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2020-08-20 醬油怪談科技


​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會有核動力汽車,飛機,或房子嗎?似乎這只需要幾年的研究就能實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不管它會不會幾年實現,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來是屬於核能的。

​ ​關於核能我們或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名字雖熟,但它到底是什麼,想必有些朋友可能不懂。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  

  1. 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合能。  
  2. 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合能。  
  3. 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 ​這些解釋看著簡單,但是真正了解起來卻很難,實際實踐起來更是困難重重。事實證明,核能是非常複雜和昂貴的。在原理上,核能似乎很簡單,但在實踐中卻很困難。同時一些私營企業認為核能太危險了,作為投資;大多數人寧願堅持天然氣、煤炭和石油。但也有許多人當時不想放棄,一個對於核能時代的承諾;一個新時代激動人心的技術,和極其廉價的電力的激動前景,人類將不再受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限制。某些情況下,也出於一個掌握原子彈的秘密願望,這些原因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動力繼續前進。

​ ​核電站終於在中東戰爭導致全球油價飆升時的1970年代初期投入運營。現在,核電站由於商業利益巨大,人們巨大和投資使核電站以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快速發展。在那時,在1970~,1985年期間,人們建造了目前超過一半的核電站。現在建造反應堆時,我們有多少種不同類型,可以給我們選擇呢?令人驚訝的是,一個不被看好的失敗者贏得了勝利:輕水反應堆。它並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意義,也不被大多科學家看好,但是它有一些決定性的優勢——比其他核電站更便宜的價格。

那麼,輕水反應堆的原理是什麼?它的基本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它通過人造鏈式反應堆加熱水。核裂變放出的能量是任何其他化學反應釋放出的幾百萬倍。極其不穩定的重元素,如鈾- 235,經過中子的「狂轟濫炸」。中子被吸收,但鈾是不穩定的。大多數時候,它立即分成快速移動的更輕元素,並輻射出更多額外的自由中子,以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中子產生的輻射加熱周圍的水,而其他中子繼續將鏈式反應持續下去,在緊密的鏈式反應中釋放更多的中子和輻射。

​ ​與原子彈恐怖的快速反應不同,在我們的輕水反應堆,需要有慢化劑控制中子的能量。通常來說,水就承擔了這個工作,這十分實用,因為中子釋放的能量在水轉動渦輪發電的同時就被緩慢消耗了。輕水反應堆變得流行,因為它不僅簡單,而且便宜。然而,輕水反應堆既不是最安全的,也不是最高效的反應堆,在結構上輕水反應堆也不簡單。

​ ​儘管建造新核電站的事情已經討論了十幾年,但在1979年,賓夕法尼亞州三裡島核電站因核心融化險些造成大災難。1986年,歐洲中部車諾比核電站災難直接在人們頭上籠罩了一朵核烏雲,2011年,日本的福島災難又引發了新的討論和擔心。在1980年代有218個新核反應堆投入運營,但從80年代開始核電站的的數量,和全球電力生產的份額卻停滯不前。那麼,今天的形勢怎麼樣呢?

​ ​今天,全球有10%的電力是由核電站提供的。在31個國家中約有439座核反應堆。在2015年大約70個新反應堆正在建設,尤其是一些對核電站極其熱衷的國家,核電站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全球總共有116個建築新反應堆的計劃。目前大部分核反應堆建造在超過25年前,用的還是相當古董的技術。其中有80%是輕水反應堆。今天,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一個選擇:昂貴的升級老化的反應堆,可能更有效率,但更少的測試模型,或者移向新的核能技術獲得更便宜的價格和環境效益。

​ ​現如今,地球上的天然氣和石油能源儲備已經所剩無幾,同樣帶來的環境汙染也是日益嚴重的,所以核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這些問題。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有利即有弊,核能利用帶來的的必然產物——核輻射,會直接危害動植物的健康,高強度的核輻射甚至有致命作用。亦如日本的福島核電站洩漏,車諾比等悲劇的發生,也是在無時無刻地提醒著我們人類,小心小心再小心。

