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發展」歐盟委員會擬將核能納入低碳制氫技術範圍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20年11月16日,歐盟委員會能源理事會可再生能源及碳捕集與封存政策部門負責人Paula Abreu Marques告知歐洲議會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將核能制氫視為低碳技術來源。

2020年7月8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歐盟氫戰略》。該戰略闡明了氫能能夠支持工業、運輸、電力等行業脫碳。

根據該戰略,2020~2024年間,歐盟將至少安裝6 GWe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槽,並生產多達100萬噸可再生氫。2025~2030年間,歐盟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槽裝機容量需達40 GWe,制氫總量達1000萬噸。隨後,2030~2050年間,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將逐漸成熟,並將在所有難以脫碳的領域大規模推廣應用。

戰略強調,當務之急是利用風能和太陽能制氫,但在中短期來看,還需要其他低碳制氫方式來快速減少碳排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報告|核能在歐洲氫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2020年12月,英國新核觀察研究所(NNWI)發布《核能在歐洲氫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報告。報告明確了核能在氫經濟發展中可以發揮的寶貴作用,呼籲歐洲和各國制定清潔制氫行業發展政策時,應在技術上保持中立,承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都是低碳制氫的來源,並以此為基礎實施其氫能戰略。
  • 核能制氫是怎麼回事
    而核能是低碳、高效的一次能源,其使用的鈾資源可循環再利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經掌握了日益先進、不斷成熟的核能技術,成為當前人類大規模工業制氫的最佳選擇。與其他制氫技術相比,核能制氫具有無溫室氣體排放、高效、可實現大規模製氫等諸多優勢。核能與氫能的結合,將使能源生產和利用的過程基本實現潔淨化。目前,核能制氫主要有電解水制氫與熱化學制氫兩種方式。
  • 「核電發展」國際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
    ,將迫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大力開發和部署清潔能源技術。根據IEA可持續發展預設情境,到2070年,電力在最終能源需求中所佔份額將從當前的20%增至近50%,對累計碳減排量的貢獻佔比接近1/5。屆時,電力需求將增加30000 TWh。這意味著,從當前到2070年,年均電力需求增量相當於當前墨西哥和英國年電力需求的總和,而這勢必會推動更廣泛的清潔電力應用,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核電等。
  • 歐洲核工業組織呼籲歐盟重視核能地位
    2020年3月9日,歐盟技術專家組(TEG)發布的《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稱,由於核電無法滿足六大環境目標中的其中兩個,不應被納入分類方案中,這意味著核電不應被視為歐盟投資目的中的「可持續能源技術」。
  • 目標成為全球淨零碳排模板 英國將發展核能納入「綠色工業革命10項...
    該計劃第3條提出,政府將致力於發展大型反應堆、小型堆(SMR)和先進堆(AMR)等各類先進核能技術,並計劃投資5.25億英鎊(約合6.96億美元)用於新一代小型堆和先進堆開發。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編譯自核子周刊 ID:CERS-NEPC)  核能之所以被納入該計劃,是基於英國核創新和研究諮詢委員會(Nirab)的建議。不久前,Nirab在提交至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在可再生能源無法提供的穩定低碳電力中,核電佔比至少可達半數以上。
  • 山東省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未來10-15年核電裝機規模將達3000...
    【山東省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未來10-15年核電裝機規模將達3000萬千瓦以上】山東省編制了全省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機會挖掘】山東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未來核電裝機規模將達...
    【機會挖掘】山東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 山東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未來核電裝機規模將達3000萬千瓦以上...
    11月24日消息,山東省編制了全省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未來10年到15年,將積極推進先進三代及以上核電技術應用,重點推進沿海核電項目建設,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形成集約化、規模化開發局面;依託核電項目建設,全力培育一批核能特色產業集群;同步加快核電主管道、海水循環泵葉輪、核安全殼、核島製冷設備等自主裝備製造,推進核能海水淡化、核能制氫、質子醫療等核能綜合利用發展。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藍皮書以「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為指導方針,旨在為我國政府決策部門在中國構建一個科學合理布局、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以及制定核能產業發展政策提供前瞻性建議和參考依據。與此同時,通過對核電整個產業鏈的經濟技術分析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展望未來的技術創新趨勢和市場發展前景,對科研機構和企業具有一定的戰略指導和借鑑意義。
  • 全國政協委員錢天林:核能制氫是能源生產技術變革重要方向
