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2020-11-28 中關村在線

    在本月早些時候,大西洋導航者號(Atlantic Navigator)貨輪駛抵美國巴爾的摩港。導航者號上載有蘇聯在冷戰時期製造的一批核武器。在過去20年間,有19000個俄羅斯核彈頭經過拆卸處理,運往美國,在核反應堆中發電。事實上,在這20年裡,為美國100座核反應堆供能的鈾燃料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這個核武器再利用計劃。

    美國核能發電不但能消除核戰的威脅,還能應對另一大世界問題:氣候變化。核能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少。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象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的分析,核能發電雖然在美國發電總量中只佔20%,但是卻減少了640億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核能發電也不會像燃燒煤炭的火電廠一樣煙霧滾滾,造成其他空氣汙染,可能也因此拯救了180萬條生命。

    因此,漢森和前能源局局長史蒂芬·楚(Steven Chu)認為,核能發電技術,是我們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漢森在12月3日告訴記者:「我們不能把所有化石燃料都燒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只要化石燃料還是最廉價的能源,人類就仍會拿它來燃燒發電。「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排放量中幾乎佔了一半。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火電站換成現代安全的核反應堆,我們很快就能減少汙染。」

    他還握有證據:歷史上溫室氣體排放量出現的最大下滑,發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法國。當時法國正逐步由燃燒化石燃料發電過渡到核反應發電,每年都能減少大約2%的溫室氣體排放。漢森及同事在國際期刊《PLoS One》撰文預測,全球變暖汙染物的排放量每年至少應減少6%,我們才能阻止「危險的」氣候變化。漢森的同事(也是論文合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補充道:「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使用核能之外,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能達成這一目標。

    現在我們面臨的唯一問題是:我們的核反應堆還不夠多。

核能引領未來

    中國在建設新型核反應堆上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的統計,目前在中國全境有29座核反應堆正在建設之中,還有59座已經提交方案。中國建設的核反應堆,還不僅僅局限在一般的那種使用水和鈾燃料棒的反應堆,還包括最初由加拿大設計的重水反應堆,以及尚處於測試階段的小型快速反應堆。

    但我們也要知道,就算中國準備建設的所有核電站都能順利完工,該國仍有50%的電能要通過燒煤獲得。而且在核電站建成之後,中國全部核反應堆最多能提供的電能總量,和美國現役的核電站提供的電能總量其實相差不大。另外,核電站在建設過程中也少不了要用鋼鐵和水泥,還有製造核燃料必須的濃縮鈾(或者如「兆噸換兆瓦」計劃那樣,將核武器的高濃鈾轉化成低濃鈾,用於核能發電)——這些材料在其本身的製造過程中,都會產生溫室氣體。根據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說法,這相當於在核電站服役期間,它每生產一千瓦時電能,就會排放大約相當於12克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和風能漩渦發電機一樣(它在建設過程中也要用到鋼鐵、塑料、稀土等材料),比太陽能光伏板略少。


核能發電造成的汙染和風能相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但在世界其他地方,核能發電產業已逐漸萎縮。在2011年地震和海嘯導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之後,日本就再沒啟用核電站。那一悲劇事件也在世界其他地區掀起輿論巨浪。德國計劃終止核能發電;就連法國政府也宣布,該國計劃減少核反應堆的數量。美國即將建成5個新的核反應堆,來代替4個年事已高、在今年退役的反應堆。但其他舊反應堆也被紛紛關閉,比如新澤西州的奧伊斯特河核電站(Oyster Creek)和佛蒙特州的揚基核電站(Yankee)。所以美國現役核反應堆的數量其實也在減少。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財政壓力。建設大型核反應堆,需要花費大把金錢,來保證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比如說,美國如果想把核能發電提供的電量提升到其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就需要再建設1000座新型核反應堆(增設,或者替換舊反應堆)。從現在的物價來看,要在喬治亞州建設兩座AP-1000型反應,需要投資7萬億美元——雖然因為工程浩大,總價可能有所下調,但仍無疑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

    解決方法之一,是建設所謂「模塊化設計」的小型核反應堆。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he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希望能在田納西克林奇河核電站(Clinch River)建設一個這樣的反應堆,以此來推動小型核反應堆的發展。美國政府曾試圖在克林奇河核電站建設自己的商用快速反應堆,可惜以失敗告終。

    那個未能完工的增殖反應堆,是美國已告結束的新型反應堆研發計劃留下的遺產。同類反應堆還包括「實驗性增殖反應堆」(Experimental Breeder Reactor XBR),它在愛達荷州成功運轉了將近30年。漢森說:「美國政府在十幾二十年前居然叫停了尖端核能發電研發計劃,這真是令人扼腕。但現在我們又到了追求進步的時候,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在尋求燒煤之外的發電方式。」

新開端?

