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把盧布託付給中國取款機 中國成俄第二ATM供應國

2021-01-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10日報導 俄媒稱,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的統計,中國首度躋身俄銀行業自動取款機(ATM)三大供應國。此外,俄採購外國ATM的總量自2013年後首次出現增長。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3月9日報導,俄聯邦海關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的銀行從中國採購了價值2340萬美元的ATM,由此中國成為俄市場第二大ATM供應國。佔據首位的是德國,俄共採購4390萬美元的德國ATM。第三名是韓國,對俄供應價值1950萬美元的ATM。

這是俄市場三大進口ATM供應國的名單自2013年起首次發生變化。匈牙利曾是俄最大供應國。2013年俄銀行進口了9964臺匈牙利ATM、7730臺德國ATM、2108臺韓國ATM和426臺中國ATM。

去年俄銀行共花費9546萬美元採購了7329臺外國ATM,在數量上同比增加56%,在購買金額上同比增加84%。

俄商業銀行B&N Bank遠程銀行服務部主任尼基塔·霍穆託夫指出,外國ATM採購量的增長與各銀行去年更換自家ATM有關。

霍穆託夫解釋說:「現有的ATM主要購買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現在這些ATM已經破舊,銀行需要採購新機器。2017年至2018年還將購買更多ATM。」

俄羅斯外貿銀行自助終端發展部負責人葉連娜·洛斯庫託娃認為,中國生產的ATM質量好,凍不壞、耐髒且不易碎。

阿洛爾經紀公司分析師阿列克謝·安東諾夫指出,中國ATM的技術性能存在缺陷——紙幣識別器和內置印表機質量差,但價格比歐洲產品便宜30%至40%,這意味著使用中國ATM可以更快收回成本。

