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籤訂框架協議,共同設計開發利用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根據該框架協議,這個雙方共同開發的「浮動核反應堆首堆」,將為中國離岸開發提供電力支持。
浮動核反應堆模型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NNC)下屬公司,是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英國勞氏船級社(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縮寫LR)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一個船級社,也是國際公認的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業務還涉及軍工、工程等方面。
英國勞氏船級社在聲明中稱,框架協議下的第一個合作是建立新的安全法規,安全準則、核代碼和標準浮動倉,這與離岸和國際海洋法規、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安全的標準相一致。
浮動核電站有很多優點:在工廠或船廠建造會提高效率,選址簡化,環境影響極低,退役工作可以在專門的工廠進行等。然而,海上建造環境需考慮諸多重要事項,如人員和設備的進出以及需要盡力確保不會汙染海洋。
中英攜手開發浮動小堆
在與英國勞氏船級社的協議聲明中,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稱:「開發安全、清潔能源,以及可持續發電是未來潛在的機會。我們最近的努力就是希望通過核反應堆來為近海設施提供能源支持。海上浮動核反應堆是我們創新的一個例子,希望能利用新方法來促進核電力的開發」
英國勞氏船級社大中華區能源戰略發展副總裁梅爾文·張說,「這個項目將為核電如何能在能源和海洋中可持續發電設立榜樣。」
英國勞氏船級社發言人稱,該浮動核電站是基於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ACP100小型反應堆設計,也被稱為ACP100S。ACP100的功率為100兆瓦,2010年開始開發,主要設計在2014年完成。
ACP100模型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小型」核電機組定義為300MW(兆瓦)以下的機組,而電功率在300MW以上、600MW以下的為中型反應堆機組。中、小型反應堆類型有:輕水堆、高溫氣冷堆、液態金屬反應堆和熔鹽堆,而輕水堆是小型堆的主要堆型。近年來,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阿根廷等國,都已開始積極研發小型核反應堆。
目前,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持股51%,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合資設立的中國核工業集團新能源公司計劃在福建省漳州市莆田縣建設兩個ACP100反應堆。
ACP100屬於緊湊型壓水堆,其主要的冷卻劑迴路部分就安裝在反應堆的壓力容器中。海上浮動核反應堆擁有多種用途:發電、加熱、蒸汽生成或是海水淡化等。海上浮動堆建成之後,對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國防能力提高均有益處。
「中國有較長的海岸線,有很多的海島、小島需要開發,而中國的經濟從陸地經濟逐步會轉向海洋經濟,海洋經濟的發展是要有支撐的。核動力平臺應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支撐。當前海洋經濟發展的最大難點就是沒有生活的保障,而海上平臺就是來保障生活條件的。它不但能夠提供電,還可以提供淡水。」 有核電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
除了能解決海島的民用的供電、供熱、供水外,海上浮動核反應堆還能提高國防能力。「如果能在靠近海島的地方建設海上核動力平臺的話,那對中國整個國防能力、對中國整個疆土的外延、對海洋經濟的發展,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上述核電業內人士稱。
中俄已有合作先例
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建的浮動核電站是俄羅斯「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雖然美國是第一個建成浮動核電站的國家,「斯特吉斯」號浮動核電站曾在60-70年代為巴拿馬運河地區提供能源,但是後來核電站被關閉,美國再未實施類似項目。俄羅斯「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擁有兩臺КЛТ-40С核反應堆,功率均為35兆瓦。除了提供電能外,核電站還能供應熱能、每晝夜生產4-24萬噸淡水。
中核集團開發的ACP100,被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能大國列入有潛力的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而加拿大、中東等多個市場目標國家,則是十分看好ACP100的經濟性和成熟性,已經向中核集團投來了橄欖枝。
2014年1月,中俄浮動堆談判展開。2014年5月20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與俄羅斯原子能集團公司基裡延科總經理在上海籤署《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關於合作建造浮動堆的諒解備忘錄》。
觀察者網綜合澎湃新聞、人民網、中核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