    也就是說,核能發電正越發受到科學界的關注——至少在冷戰結束之後,這還是頭一次。科學家正在研發使用新型反應堆,用替代冷卻液來取代水——比如美國核能轉換公司(Transatomic Power)的熔鹽冷卻反應堆,以及美國潔淨能源應用技術開發公司(Hyperion Power)的液態鉛鉍反應堆。這類創新設計,吸引了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許多億萬富翁投資支持。核能轉換公司甚至還在今年的美國能源部高級研究規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nergy  ARPA-E)年度峰會上,贏得了能源投資人頒發的最高獎項。比爾·蓋茨在去年的ARPA-E峰會上說:「在核能的智能應用方面,只要新設計能符合嚴格的標準,我們就應該允許大膽創新……核分裂產生的能量,比燃燒碳氫化合物多上數百萬倍。我們真應該好好加以利用。」

    但是ARPA–E自己卻沒有開發替代反應堆的打算,因為檢驗新型設計的花費太大,開發成品的時間周期也太長。現已加盟Google的ARPA–E前任署長阿倫·馬宗達博士(Arun Majumdar)在今年稍早曾接受《科學美國人》採訪,他提到:「我們在核能開發上曾經做過很多嘗試。但我們後來意識到,就算我們在核工程上投資了3千萬到4千萬美元,我們也不能保證肯定有所成效……如果預算足夠的話,我倒還願意試一試。」

    核能發電如果能獲得更多資金用以開發新型設計,獲得公共財政支持用以建設(比如推行某種清潔能源比例標準,以促使人們使用各種低碳能源,而不只限於可再生能源和碳稅制度)。核能也許能讓我們從三方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的事(提高能源效率),使用低碳能源,以及使用電能汽車(當然,它們使用的電能需要來自清潔能源,而不是煤炭燃燒)。正如薩克斯博士所說,「我們獲得大量清潔電能的方法屈指可數」,比如地熱、水能、核能、太陽能和風能。「世界各地的條件不同,除煤炭外能夠選擇的能源也不一樣。」

    只要中、美等國仍需大電網供電,我們就離不開原子核反應、煤炭或燃氣,因為它們與可再生能源不同,隨時都能供電。但現在的國際趨勢是減少核能應用,而增加天然氣的比例——正如德國「Energiewende」(能源轉移)計劃打算做的那樣。該計劃試圖加大對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但同時也要關閉該國現役的17座核反應堆。經濟學家萊納·巴克(Rainer Baake)曾是一名德國政客。他現在是能源轉移智囊團「Agora Energiewende」的領軍人物。他介紹說,德國其實希望研發出某種技術,將可再生能源產生的多餘電能以燃氣的形式儲存起來,留待日後燃燒發電——這就是所謂的「能量到燃氣」項目。而核能應用倒退還會帶來更糟糕的影響,那就是它將導致更多火電廠的出現,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核電站建設期結束之後發生的那樣。

    漢森等人為此振臂疾呼,核能這種蘊藏豐富的清潔能源,能夠在這個人口膨脹的時代消除貧窮,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核能發電,是我們目前已經掌握的少數清潔能源技術之一,而且它還有很大的發展與創新空間。天然氣雖然可以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但其實也不過是繞了點路,仍無法阻止我們走向災難。我們唯有立即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才能阻止災難發生。

    但要利用核能,我們還面臨著許多障礙:就算我們只依賴於現在已經掌握的核能技術,我們也至少需要幾十年來設計、註冊和建設核電站——更別提開發新技術了。也就是說,新的核能技術也許不能在短期內有力地阻止氣候變化,我們暫時只能依賴於已有的核反應技術——但現在就連這些已知技術,也沒有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很好的應用。

    正因為核能發電產業的衰退,美國核電站雖然堅持「兆噸換兆瓦」計劃20年,但也沒能消除核武器的威脅。雖然俄、美兩國都已做出最大努力,將核武器用於發電,但俄羅斯依然保有約計8500個核彈頭,美國則有大約7700個。而現在,核能發電又和氣候變化問題撞到了一起。正如漢森在他那篇分析文章後面補充的那樣,「環保人士必須了解,他們一味主張在世界範圍內強制推行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政策,但這只能繼續鞏固化石燃料作為發電基本能源的地位,使其他雖不可再生,但蘊藏豐富的清潔能源失去立足之地。比如核能,就將被毫無道理地排除在可利用能源之外。」

cpu.zol.com.cn true http://cpu.zol.com.cn/427/4271576.html report 7307 在本月早些時候,大西洋導航者號(Atlantic Navigator)貨輪駛抵美國巴爾的摩港。導航者號上載有蘇聯在冷戰時期製造的一批核武器。在過去20年間,有19000個俄羅斯核彈頭經過拆卸處理,運往美國,在核反應堆中發電。事實上,在這20年裡,為美國100座核反應堆供能的鈾...