    眾所周知,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是人類重要的戰略能源發展方向,在未來全球能源結構變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世界上多個國家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來推動氫能源產業的發展。「目前世界上工業應用的制氫方法以化石燃料重整為主,難以滿足未來氫氣製備高效、大規模、無碳排放的需求。而核能作為清潔的一次能源,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清潔、安全、成熟的技術。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謝文川 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中,核能在我國清潔低碳能源系統中的定位將更加明確,作用將更加凸顯。據了解,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將為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奠定基礎。而核能在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中的關鍵作用不可或缺,與其他清潔能源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加快形成。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法國和歐洲減少、關停核電的措施在這幾點上似乎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德國也並沒有在電力碳強度上有所改善。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只有核能、煤炭和天然氣是可操控、可隨時滿足電力需求、提供穩定基荷發電的能源。而煤炭和天然氣碳排放高、天然氣對供應國具有依賴性。相比之下,核能高效、清潔低碳和經濟的能源,發展核電是各國應對氣候變暖、追求和諧平衡的能源轉型最有效的途徑。
  • 效率再超燃料電池,核能制氫取得重大進展,「終極能源」產業化再...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主任錢天林在「關於支持核能制氫與綠色冶金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建議」中表示,當前發達國家已經在氫能生產與應用領域加快布局,我國需要積極配套政策。「高溫氣冷堆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它具有安全性好、出口溫度高等優勢,其高溫高安全性的特點與適合大規模製氫的熱化學循環制氫技術十分匹配。」氫燃料被稱為「終極能源」,清潔環保,用途廣泛。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模等優點,是未來氫氣大規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高溫氣冷堆能夠提供高溫工藝熱,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溫電解制氫的核反應堆。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不斷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貢獻力量。如何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
  • 核能綜合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
    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 7 499.22 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 85.61%。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於減少燃燒標準煤 7 646.8 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20 034.6 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 65.0 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 56.6 萬噸。
  • 核能發展 安全才能行更遠
    知難而上,重大事故並沒有阻止發展核電的步伐,國際核能界在充分吸取核電站事故教訓的基礎上,正在採用更高的工程標準,研發更先進、更安全的核電技術,實行更嚴格的行業監管,繼續推進核電發展。  自投入商業化至今,核電技術已經歷了三代演進,每一代技術更新都會帶來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福島核電站應用第二代核電機組,在超出設計標準的極端情況下,如果安全系統不能及時啟動,就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 中國核電又有大動作!集團資源整合,核能、新能源雙發力
    公告內容顯示,中國核電將以211,055.35萬元的價格收購中核集團持有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能」)100%股權,收購完成後,中核匯能將成為中國核電子公司。同時,中核集團子公司中國鈾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鈾業」)將通過增資擴股計劃,募資40億元。中國核電擬增資5億元參股中國鈾業,參股完成後中國核電持有中國鈾業4.23%的股權。
  • 核能在我國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從核電生產運行、核電工程建設、核能科技創新、核燃料循環產業、核電裝備製造、核能行業管理與安全保障以及核能國際合作7個方面介紹了2019年中國核能產業發展情況,並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對我國核能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和展望。
  • 波蘭氣候部長在經合組織會議上闡述核能優點
    波蘭首臺核電機組計劃於2026年開工,並擬於2033年投運,另外5臺機組則將於2040年以前投運。NEA總幹事威廉·麥格伍德(William Magwood)表示,如果該計劃得以實現,那麼屆時波蘭將成為歐洲核能生產巨頭,且核能將取代煤炭為該國提供穩定基荷電力。出於能源安全考量,波蘭將繼續運營國內常規發電廠,同時該國正著手建立零排放系統。在該系統中,核能佔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