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龍報網】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畫上完美句號。俄羅斯多家媒體密切關注「嫦娥五號」任務動態,對中國探月工程發展表示讚嘆。
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圖片來源:中新社/央視新聞截圖)
「嫦娥五號」順利返回 俄媒回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
《生意人報》報導,蘇聯在1976年由「月球24號」探測器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中國科學家採用了蘇聯探測器收集和運送月壤的方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44年來首個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嫦娥五號」攜帶月壤返回,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塔斯社則回溯了中國探月工程發展歷程:2007年10月中國發射「嫦娥一號」探測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軌道運行16個月,獲取了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2010年10月中國發射了「嫦娥二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尋找和拍攝中國首輛月球車著陸區域。2013年11月「嫦娥三號」發射,成功將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送上月面,「玉兔」運行至2016年。2018年12月「嫦娥四號」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並且將「玉兔二號」送上月面。
2011年正式確定「嫦娥五號」任務:在月球著陸並採集月壤帶回地球,發射任務原定於2017年,後來延期到2019年末,最後定在2020年11月。
《共青團真理報》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攜帶2千克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將被運往北京。
俄專家:俄中探月合作前景非常好
「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獲得俄羅斯航天領域專家的高度讚揚。
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任務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將土壤樣品帶入軌道。以此表明,中國不想留下太空垃圾。」
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阿納託利·彼得魯科維奇認為,最近5年的月球競賽,將主要藉助於自動登陸器「仔細研究月球、尤其是極地區域」的方式展開。對於「嫦娥五號」返回,他不吝讚嘆:「所有任務都完成的非常順利,沒有故障和事故。」
彼得魯科維奇還透露,「可將之稱作『新的月球競賽』,2025年前,不同國家將完成10多次此類登陸。目前俄羅斯和中國正就下一步聯合工作進行談判,前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