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

2020-09-05 管雪青中俄法律

導語:8月24日,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俄羅斯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海上發射」項目的海上浮動發射臺,經初步估算,修復工作需花費350億盧布。

海上浮動發射平臺,圖片來源:S7 Airlines

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他本人於一周前視察了系泊於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海上浮動發射臺。據其介紹,修復該發射臺的費用預計為350億盧布。而今年7月份時,俄原子能公司(Росатом)估算的修復費用為838億盧布(按目前的物價計算),如考慮通脹因素,則這一數字可能高達910億盧布。除該發射臺現所有者S7集團以及俄航天集團以外,俄原子能公司亦被視作該發射臺的潛在購買方

鮑裡索夫,圖片來源:生意人報

據估算,如要獲得商業回報,「海上發射」項目的平臺每年至少需要發射五次。但目前用於發射的運載火箭尚未準備就緒,俄羅斯正在「聯盟5號」的基礎上進行開發。

鮑裡索夫指出,應建立一家專業運營公司來運營該發射臺,而由哪家企業來建立這家運營公司,尚有待落實。鮑裡索夫認為,俄航天集團、俄原子能公司和S7集團均有機會,同時,各大基金或銀行也可能加入聯合體,這主要是考慮到項目需要資金。

鮑裡索夫表示,已向普京總統匯報了「海上發射」項目的相關情況。「對我們而言,如果不修復發射平臺且不使用其發射服務,便是愚蠢的。從技術角度看,目前修復和發射工作都是可行的。」鮑裡索夫認為,該發射臺修復後,發射任務中屬於國家計劃的發射以及商業發射的比例至少應是相當的

「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於1995年在波音公司的參與下創辦。1999年3月27日,該公司進行了首次發射活動,一枚「天頂號」運載火箭(該型號火箭由烏克蘭生產)從「海上發射」的發射平臺上成功完成了發射試驗(從商業軌道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2016年,S7集團宣布與「海上發射」公司籤署了合同,商定採購「海上發射」項目的實體系統。2018年4月,S7 Space公司成為海上浮動發射臺「奧德賽」號的所有者,並投資了2.2億美元用於翻修工作。根據原計劃,2019年至2023年,「海上發射」平臺將發射12枚「天頂號」運載火箭。但近年來俄烏關係的惡化導致俄羅斯停止採購烏克蘭產火箭,而此後也一直未找到替代品。

2020年3月,美國國務院初步許可「奧德賽」號海上浮動發射臺從美國移駐俄羅斯遠東地區,同時波音公司提供的設備被拆除。今年4月,S7航空公司總裁費列夫在接受俄生意人報的採訪時表示,已推遲「海上發射」項目,以等待更好的時機。

海上浮動發射平臺,圖片來源:S7 Space

受新冠疫情影響,主營業務為航空運輸的S7集團正在經歷困難時期。此外,由於SpaceХ公司已實現回收一級火箭的技術,可大幅降低火箭發射成本,火箭商業發射市場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SpaceX公司也使用海上平臺,但現階段僅用於回收一級火箭。

俄原子能公司的子公司有意從S7集團處收購「海上發射」項目。據俄塔斯社報導,有消息源透露,S7集團打算出售「奧德賽」號海上浮動發射臺和裝配指揮艦,以剝離非核心資產。由于波音公司的設備被拆除,浮動發射臺和指揮艦均需修復,而且還需從零開始建造沿海基礎設施,因此該項目的成本非常高。作為受新冠疫情影響較深的私人航空公司,S7集團根本沒有資金來完成這一項目。

不過,俄原子能公司曾公開表示,考慮到SpaceX的成功對商業發射市場的影響、需求不足以及與俄航天集團的競爭等因素,收購「海上發射」項目是不現實的。

然而,鮑裡索夫認為,「海上發射」項目的發射平臺不會缺少來自俄東方航天發射場的訂單。他指出,東方航天發射場擁有「安加拉」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平臺和超重型運載火箭。

今年4月份時,俄航天集團曾表示,希望自2024年起可從「海上發射」項目的浮動發射平臺恢復火箭發射。該集團也已向下屬企業下達任務,要求對恢復「海上發射」系統運營進行經濟可行性論證,評估維修浮動航天發射場和建造「聯盟7號」新型火箭的費用,以確定參與「海上發射」項目的可能性。

