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8月24日,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俄羅斯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海上發射」項目的海上浮動發射臺,經初步估算,修復工作需花費350億盧布。
海上浮動發射平臺,圖片來源:S7 Airlines
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他本人於一周前視察了系泊於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海上浮動發射臺。據其介紹,修復該發射臺的費用預計為350億盧布。而今年7月份時,俄原子能公司(Росатом)估算的修復費用為838億盧布(按目前的物價計算),如考慮通脹因素,則這一數字可能高達910億盧布。除該發射臺現所有者S7集團以及俄航天集團以外,俄原子能公司亦被視作該發射臺的潛在購買方。
鮑裡索夫,圖片來源:生意人報
據估算,如要獲得商業回報,「海上發射」項目的平臺每年至少需要發射五次。但目前用於發射的運載火箭尚未準備就緒,俄羅斯正在「聯盟5號」的基礎上進行開發。
鮑裡索夫指出,應建立一家專業運營公司來運營該發射臺,而由哪家企業來建立這家運營公司,尚有待落實。鮑裡索夫認為,俄航天集團、俄原子能公司和S7集團均有機會,同時,各大基金或銀行也可能加入聯合體,這主要是考慮到項目需要資金。
鮑裡索夫表示,已向普京總統匯報了「海上發射」項目的相關情況。「對我們而言,如果不修復發射平臺且不使用其發射服務,便是愚蠢的。從技術角度看,目前修復和發射工作都是可行的。」鮑裡索夫認為,該發射臺修復後,發射任務中屬於國家計劃的發射以及商業發射的比例至少應是相當的。
「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於1995年在波音公司的參與下創辦。1999年3月27日,該公司進行了首次發射活動,一枚「天頂號」運載火箭(該型號火箭由烏克蘭生產)從「海上發射」的發射平臺上成功完成了發射試驗(從商業軌道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2016年,S7集團宣布與「海上發射」公司籤署了合同,商定採購「海上發射」項目的實體系統。2018年4月,S7 Space公司成為海上浮動發射臺「奧德賽」號的所有者,並投資了2.2億美元用於翻修工作。根據原計劃,2019年至2023年,「海上發射」平臺將發射12枚「天頂號」運載火箭。但近年來俄烏關係的惡化導致俄羅斯停止採購烏克蘭產火箭,而此後也一直未找到替代品。
2020年3月,美國國務院初步許可「奧德賽」號海上浮動發射臺從美國移駐俄羅斯遠東地區,同時波音公司提供的設備被拆除。今年4月,S7航空公司總裁費列夫在接受俄生意人報的採訪時表示,已推遲「海上發射」項目,以等待更好的時機。
海上浮動發射平臺,圖片來源:S7 Space
受新冠疫情影響,主營業務為航空運輸的S7集團正在經歷困難時期。此外,由於SpaceХ公司已實現回收一級火箭的技術,可大幅降低火箭發射成本,火箭商業發射市場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SpaceX公司也使用海上平臺,但現階段僅用於回收一級火箭。
俄原子能公司的子公司有意從S7集團處收購「海上發射」項目。據俄塔斯社報導,有消息源透露,S7集團打算出售「奧德賽」號海上浮動發射臺和裝配指揮艦,以剝離非核心資產。由于波音公司的設備被拆除,浮動發射臺和指揮艦均需修復,而且還需從零開始建造沿海基礎設施,因此該項目的成本非常高。作為受新冠疫情影響較深的私人航空公司,S7集團根本沒有資金來完成這一項目。
不過,俄原子能公司曾公開表示,考慮到SpaceX的成功對商業發射市場的影響、需求不足以及與俄航天集團的競爭等因素,收購「海上發射」項目是不現實的。
然而,鮑裡索夫認為,「海上發射」項目的發射平臺不會缺少來自俄東方航天發射場的訂單。他指出,東方航天發射場擁有「安加拉」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平臺和超重型運載火箭。
今年4月份時,俄航天集團曾表示,希望自2024年起可從「海上發射」項目的浮動發射平臺恢復火箭發射。該集團也已向下屬企業下達任務,要求對恢復「海上發射」系統運營進行經濟可行性論證,評估維修浮動航天發射場和建造「聯盟7號」新型火箭的費用,以確定參與「海上發射」項目的可能性。
S7 Space公司根據「聯盟5號」(由「能源」航天集團研發)的設計概念自行研發了可重複使用火箭,並命名為「聯盟7號」及「聯盟7號SL」(註:SL為Sea Launch的縮寫)。今年7月,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宣布,該集團將在「聯盟5號」的基礎上研發用於「海上發射」平臺的運載火箭,並計劃於2023年完成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