​ ​核能的一路發展也是充滿了荊棘,你怎樣看待核能呢?你覺得它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關注我,不迷路,我會帶給你更多科普知識。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核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了。它最早被人們熟知是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恐慌之後,核能成為了大戰的副產品,人們希望核能以和平的方式幫助世界上恢復原狀。每個人的想像都天馬行空。電力會自由無限制地生產出來嗎?核能能幫助解決南極冰川融化嗎?
  • 核能科技創新:民用核能第一國的做法與啟示
    2019年10月,能源部和核管會正式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分別通過下屬先進反應堆部署辦公室和核能監管研究辦公室,建立專業技術和知識共享機制以及合作協同機制。針對核管會監管框架的問題,由於現行框架是基於傳統輕水堆商業機組發展完善的,對反應堆技術的設計認證和許可證審批流程缺乏透明度,流程冗長且取費過高,成為先進反應堆技術商業化面臨的難題之一。
  • 中加核能合作進入新階段,兩國企業籤約共同研發重水反應堆
    中加核能合作進入新階段,兩國企業籤約共同研發重水反應堆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6-09-23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 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核能(電)今昔   據世界核能協會(WN A )統計,截至2012年11月,全球共有30個國家運行著436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 .74億千瓦;13個國家正在建設62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300萬千瓦;27個國家計劃建設167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82億千瓦。2012年全球核電鈾需求量為67990噸。
  • 核能發電的未來
    核能發電也不會像燃燒煤炭的火電廠一樣煙霧滾滾,造成其他空氣汙染,可能也因此拯救了180萬條生命。簡易版的核電站工作原理圖。圖片來源:wikicommons核能發電技術,是我們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我們不能把所有化石燃料都燒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只要化石燃料還是最廉價的能源,人類就仍會拿它來燃燒發電。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排放量中幾乎佔了一半。
  • 《車諾比》之後,我們真的需要為核能安全擔心嗎?
    然而,這部以車諾比核電事故為原型的影視作品,再度引發人們對核能技術發展的擔憂,核能這項技術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基礎是,我們是否真地了解這項技術,核能又發展到了什麼階段?圖丨劇中截圖(來源:HBO)核裂變與三代反應堆人類利用核能,主要原理是反應堆通過利用原子核的裂變反應所產生的熱能來產生電能。
  • 核能綜合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核能是滿足能源供應、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全球發電總量中,核能發電比例為 10.4%,截至 2019 年 3 月,全球有 449 座商用核動力反應堆在 30 個國家運行,總裝機容量達 396 GW,在建核電機組 55 座,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 57 GW。
  • 自力更生 和平之核——中國核能發電50年記
    核動力人用沉甸甸的奉獻,託起核動力,鑄起核電站,挺起共和國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梁!新華社發(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供圖)  馴服狂暴的原子能  和原子彈不可控的能量釋放方式不同,核動力科學可以對原子能進行可控利用。但發達國家在這一尖端技術上對中國人守口如瓶。  1965年,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從全國集中到了四川一個荒僻山谷。我國第一個核動力研發綜合基地誕生。
  • 核能是如何發電的
    核能發電原理:  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  核能發電(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是指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
  • 美國核能對華新政有什麼影響?專家深度剖析
    啟示2:從軍事應用起步的、基於鈾-鈽循環核能和平利用工業體系,由於在燃料循環過程中有難以嚴格區分的、可用於軍事目的的鈾-235和鈽-239,所以,核能技術出口國會花費很大的精力用於評估核技術進口國的核材料轉用於軍事目的的可能性,平添了不和諧的音符。也給國際社會管控核材料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 中國呼籲IAEA應在促進和平利用核能中發揮作用
    新華社維也納9月19日電(記者 劉鋼)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王毅韌19日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應在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進一步促進核能發展及其相關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重塑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信心。
  • 核能「自由主義」
    核能自由主義,存在於市場投資環境有利於核工業的國家中,國家保護其免受不利的市場環境的影響,並且不會為核能的發展設定強制性的政策。在核能自由主義國家,政府機構對核工業的幹預是有限的,主要是與核安全有關事項的監管和監督職能:如設備的認證、項目的許可等等。核能發電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市場環境。
  • 中國代表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
    新華社聯合國11月11日電(記者王建剛)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11日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機構應根據世界核能發展形勢及成員國需求,加大資源投入,繼續為成員國開發利用核能和擴大核技術運用提供有力支持。
  • 核能發電: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事實上,在這20年裡,為美國100座核反應堆供能的鈾燃料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這個核武器再利用計劃。    美國核能發電不但能消除核戰的威脅,還能應對另一大世界問題:氣候變化。核能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少。中國建設的核反應堆,還不僅僅局限在一般的那種使用水和鈾燃料棒的反應堆,還包括最初由加拿大設計的重水反應堆,以及尚處於測試階段的小型快速反應堆。    但我們也要知道,就算中國準備建設的所有核電站都能順利完工,該國仍有50%的電能要通過燒煤獲得。而且在核電站建成之後,中國全部核反應堆最多能提供的電能總量,和美國現役的核電站提供的電能總量其實相差不大。
  • 【公基備考】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 開啟中國核能新時代的球形核燃料:直徑6 cm,每年需要30萬個
    雖然在我國,火力發電仍然是主流發電方式,但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等新型發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國的能源結構。從燃料結構入手,讓核能安全便宜在多種新型發電方式中,核能發電以經濟成本穩定、汙染小、受限條件少等特性成為各國爭相大力發展的對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核能發電技術漸漸走向成熟,核能發電成本下降,越來越多的原子核中的能量流向平民百姓家。
  • 傳統化石能源百年後即將面臨枯竭,核能等新能源前景如何
    對此,世界能源結構不得不進行相應變化,核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 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被軍事所利用的原子核武器副產品的核能發電得到了和平利用之後,其規模不斷得到發展。很多國家現已進入了原子能時代。 就目前而言,核能應該是各國追逐的聚焦點。
  • 勇當「核能綜合利用」排頭兵
    作為中國人自己的核電,國和一號示範工程對帶動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發展,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國家電投打造在魯核能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大氣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一直是能源產業發展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聚焦核能綜合利用也是國核示範的重要目標。
  • 中國核能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前景受到國際核能界的關注
    」「推動核能項目投資」「核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最大化」三個主題展開討論。記者注意到,中國核電建設的進展,以及核能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前景受到國際核能界的關注。 據了解,近年來,以「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國和一號」成功研發建設為標誌,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全產業鏈的國家。業內專家表示,從在建規模和發展前景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的產業中心。
  • 從利用太陽到「人造太陽」:極簡核能發展史
    在「可控核能」技術出現之前,人類早就開始利用核能了,一直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之初。雖然那時候……大家還不太清楚「核能」是個啥玩意。不信?請抬頭看看太陽。地球生物圈利用的太陽能,都來太陽內部的核反應區。什麼是核能核能,也叫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