣的生活條件,他仍然堅持下來,並出色完成任務。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探月工程路上多少青年人已經長出了白髮,但正是他們的辛勤工作,才有來之不易的月球「禮物」。

作者:沈湫莎

圖片:上海技物所提供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月壤正由嫦娥五號送往地球,出自上海的這些載荷為「挖土」提供了...
    此刻,月壤樣本正由嫦娥五號送往地球的路上。在這背後,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以及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表現出色。 「兩臺雷射敏感器相當於汽車的避障雷達,是嫦娥五號的『開路先鋒』,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則是汽車上的乘客,不僅獲得了採樣區的光譜圖像和紅外信息,還採集到了月面原生態環境下的光譜數據。」上海技物所副所長、月球與深空探測系列載荷指揮舒嶸說。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其中,顆粒直徑小於1毫米的部分,是月壤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月壤樣品中佔總重量的90%以上。不管是月巖還是月壤,都採自月球的風化層。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鄭永春介紹,「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
  • 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
    原標題: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圓滿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摘要: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順利完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至此,嫦娥五號完美落月!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本報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劉曉豔穩了!穩了!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要在月球「挖土」多久?:月面工作時間約兩天
    原標題:嫦娥五號要在月球「挖土」多久?:月面工作時間約兩天   中國新聞網11月24日消息,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 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嫦娥五號起飛,我們等你回家~
    圓滿完成月球採樣任務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回家徵程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攜帶月球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從月面起飛算起,經過約6分鐘,250公裡的飛行後,上升器進入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的初始軌道。為了確保上升器能夠順利起飛上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研製團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驗證,並建立了一整套環環相扣的系統保證任務,最終保證了嫦娥五號邁出了回家的第一步。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 嫦娥五號帶上月球「土特產」起飛回家,預計20天後內蒙古見!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嫦娥降落「月宮」、帶回「土特產」 離不開這些「上海智...
    那一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相關團隊的實驗室傳出了歡呼聲,科研人員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以及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三維成像敏感器完成了各自使命,並且表現優異。如果說,敏感器如同汽車上的"避障雷達",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就是帶著科學探測目標飛往月球的乘客。「這些科學載荷的有關技術已經用於其他型號任務中,在後續的探月工程四期中也會看到這三件載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