相關焦點

  • 核能發電的未來
    美國核能發電不但能消除核戰的威脅,還能應對另一大世界問題:氣候變化。核能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少。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象學家分析,核能發電雖然在美國發電總量中只佔20%,但是卻減少了640億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 科學家稱應對氣候變化需大力發展核能 遭環保組織反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12月3日報導,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當天表示,「即使人類實現了將氣溫控制在2℃以內這個目標,也不可能避免災難性氣候所帶來的影響」,為了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人類應該大力發展核能。但是,這種觀點卻遭到了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反對。
  • 波蘭氣候部長在經合組織會議上闡述核能優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6月中旬,波蘭氣候部長Micha Kurtyka在經合組織核能署(OECD-NEA)網絡會議上表示,核能將為波蘭提供能源保障,使該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具備成本競爭力,並促進波蘭實現氣候中立。
  • 核能是如何發電的
    核能發電原理:  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  核能發電(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是指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全球氣候變化定義及成因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動。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是人為地持續對大氣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變。
  • 核能和太陽能的比較
    生存問題的關鍵是吃飯問題,所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問題的關鍵是能源,能源是發展的先導。因為人不能只靠糧食來支付能量的支出,一定要運用自然界所蘊藏的能量。需要發展的規模越大,耗能一定增多。能源問題的重要性是不亞於農業問題,特別是我國成功解決溫飽問題,進入小康社會發展階段以後,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 下面我們來看看核能和太陽能這兩種能源的優缺點。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淺析核能發電的優缺點
    發展核能的優點  核能應用作為緩和世界能源危機的一種有效的措施是有許多的優點的:他的燃料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學能大幾百萬倍;1000克鈾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400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一座100萬千瓦的大型燒煤電站,每年需原煤300~400萬噸,運這些煤需要2760列火車。
  • 法媒:法國擬關閉17個核反應堆 欲將核能發電比例降至50%
    10日,這位部長首次明確表示,目標是從現在起到2025年將法國核能發電的比例降至50%。據法國《費加羅報》7月11日報導,於洛強調指出:「每個反應堆都有著各不相同的經濟、社會甚至安全狀況。」政府與核的關鍵性「約會」將在明年落實數年期能源規劃時進行,而且要在法國核安全局就延長運轉超過40年的反應堆壽命的條件拿出首個統一意見之後。
  • 應對氣候變化的十種解決方案
    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十種可能性方案  作者David Biello  發表2007.11.26煤炭是基礎物質,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煤炭發電提供了美國將近一半的電力,世界範圍內也約有一半的電能來自煤炭,並且這個比例還在呈上升趨勢。目前並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來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例如,碳中性生物燃料會抬高糧食價格並引發森林砍伐;核能雖然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但會產生放射性廢料),但每一次微小的改變都很重要。
  • 2020寧夏社會工作者備考:核能發電的優點
    如有疑問請加【社會工作者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關於核能發電大家都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嗎?關於核能發電考試會考哪些知識呢?
  • 日本2030年核能發電將恢復至20%以上
    其中,核能發電比例被設想為20~22%,較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前的28.6%有所降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為最大為24%,力爭超過核能實現普及。該草案向社會公示了3.11大地震發生後一直搖擺不定的日本能源政策的示意圖,將力爭在削減成本的同時注重環保。該草案已在4月28日召開的日本「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經濟產業相的諮詢機構)的專門委員會上大致通過。
  • 2019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874萬千瓦,核能替代燃煤發電前景廣闊
    2007年至2010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總體保持平穩,2011年至2012年,受福島核事故影響,全球核能發電量顯著下跌,此後於2013年開始,全球核能發電量逐漸恢復。世界核協會(WNA)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核電併網容量達到3950.17億瓦,2014-2019年五年複合增速0.8%。
  • 核電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起作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段昊書報導 近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世界核能發展論壇在京開幕。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關注發展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據悉,本次論壇圍繞如何通過發展核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我國核能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核安全等熱點話題進行圓桌討論。參加論壇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錢智民表示,發展核能有助於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 擴大核能利用減少碳排放
    北極星大氣網訊:經過60多年的發展,核能已廣泛應用於清潔電力、熱力生產等領域,成為全球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核能發電已成為全球電力供應的三大支柱之一。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拉斐爾·馬裡亞諾·格羅西表示,應進一步擴大核能利用,以減少碳排放。此外,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目標也需要大量使用核能。
  • 數說2020年全球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nuclear power)是用鈾製成的核燃料在「反應堆」的設備內發生裂變而產生大量熱能,再用處於高壓力下的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發生器內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一起旋轉而發電,並通過電網輸送給消費者。
  • 核能「自由主義」
    核能自由主義,存在於市場投資環境有利於核工業的國家中,國家保護其免受不利的市場環境的影響,並且不會為核能的發展設定強制性的政策。在核能自由主義國家,政府機構對核工業的幹預是有限的,主要是與核安全有關事項的監管和監督職能:如設備的認證、項目的許可等等。核能發電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市場環境。
  • 心理學如何應對世界氣候的變化
    不久前,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開會討論氣候變化。    美國總統歐巴馬早些時候在國情諮文中說:「沒有挑戰,將對後代造成比氣候變化更大的威脅。」然而,由於公眾情緒缺少緊迫感,這類觀點就需要大力傳播。
  • 中國核能發電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
    「燃煤的過度使用是華北地區冬季嚴重霧霾天氣多發的重要原因,在天然氣供應不足、煤改氣面臨挑戰的情況下,發展核能供熱是緩解大氣汙染、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有效方法。」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原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在11月13日於京召開的2018年核能發電技術專題研討會上說,當前歷史階段下,我國應該更加注重「安全高效地發展核能」。
  • 【公基備考】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