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國布局海上發射平臺 與傳統發射場形成互補

2020-11-3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俄媒稱,最近最重要的一條航天新聞,當屬中國首度自海上浮動平臺完成火箭發射,對中國來說具有火箭運輸上的優勢。在美國,「移動發射基地」施工潮也在湧動。

據俄羅斯《消息報》6月10日報導,中國在6月5日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七星」,讓人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雄心勃勃的「海上發射」項目。

報導稱,該項目是由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購入移動石油開採平臺,對其進行改建並取名「奧德賽」,同時研發出「天頂-3SL」運載火箭。按企業創辦者的構想,它們將自公司總部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基地出發,定期前往發射點即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的海域執行任務。

報導稱,北京駕馭的是完全不同的「船」。長徵十一號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作為固體燃料火箭,它能夠長年存放,隨時可以按需迅速發射。6月5日所使用的平臺未來可以同時搭載5-6枚此類火箭,依次完成發射。

此外,海上發射公司恨不得將火箭拆裝並繞行整個世界,而中國的火箭製造廠通常位於沿海工業及基礎設施發達之地,將成品運送至港口比偏遠地區的發射基地更省事也更便宜。

相關焦點

  • 俄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
    2016年,S7集團宣布與「海上發射」公司籤署了合同,商定採購「海上發射」項目的實體系統。2018年4月,S7 Space公司成為海上浮動發射臺「奧德賽」號的所有者,並投資了2.2億美元用於翻修工作。根據原計劃,2019年至2023年,「海上發射」平臺將發射12枚「天頂號」運載火箭。但近年來俄烏關係的惡化導致俄羅斯停止採購烏克蘭產火箭,而此後也一直未找到替代品。
  • 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俄羅斯大受刺激,從美國弄回舊款發射平臺
    ,長徵11號從海面發射平臺升空,成功的發射了衛星,結果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後,俄羅斯大受刺激,從美國弄回舊款發射平臺準備重啟相關工作。  如果論到海上發射的話,最早由西方提出來,在上世紀90年代,建設了專門的海上發射平臺,即奧德賽號,重量達到4萬6千噸,實則由石油鑽井平改裝的。
  • 俄東方發射場發射「一箭28星」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12月27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航天集團27日從位於俄遠東地區的東方航天發射場將一枚搭載28顆衛星的火箭發射升空。俄航天集團發布公告說,這枚「聯盟-2.1a」型運載火箭於莫斯科時間5時07分(北京時間10時07分)從東方發射場發射升空。火箭搭載了俄羅斯地球遙感衛星「老人星-V」5號和6號以及來自日本、美國、德國、西班牙、南非等國的26顆小型衛星。目前,兩顆遙感衛星已經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其他26顆小型衛星也會依次被送入相應軌道。
  • 第4163回: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隨後,俄媒報導稱,19顆衛星已墜落大西洋。彼爾姆州立大學航空國防專家盧辛表示,此前的墜毀都是由於製造零件出現瑕疵。火箭航天系統設計製造專家謝列尼亞科夫認為,事故表明俄航空製造業中目前存在的問題。,坐落於俄邦遠東地區阿穆爾州烏格列戈爾斯克鎮,距離中國僅數百公裡,緯度則落在北緯51度線。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海上發射!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聚焦】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三是一個現代化的發射場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都不得不將發射場毀掉。這樣,就很容易對環境造成傷害。由此可見,進行海上發射具有陸地發射無可比擬的優勢。前蘇聯曾經在沿海建立發射場,但一度因為脫落的各級火箭含有一些毒性和腐蝕性高的推進劑,必然會造成環境汙染,因此也拆除了。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義大利就在印度洋中建立了第一個民用移動式發射場——聖馬科發射平臺。
  • 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場原來長這樣!
    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場原來長這樣!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中國航天報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3月2日說,我國將於今年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眾所周知,運載火箭通常是在陸地上發射的。我國的酒泉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和文昌發射場都是建在陸地上,國外的拜科努爾、東方、卡納維拉爾角和庫魯等著名發射場也是陸地發射場。那麼,如何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它又有什麼優點呢?
  • 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將助煙臺形成千億級航天產業集群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得了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在海上建起了中國第5個運載火箭發射場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西昌、酒泉、太原以及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有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航天發射場,它們半個多世紀以來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而隨著陸上發射的不斷成熟,我國海上發射技術也開始布局。
  • 中國火箭海上發射成功:星辰加大海,這次齊活了
    從這一天起,中國擁有了海上發射衛星的能力,中國航天第一次在蔚藍的大海中構建發射陣地。   我們為什麼需要海射?海射對中國有什麼重大意義?筆者要先從軌道說起。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得了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在海上建起了中國第5個運載火箭發射場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西昌、酒泉、太原以及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
  • 科技前沿|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一箭九星,海上飛天!「德渤3」號為海上發射平臺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
  • 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據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美媒稱,在情報機構中,只有為數不多受過訓練的分析人員從事從浩如煙海的衛星圖像中尋找未公開宣布的核設施或秘密軍事場所的工作
  • 中國黃海一箭九星飛天!該能力僅美、俄曾擁有
    這次海上發射平臺,由貨輪駁船改裝而成,指揮船則是租用的客輪,充分說明了該類型發射任務的靈活與便捷性此次由&34;駁船作為發射平臺。該型駁船&34;可承受載重約2萬噸,採用全電推進,並具有快速調載功能。同時通用性極好,相似噸位及級別型號在國內有多艘,可根據發射計劃靈活選用,不會受到任何限制,這體現了海上發射無與倫比的靈活性!一般而言,火箭發射場最好建立在低緯度地區,因為可以利用地球自轉,減少能量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