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綜合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核能是滿足能源供應、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全球發電總量中,核能發電比例為 10.4%,截至 2019 年 3 月,全球有 449 座商用核動力反應堆在 30 個國家運行,總裝機容量達 396 GW,在建核電機組 55 座,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 57 GW。
-
報告|核能在歐洲氫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甲烷蒸汽轉化法(SMR)也是碳排放密集型的,產出每噸氫氣的同時會排放10噸二氧化碳。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若將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應用於制氫設備,最多可減少90%的碳排放量,但生產成本會因此上升。世界上其餘的專用氫中,絕大多數是使用氣化方法由煤炭制出。用這種方法制出的氫氣大多產自中國,這裡集聚了全球80%以上的煤氣化工廠,並且是中國成本最低的制氫方法。
-
核能綜合利用為山東海陽人民提升幸福感
當前,山東省聚焦「碳中和」發展戰略,積極創新實踐,精心指導海陽市創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加速推進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建設,努力實現核能綜合利用更大作為。海陽:創建「核能綜合利用示範城市」11月的海陽,碧空如洗,白雲如絮,初冬的海風吹得格外冷峭。
-
勇當「核能綜合利用」排頭兵
作為中國人自己的核電,國和一號示範工程對帶動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發展,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國家電投打造在魯核能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大氣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一直是能源產業發展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聚焦核能綜合利用也是國核示範的重要目標。
-
臺媒:韓美修改核能協議 擴大民營核能用途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臺媒稱,韓國媒體22日報導,韓國和美國已同意達成1項新核能協議,首爾得以擴大民營核能計劃,為4年多來的協商劃下句點。據臺灣「中央社」4月22日報導,韓國外交部官員表示,雙方籤署協議儀式將在當地時間下午4時15分舉行。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能源轉型需要綜合各方面全局考量,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保障民生和能源供給安全。法國和歐洲減少、關停核電的措施在這幾點上似乎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德國也並沒有在電力碳強度上有所改善。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只有核能、煤炭和天然氣是可操控、可隨時滿足電力需求、提供穩定基荷發電的能源。
-
減少碳排放,不要忽視間接能源消費!
按照能源革命戰略思想,實現能源綠色發展重點就是要減少汙染物和碳排放,同時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需要從供給側和消費側兩個方面入手。由於能源消費主體涉及社會各行各業和居民,因此能源消費革命遠比供給側複雜。目前我國主要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和汙染物排放,以及用戶側節能等一系列減少直接能源消費和排放的措施,推動實現節能減排,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對於實現能源總量控制,減少總的碳和汙染物排放,除降低直接能源消費外,關鍵還在於如何降低或控制間接能源消費。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根據BP最新發布的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鑑,全球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增速在2018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2.9%,幾乎是過去十年平均增速(1.5%)的兩倍,也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增速。而碳排放增長2.0%,是最近七年的最高增速。
-
碳排放減少了35%,大氣環境治理成果顯現
碳排放減少了35%,大氣環境治理成果顯現!日本課題組成員、大氣環境物質科學專家、海洋機構高級研究員金谷有剛稱:「可以認為中國碳排放下降是中國政府治理大氣環境政策的有效體現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歐洲專業雜誌發表論文稱,觀測發現從2009年開始,10年間中國碳排放減少了
-
中國代表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
新華社聯合國11月11日電(記者王建剛)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11日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機構應根據世界核能發展形勢及成員國需求,加大資源投入,繼續為成員國開發利用核能和擴大核技術運用提供有力支持。
-
科學家:核能並不能解決環境危機 可再生能源更省錢
中國網12月8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6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漢森、克裡·伊曼紐爾、肯·卡代拉及湯姆·威格力於12月3日發表了題為《核能——改善環境的唯一方法》的文章,世界各地科學家對此紛紛提出懷疑,並表示:雖然作者們對環境變化的原因及影響分析得很透徹,但是他們提出的有關核能的解決方案並不合理。
-
德研究:肉食有害地球環境 吃素可減少碳排放
德研究:肉食有害地球環境 吃素可減少碳排放 2008年08月27日 08: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7日電 根據德國26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放棄吃肉可以大幅減少碳排放量,肉食者的飲食造成的碳排放量,將近為吃素者的兩倍。
-
李遠哲院士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核能發電有正面之處
據「中央社」報導,臺「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15日表示,若下決心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不能把某項技術排除在外。核能發電技術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也應做很大的改變。 李遠哲表示,從科學觀點來看,目前95%核原料發電的能量最後會變成核廢料,是相當不理想的情況,但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觀點,核能發電有正面之處。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
-
BBC:為了減少碳排放,你別看「高清」視頻了
繼歐盟官員3月喊話民眾放棄「高清」後,時隔大半年,英媒BBC也趕來號召,但這次名義上不是因為居家隔離「擠爆」網絡,也不是因為英政府「封殺」華為5G後網速堪憂,而是為了「減少碳排放」。看來清晰誠可貴,「環保」價更高。
-
世界首個氫能廢熱研究旨在減少碳排放&節約資金
葛教授說:「工業廢熱回收,可通過供熱製冷系統的脫碳來顯著減少碳排放。我們的研究將進行新方法的探索,讓工業可進行餘熱的重複利用,並將其轉化為供暖和冷卻。英國工業約有60%的廢熱可被再利用。我們的研究為減少碳排放和汙染,降低企業成本和創造新的就業提供了機會。」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摘要在碳排放交易背景下,中國碳排放效率的趨勢變動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目標,科學考察我國碳排放效率水平,分析碳交易試點啟動對低碳發展是否具有促進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明確的現實意義。基於投入產出的生產函數思想,本文利用三階段DEA模型對碳交易市場建立前後的中國碳排放效率進行評價並排序,並利用收斂性原理對中國各省區碳排放效率的差異進行分析。
-
「核電發展」歐盟委員會擬將核能納入低碳制氫技術範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16日,歐盟委員會能源理事會可再生能源及碳捕集與封存政策部門負責人Paula Abreu Marques告知歐洲議會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將核能制氫視為低碳技術來源。
-
國核示範助力優化膠東能源結構——勇當「核能綜合利用」排頭兵
近年來,國核示範一直致力於在發展的同時助力優化膠東地區能源結構,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積極建設核電基地和核能綜合利用項目,為榮成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核電站不僅要專注於供電工作,更要充分利用核能的優勢,物盡其用,利用核能供熱便是核能綜合利用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