安東諾夫強調說:「俄銀行業因吊銷許可證問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中,因此能更快回本的設備現在受到歡迎,因為不知道銀行一年甚至半年後還是否營業。未來幾年對中國ATM的需求不會減少,銀行依然希望購買更便宜的設備。況且經過兩三年的合作,俄銀行機構逐漸積累與中國供應商交流的經驗,學會如何讓ATM達到它們要求的質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俄媒:中國南極科考站數量或已超越俄羅斯
    俄媒稱,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儀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舉行。考慮到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風生水起,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在南極科考站的數量和質量或將超過俄美。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7月21日報導,首艘「雪龍」號是1993年在烏克蘭而非中國建成的。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話說,俄計劃在梅德韋傑夫總理12月訪華前起草完畢向中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文件。
  • 俄媒預測中國海軍陣容,百艘艦艇蔚為壯觀!為何俄網友表示顫抖?
    俄媒預測中的2021中國海軍艦艇陣容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三艘航空母艦,俄羅斯媒體預計第三艘航空母艦能夠早2021年內下水。而在航母兩側則是近來熱點話題中頻頻現身的075兩棲攻擊艦。僅就按照這條新聞中艦艇實力進行計算的話,中國海軍在2021年的實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海軍,從而排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固然這些只是紙面實力,新聞中也難免會有估量不準的問題,但仍然能夠看出我國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海軍實力。無論是新航母還是075,每一艘艦艇的下水都能激起世界的驚呼。中國海軍也確實在近兩年迎來了實力跨越式增長的時期。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
  • 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
    原標題: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據塔斯社1月6日報導,在「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光纖網絡的幫助下,中國物理學家構建了迄今為止最長的量子通信線路,可以防止入侵。它全長4600公裡。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介紹這項工作的文章。
  • 俄發動機提供不了中國所需推力,中國自己動手了!俄:美密切注視
    很明顯,俄羅斯人在當年伊爾-76運輸機無法滿足中國採購需求之後,出現了新的類似問題,D-30KP-2發動機提供不了中國運輸機所需要的推力,但除此之外,俄羅斯沒有更強大的發動機提供了。●中國人說幹就幹2005年,中國向俄羅斯採購38架的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俄羅斯不是不想賣,而是沒有生產能力滿足中國的需求。
  • (俄媒看中國)「仙女」回家嘍 俄羅斯:真是太棒了
    (圖片來源:中新社/央視新聞截圖)「嫦娥五號」順利返回 俄媒回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生意人報》報導,蘇聯在1976年由「月球24號」探測器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中國科學家採用了蘇聯探測器收集和運送月壤的方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44年來首個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 美媒稱克裡米亞危機拖累中國買野牛氣墊登陸艇
    原標題:美媒稱克裡米亞危機拖累中國買野牛 烏對華憤怒 近日曝光的圖片顯示,第一艘由烏克蘭交付中國的 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12月4日文章,原題:與基輔的金錢爭執威脅中國未來軍備採購 中國正在與俄羅斯合謀,不向烏克蘭政府支付購買第二艘「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所需的1400萬美元。基輔已於今年3月初向解放軍交付該艘登陸艇,但就在交付幾天之後,登陸艇的生產地——克裡米亞便併入俄羅斯。現在的問題是,誰將得到這1400萬美元。
  • 俄媒:中國研製出史上最強大離子噴氣發動機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研製出世界上最強大的離子噴氣發動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14日援引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據中國《科技日報》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專家向客戶展示了新一代離子發動機。
  • 中美俄五代機起飛距離大比拼,俄400米,美國0米,中國多少米?
    隨後五代機應運而生,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戰機,具備強大的隱身能力,可以突破大多數的防空系統實施軍事打擊。當然,除了軍事實力前三的中美俄,當前世界上還有沒其他國家能把它造得出來。今天咱們就來比較一下中美俄三國五代機的起飛距離,看看誰能在這個領域獨佔鰲頭呢?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俄媒關注: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俄媒稱,2018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可能超過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只比全球最大的北美電影市場略少一些。而且,中國院線的主要收入早已由本土電影貢獻。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8月19日報導,中國電影與世界很多地區差不多同時起步,都是在上世紀頭5年。上世紀頭10年至30年代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期,當時的電影工業中心在上海。就像電影《奪寶奇兵2》在開篇場景中表現的那樣,這座城市在當時是一個充斥著歌舞廳、鴉片、各國交際花、黑幫和冒險家的地方。
  • 俄媒:普京放生的阿穆爾虎有一隻跑到中國境內 將請中方尋找
    據新華網引述俄媒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曾放生3隻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阿穆爾虎),其中一隻在普京10月7日生日的前兩天跑到中國境內,俄方準備請中國幫忙尋找。據「阿穆爾媒體」新聞社8日報導,今年5月,普京到訪俄遠東阿穆爾州自然保護區,並放生了在珍稀動物康復與放歸中心飼養的3隻東北虎。
  • 俄媒:中國8處景點進入世界排名百強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俄媒稱,8個中國旅遊景點進入Stasher services世界最著名景點排名中的百強。新華社發(楊帆 攝)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5日報導,進入該百強排名的中國內地景點有西安兵馬俑(第74名)、上海東方明珠塔(第78名)、北京故宮(第82名)、北京長城(第94名)。中國香港地區共有4個景點進入排名,分別是香港太平山(第80名)、香港維多利亞灣(第85名)、香港迪士尼樂園(第96名)和香港海洋公園(第97名)。
  • 「俄」謝爾蓋格拉濟耶夫:毫不遲疑支持中國「戰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困擾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政府在緊急形勢下的組織工作以及整個社會在危機面前的凝聚力和紀律性,都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這次疫情主要發生在中國,但任何傳染病都是全球公敵,它們威脅著整個人類的安全。
  • 俄副總理:俄不覺得中國佔支配地位 兩國政經活動平等互惠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俄媒稱,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言時表示,俄羅斯不覺得中國佔支配地位,俄中兩國間正在發展平等互惠的政治對話和經濟互動。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2日報導,舒瓦洛夫說:「我們不覺得中國佔支配地位,雖然中國人口與我國人口比起來極為巨大--我國人口不足1.5億,中國人口14億。兩國的對話是平等的,兩國領導人有著信任友好的關係。我很高興良好的政治對話終於轉化到經濟互動方面來了。我們都看到近兩年來對兩國互惠的經濟政策是如何發展的。」舒瓦洛夫強調,俄羅斯重視與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合作。
  • 中國衛星將服務「一帶一路」 俄媒:東半球天氣預報主要靠它
    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向軌道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它能對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積進行氣象監測及其數據搜集。風雲二號H星將位於印度洋上空,取代在那裡超期服役的歐洲氣象衛星。俄羅斯記者兼中國問題專家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為衛星通訊社撰寫此文就此加以評論。
  • 俄媒:中國布局海上發射平臺 與傳統發射場形成互補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俄媒稱,最近最重要的一條航天新聞,當屬中國首度自海上浮動平臺完成火箭發射,對中國來說具有火箭運輸上的優勢。在美國,「移動發射基地」施工潮也在湧動。據俄羅斯《消息報》6月10日報導,中國在6月5日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七星」,讓人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雄心勃勃的「海上發射」項目。
  • 俄媒猜測中國核力量「家底」
    俄媒猜測中國核力量「家底」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俄羅斯報紙網8月17日刊登文章《中國能否攻擊美國》稱,俄新社援引五角大樓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說:「過去三年中,中國軍隊迅速擴大了水面軍事行動的覆蓋範圍,獲得了在戰略上重要海域的作戰經驗,而且可能正在訓練武裝力量打擊美國及其盟友。」
  • 俄媒:俄重型攻擊無人機樣機造價約10億盧布
    原標題:俄媒:俄重型攻擊無人機樣機造價約10億盧布  據俄羅斯媒體4日援引俄軍工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名為「獵人」的俄重型攻擊無人機單架樣機造價約為10億盧布(約合1.03億元人民幣),待實現大批量生產後,該無人機的單機造價有望降低4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