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核能!99%人類都沒見過的核反應堆啟動瞬間

2020-12-04 快科技

核電站是怎麼工作的?學過中學物理的應該知道現在的核電站都是基於核裂變技術的,雖然有更強大的核聚變發電方式,不過現在可控核聚變還不現實,估計人類還需要50年才能解決這個技術。

核反應堆啟動時是什麼樣的?對這個問題好奇的人很多,國資小新今天發了一個科普視頻,介紹了反應堆是如何啟動的,主要是介紹了遊泳池式反應堆,因為這種核反應堆是「透明」的,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大量存在,站在堆邊,你可以將反應堆運行時堆芯的變化看得一清二楚。

對於輻射問題,國資小新表示泳池堆低溫常壓運行,堆芯上方的水完全屏蔽輻射。

國資小新提到,這種透明核反應堆主要是用於供暖的,@中核集團 原子能院早在2017年就實現了泳池堆連續供熱。靠它解決北方供暖季的霧霾,硬核又靠譜!

根據中核集團之前發表的報告,2017年11月28日,原子能院池式輕水反應堆(49-2堆)實現安全連續供熱168小時。2018年8月26日,「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初步設計完成,標誌著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示範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是中核集團在泳池式研究堆五十多年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針對區域供熱需求開發的產品。供熱小型反應堆因其運行參數較低並且採用最新的安全設計標準,避免了常規動力反應堆中可能發生的事故,可切實消除大規模放射性釋放,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多用途、投資少等特點,適合貼近城鎮建設。「燕龍」堆技術成熟、系統簡單、運行簡便,核能供熱的成本與傳統能源相比具備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兆瓦級超小型液態金屬冷卻空間核反應堆電源」項目啟動
    「兆瓦級超小型液態金屬冷卻空間核反應堆電源」項目啟動 2019-08-1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合肥召開。
  • 核能發電的未來
    核能發電也不會像燃燒煤炭的火電廠一樣煙霧滾滾,造成其他空氣汙染,可能也因此拯救了180萬條生命。簡易版的核電站工作原理圖。圖片來源:wikicommons核能發電技術,是我們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我們不能把所有化石燃料都燒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只要化石燃料還是最廉價的能源,人類就仍會拿它來燃燒發電。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排放量中幾乎佔了一半。
  • 2026年前在月球上安裝一個核反應堆,NASA志在何方?
    根據計劃,最早將於2024年將太空人重新送到月球表面,並在2028年前後在月球上建立可供人類持續生存的月球基地。建設基地,電力必不可少,敢想敢做的美國人打算在月球建造一座核反應堆,以維持電力穩定供應。迄今為止,人類建造的最遠的「前方哨所」是國際空間站,但是美國宇航局的願景遠遠不止於此。NASA已經開始了一個名為阿爾特彌斯的項目,該項目將在2024年前將太空人送抵月球。
  • 太陽能+核能,邁巴赫6電跑將重啟蘇聯「核反應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車和馬雲的座駕是同一個系列的邁巴赫6,具外媒透露,該車是一款電動車,將重新啟用蘇聯軍用「核反應堆」做為能源!廢話不多說,該車究竟長啥樣,各位看官先來一睹為快吧!太陽能+核能,動力總成誰敢說不屌?具外媒稱,奔馳邁巴赫6的動力能源是太陽能+核能,核能將啟用Soylent Green,一個退役的俄羅斯軍用核反應堆。可以沒有充電站的情況下自己給自己充電。
  • 人類文明是個輪迴?科學家在非洲發現20億年前「核反應堆」
    從目前已知的最古老文明蘇美爾文明算起到今天,人類的「文明之火」已經在地球上「燃燒」了一萬年左右了,而科學家估算地球差不多已經誕生45億年作用了,所以一直有人好奇:在我們這一次文明之前,地球上誕生過其他文明嗎?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
  • 核能發電: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漢森在12月3日告訴記者:「我們不能把所有化石燃料都燒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只要化石燃料還是最廉價的能源,人類就仍會拿它來燃燒發電。「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排放量中幾乎佔了一半。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火電站換成現代安全的核反應堆,我們很快就能減少汙染。」
  •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散熱成難題,核汙染引擔擾   人類在外星建核電站靠譜嗎   目前的載人航天主要能源有3類:太陽能、化學能以及核能。但是一些專業人士卻不這麼認為,一家核能領域的就業機構創始人安德魯·克拉布特裡說,此前科學家們就在月球上使用過核能。阿波羅12號使用的阿波羅月面實驗套裝中的儀器就是由一部RTG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供電的,它標誌著人類首次在月球上使用核電系統。   「我們有個專業術語,叫核安全軌道,也就是說,衛星的軌道必須足夠高,才能保證給衛星提供能源的核反應堆不會掉落在地球上。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上世紀50年代,人類建成了第一座能夠緩慢釋放核能的反應堆用來發電,這就是和平利用可控核裂變成功的典範。如果人類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唯一出現的智慧生命,那麼由人類建造的核反應堆應該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核裂變反應堆。這一點很符合邏輯。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上世紀50年代,人類建成了第一座能夠緩慢釋放核能的反應堆用來發電,這就是和平利用可控核裂變成功的典範 如果人類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唯一出現的智慧生命,那麼由人類建造的核反應堆應該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核裂變反應堆。這一點很符合邏輯。
