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看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2020-11-25 俄羅斯龍報

【俄羅斯龍報特約記者春夏編譯報導】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圖片來源:中新社)

嫦娥五號或將成為月球「挖土第三人」

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蘊藏著極大的科學價值。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重要信息。

俄新社、《共青團真理報》、REGNUM通訊社報導,嫦娥五號執行的中國歷史上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若成功完成,將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之後,首個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探測器,此前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有蘇聯和美國。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風暴洋火山區西北側著陸,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於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而人類目前尚未有這一時段的月壤樣本。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此次將採集2千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1967年至1972年,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中,曾帶回約381.7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也從月球豐饒海取回過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NASA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19世紀70年代,美國曾贈送中國一份珍貴的禮物——1g月壤。塔斯社報導,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副局長在24日在推特上對中國此次發射任務成功表示祝賀,並表示,希望中國能和全球科學界分享獲得的月壤數據。

塔斯社在報導中還提到,希望此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項目成為中國探月工程發展的新裡程碑,因為這將在實踐中檢驗中國月球開發戰略的正確性,並促進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

作為承擔中國航天多次重大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俄新社評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未來中國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支柱,2020年7月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未來還將承擔中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任務。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華輿訊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 (俄媒看中國)「仙女」回家嘍 俄羅斯:真是太棒了
    【俄羅斯龍報網】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畫上完美句號。俄羅斯多家媒體密切關注「嫦娥五號」任務動態,對中國探月工程發展表示讚嘆。(圖片來源:中新社/央視新聞截圖)「嫦娥五號」順利返回 俄媒回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生意人報》報導,蘇聯在1976年由「月球24號」探測器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中國科學家採用了蘇聯探測器收集和運送月壤的方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44年來首個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科學目標: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俄國科學家率先表態:希望獲得中國月壤!俄媒:中國尚未做出決定
    嫦娥五號取樣德媒報導稱,全世界都想獲得中國的月壤,美國也想要。馬上就擁有2000克月壤的中國遇上了幸福的煩惱:俄羅斯給不給,美國的「人情」要不要還?還有誰?嫦娥五號從發射至今一切順利,中國實現了探測器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並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月軌交會對接,現在嫦娥五號擇機返回地球。
  • (俄媒看中國)俄羅斯祝賀「五妹」成功落月 期待未來雙邊合作
    (圖片來源:中新社)《俄羅斯報》網站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分三個階段,「繞」(「嫦娥一號」「嫦娥二號」)、「落」(「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回」(「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消息報》報導,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表面進行2天的月球樣本採集,將採集2千克月壤帶回地球。這已經是中國第三次成功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此次任務將持續23天,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在12月16至17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地區著陸。
  • 嫦娥五號奔月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而早在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之前,美國就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科學數據,以及月球土壤。為什麼還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呢?「玉兔」月球車的測月雷達數據首次給出了較為可靠的月壤厚度估計,認為前人的估計方法可能普遍低估了月壤厚度和氦-3總儲量,而此次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將為我們預估氦-3總儲量提供更切實的數據。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此次嫦娥五號將帶回2千克的月球土壤,遠超過蘇聯三次帶回的326克,躋身全球第二。而早在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之前,美國就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科學數據,以及月球土壤。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空間的探索的步伐,古時候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這是古代人未知空間的幻想,而到了現在,太空飛行器的發明,讓人類有了探索太空的基礎,中國近些年來的航天技術也是日新月異的,中國把這些太空飛行器命名為神舟、嫦娥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人最深情的浪漫,也是對它們的每一次飛行的最美好祝願。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月球更是邁向深空的「前哨站」。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大家最常聽到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應該就是「嫦娥奔月」了吧——因為吃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飛到天上,居住在月宮。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繞落回」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已完成落月任務,接下來將完成我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這也是繼1976年蘇聯Luna24取回月球樣品後,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 而月面採樣同樣需要很多高難技術,「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顯然不是普通挖掘機能幹的事兒。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日前,我國又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上了地月軌道,嫦娥五號相比其他嫦娥系列的探測器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將會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地球。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印度《歐亞時報》12月3號專門就此發表了文章,作者表示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已經準備好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它原本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是新冠疫情阻礙了發射計劃,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今年也能夠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從月球起飛回家,這些上海載荷為「挖土」助力
    除此之外,該所為嫦娥「挖土」研發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能夠檢測表取採樣區的科學數據,為攜帶回國的月壤做分析比對。都卜勒雷射測速首次「上天」,速度測量精度達0.1米/秒去月球「挖土」,安穩落月是前提,而姿態控制則是安全落月的前提。
  • 上海「特級技師+90後技師」合力,助嫦娥五號「投遞」月壤
    在38萬千米的高空中,嫦娥五號正在「打包」一份來自月球的「快遞」。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中國即將用自己「訂製」的月壤,開啟新的研究。
  • 中國嫦娥五號會帶來什麼?NASA著急了:希望向全球分享數據
    而在嫦娥五號奔月的過程之中,我們需要長期的監測變化,並且是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所以一次探測器發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歐洲宇航局(ESA)也發布了說明,聲稱很高興為嫦娥五號探月提供數據傳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