S7 Space公司根據「聯盟5號」(由「能源」航天集團研發)的設計概念自行研發了可重複使用火箭,並命名為「聯盟7號」及「聯盟7號SL」(註:SL為Sea Launch的縮寫)。今年7月,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宣布,該集團將在「聯盟5號」的基礎上研發用於「海上發射」平臺的運載火箭,並計劃於2023年完成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致力於升級海洋經濟、探索能源問題解決之道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海洋開發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動核電站。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探索能源問題解決之道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海洋開發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動核電站。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  眼下這個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裡,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沉睡在海底的戰略性資源,其分布之廣、品位之高、儲量之大,遠遠超乎人類現今的需求與想像。
  • 海上生活越來越近了,浮動城市會是未來形態嗎?
    據最新統計,2100 年,海平面將上升 2 米,本世紀末海平面上升就會淹沒 500 多個沿海城市,波及全球 15 億人口。▲由於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層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遠超預期.圖片來自:GETTY IMAGES世界上最大的 10 個城市中,將有 9 個因此在 2050 年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攻擊,像吉里巴斯這樣的低洼珊瑚環礁國家將完全消失。於是聯合國最近召開了第一屆可持續浮動城市圓桌會議,表示大力支持和研究浮動城市,以應對氣候危機、疾病爆發,容納氣候難民。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致力於升級海洋經濟、探索能源問題解決之道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海洋開發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動核電站。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眼下這個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裡,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沉睡在海底的戰略性資源,其分布之廣、品位之高、儲量之大,遠遠超乎人類現今的需求與想像。
  • 煙臺將建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2021年投入運行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 俄媒:中國布局海上發射平臺 與傳統發射場形成互補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俄媒稱,最近最重要的一條航天新聞,當屬中國首度自海上浮動平臺完成火箭發射,對中國來說具有火箭運輸上的優勢。在美國,「移動發射基地」施工潮也在湧動。據俄羅斯《消息報》6月10日報導,中國在6月5日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七星」,讓人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雄心勃勃的「海上發射」項目。
  •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2019年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這是我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
  • 中核集團攜手英國船級社開發浮動核反應堆
    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籤訂框架協議,共同設計開發利用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根據該框架協議,這個雙方共同開發的「浮動核反應堆首堆」,將為中國離岸開發提供電力支持。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誒等等,這發射臺,怎麼感覺在海上?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飛船和火箭的未來」放眼全球,各國都在不斷推進海上發射技術。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世界上唯一提供海基發射服務的「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
  • 全球最大浮動太陽能電廠長啥樣
    幾年前只有幾位農民在此靠打魚、養鴨為生的一個湖泊上,如今建起了一座有16萬塊電池板,總裝機容量40MW的全球最大浮動太陽能發電廠。資料圖片:6月22日拍攝的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採煤塌陷區水域漂浮式光伏發電站。新華社記者郭晨攝要想參觀中國安徽省的這個新建的太陽能樣板發電站,首先要登上一條船。數分鐘後,船隻從無數個漂浮在湖面的太陽能電池板旁駛過。
  • 全球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終身漂泊在海上無法上岸,未來或將消失
    在馬來西亞的婆羅洲,生活著這麼一群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他們是巴瑤族,最後的吉普賽人。巴瑤族人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布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巖礁魚類,還包括藍鯨、侏儒海馬等諸多海洋珍稀動物。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誒等等,這發射臺,怎麼感覺在海上?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
  • 「海上法拉利」可與軍艦飈船!俄豪華VIP水翼艇亮相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近期,俄羅斯軍工企業密集推出一批新型艦船概念和樣品,顯示出俄船舶工業在該領域的最新進展。其中,在聖彼得堡國際海事防務展亮相的一款新型豪華水翼艇,引起俄媒的關注。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7月17日報導稱,這款新型豪華水翼艇名為「戰斧」,是一種專為政要乘用設計的豪華交通艇。
  • 中國建成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另外今天,支付寶五福還將跟隨富強福號火箭、蛟龍號、雪龍號上天下海,慶祝中國年。4、中國建成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入榜理由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
  • 全球唯一沒有土地的民族,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卻不被國家承認?
    可是如今就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一直生活在海裡,不論是生老病死,都不能上岸,全球唯一沒有土地的民族,一輩子生活在海上,卻不被國家承認?你們可知道這個民族是誰?這個地方就位於東南亞地區,有一個叫巴瑤的民族。
  •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投入使用,決心打通北極航道!
    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該核電站安裝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體上,排水量超過2萬噸,有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為10萬人的城市提供充足電力。目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被部署在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在未來北極航道的開通和能源開採上,海上浮動核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
  • 俄將推出「全球最強」火箭發動機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柳軍據俄媒日前報導,俄羅斯開始生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RD-171MV「沙皇」發動機,它將用於正在製造的「聯盟-5」中型運載火箭和「葉尼塞」重型運載火箭。
  • 馬斯克為何選擇在39A發射臺進行首次載人發射?
    39A發射臺最初是為將太空人送往月球而建造的,後來被用於美國宇航局太空梭的發射平臺。上世紀1960年代初,為了能夠將推力巨大的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美國宇航局開始建造一個能夠支持該重型火星發射任務的發射臺,作為備份發射場,NASA同時建造了兩個能夠支持土星五號發射任務的發射臺:39A和39B。
  • SpaceX星際飛船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怕擾民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證實,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星際飛船可能從海上發射,這樣做的原因是飛船起飛頻繁且噪音太大。SpaceX的57次發射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的陸基發射臺進行的,但隨著飛行頻率大幅增加,該公司可能需要遠離陸地發射。
  • 朝鮮將火箭架上發射臺
    多數軍事分析師認定,火箭就位發射臺後,需要7至10天時間為發射做準備。由於發射用的運載火箭既可以發射衛星又可以發射遠程飛彈,美國、日本和韓國擔心朝鮮此舉是試射可以打到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大浦洞2號」遠程飛彈,它們以違反聯合國1718號決議為由要求朝方取消發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