  • 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在胸口也安裝一個,鋼鐵俠那樣的核反應堆?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形成了一個偉大的人類文明。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未來的各種幻想和思考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可能有人覺得,現代的這些科技是近現代人類的研究成果,可事實上古時候的一些智者,早已對數千年的人類世界進行過各種預測和猜想。古人的這些預測和猜想,很大一部分都已經被我們實現了。
  • 核能科技創新:民用核能第一國的做法與啟示
    美國是全球民用核能第一大國和第一強國,其核能發展規模、運營業績和相關技術均長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全美99臺核電機組平均負荷因子92.3%,發電量佔比19.3%,是美國第一大零碳電源,2018年核電平均成本0.0 32美元/KWh(約合人民幣0.22元),亦處於全球較低水平。
  • 核能為什麼那麼強大
    被人們所熟悉的原子彈、核電站、核反應堆等等都利用了核裂變的原理。只是實現核聚變的條件要求的較高,即需要使氫核處於6000度以上的高溫才能使相當的核具有動能實現聚合反應。   1、重核裂變   重核裂變是指一個重原子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鏈式反應,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車諾比核反應堆至今還在反應,能否搞一次核爆加速反應
    這是人類發展至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敗筆,到現在為止人類造成核事故有兩次,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就是車諾比事故,另一次則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 由於爆炸的核反應堆至今都處於工作狀態,所以車諾比依然還有核輻射存在。而且這種輻射程度居高不下,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的時間。而在這些年當中,車諾比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 太空核能裝置 這個可以有
    其實,太陽發出光和熱所需的能量,都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反應。目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利用核反應發電的技術,建立了不少核電站,將核能轉換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電能。在太空中,核能同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有望在未來成為太空探測的核心動力來源。
  • 2019年世界核能發電量達到2657 TWh 佔比超10%
    【電纜網訊】根據世界核能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2019年,核能發電量達到2657 TWh,足以滿足世界電力需求的10%以上。但是,現在需要採取行動來啟動100多個新的反應堆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將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並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 人類並非第一個文明?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科學能否解釋
    人們一直都有關於史前文明的設想,不過這一點到如今也沒得到確切的證實,即便是史前文明,那也是人類創造的。於是有的人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可是這一說法出來之後,卻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因為有的人認為,人類並非第一個文明?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就是證據。涉及到了「核反應堆」,就只有科學才可以解釋得清楚了,那麼科學能否解釋?到底人類是不是第一個文明?在非洲的加彭共和國有一處鈾礦種,有一個存在了20億年的「核反應堆」。
  • 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原標題: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日前,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峰會主題是,如何加強核設施和核材料的保護,防止出現核事故。迄今,核裂變能一直存在三大問題:能否安全運轉;原料能否保障供應;核廢料如何安全儲存。目前,幾個大國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都在積極研究從核裂變邁向核聚變。
  • 國際核訊 | 沙特未來擬建16座核反應堆,美英籤署核研發合作計劃,法國啟動鈾轉化廠建設,芬蘭兩臺核電機組獲準延壽
    未來20至25年內建造16座核反應堆據阿拉伯新聞報導,沙特能源部長KhaledAl-Falih周一向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沙特核電計劃是發展可持續能源的基礎,對該國能源發展「至關重要」。沙特政府於2017年正式啟動其首批兩座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建設招標計劃。根據沙方規劃,核電站將於今年開工建設,總設計裝機容量為2.8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