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中國核能新時代的球形核燃料:直徑6 cm,每年需要30萬個

2021-01-09 句理pro

一顆採用TRISO結構的核燃料球,直徑約6 cm,含有一萬多克顆粒和7克核燃料。被石墨包覆的結構在有效解決了核燃料的安全性問題的同時,提高了核燃料的利用率。隨著以清華大學主導的高溫氣冷反應堆——HTR-10示範堆在山東石島灣核電站的建成,我國開啟了核能商用新時代。

蘊含巨大能量的核燃料,是核電站穩定運行的物質基礎,但上世紀的車諾比事故和幾年前的福島核電站事故給核電發展蒙上了陰影。為核電站設計選擇安全可靠的燃料成為擺在核物理學家和核電站設計者面前的重要課題,TRISO型包覆燃料的設計和成功應用無疑為核電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為我國的核電發展以及能源結構的改善帶來了曙光。

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用電量的激增,傳統火力發電對環境危害大,改變能源結構,促進綠色發展已然成為國家戰略。雖然在我國,火力發電仍然是主流發電方式,但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等新型發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國的能源結構。

從燃料結構入手,讓核能安全便宜

在多種新型發電方式中,核能發電以經濟成本穩定、汙染小、受限條件少等特性成為各國爭相大力發展的對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核能發電技術漸漸走向成熟,核能發電成本下降,越來越多的原子核中的能量流向平民百姓家。

我國大陸目前有47個商用核電機組

核電發展初期,人們談核色變,對核電站的安全性提出廣泛質疑,除此之外,核燃料的穩定供應成為制約核電發展的一大約束。反應堆所用的燃料有鈾裂變燃料和殖燃料,但我國的鈾、釷資源儲量差距巨大,鈾儲量只有釷儲量的六分之一,且大部分是不能直接利用的貧鈾。

燃料可在熱中子反應堆中實現較高的轉換增殖,為了解決熱中子反應堆的穩定運行問題,提高釷燃料的利用率,緩解我國核燃料儲量窘境,中國科學院在2011年啟動實施了「未來現金核裂變能——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TMSR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採用三結構同向性型(TRISO)包覆顆粒球形元件的固態燃料熔鹽堆是TMSR專項中的一個重要堆型。

包覆顆粒燃料元件有球形和柱形兩種基本類型。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球形燃料元件直徑為6cm,分為燃料區和非燃料區,燃料區直徑5cm,燃料區和非燃料區的基體材料相同,都是由64%天然石墨粉、16%的人造石墨粉和20%的粘結劑酚醛樹脂製成。

在三結構同向性型(簡稱TRISO)球形燃料元件中,核燃料均勻分散在燃料區的基體石墨中,由於TRISO燃料元件的高穩定性,有效改善了反應堆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問題,同時極大提高了核燃料利用率,成為推動新一代核電站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石,也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規則改變者。

TRISO燃料元件由鈾構成內核,被三層隔

坊間有很多關於TRISO燃料元件的傳言,而且看似都理由充分。這些元件有一個燃料內核,被三層隔離層包圍,設計用於承受高達1600攝氏度的高溫和高壓,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也能有效避免核燃料的洩漏。

在每個TRISO元件的核心,有一個由鈾(釷)、碳和氧組成的燃料核,由防止放射性裂變產物釋放的材料包裹。

是時候讓談核色變遠走高飛了

由於核電站的運行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我國的核電站多建在東部沿海,而在核電站附近居住的居民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對核電站安全性的擔憂,民眾的反對是核電發展早期的一大阻礙,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將反對之聲推向高峰。

即使公眾輿論此起彼伏,科學家們也是力排眾議,大力支持發展核能,主要原因很簡單:它很清潔乾淨,所謂乾淨,是對環境而言,核電站的運行不會產生汙染性氣體。

在美國,核能提供了20%的電力;在法國,58臺核電機組提供了75%的清潔電力,而在我國,這一數字還不到5%。

能源結構對比

人人都知道發生於1986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造成了巨大生命財產損失,HBO的同名系列節目讓這個事件再次進入人們的目光,事故的慘烈觸目驚心,引發了更多對核能的反對。如果你問大多數人,他們會告訴你住在核電站附近會不舒服。

但是這個立場是合理的嗎?

車諾比是一個所謂的RBMK型反應堆,最古老的商業反應堆設計。目前仍有10座這樣的反應堆在運行,但它們都在俄羅斯,而且沒有新的反應堆正在建設中,以後肯定也不會有。

RBMK型反應堆原理圖

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核電站的設計者們對安全性問題更加重視,現代化反應堆被設計用來防止類似的悲劇發生。這樣的災難幾乎不可能再次發生。儘管事實上,當車諾比事故發生前,人們也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改進的機制使現代化反應堆極其安全,但它們絕對安全嗎?

簡而言之,沒有辦法預見事故的所有可能原因。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本就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社會中。

福島核事故是自車諾比事故以來唯一的另一場重大核電站事故,一系列極端和不可預見的事件導致了這場災難。一場9.0級的地震(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產生了15米高的海嘯,淹沒了核電站5.7米的海堤。

福島核電站

突如其來的海水淹沒了工廠的地下室,導致應急發電機癱瘓。雖然有備用發電機,但容納它們的建築也被淹沒。電廠控制系統的電源被轉換成了電池,但是由於路況不佳,應急電源無法及時投入使用。

福島核電站事故沒有車諾比那次那麼嚴重,但它表明,即使在現代,也不是沒有核安全問題。這就是TRISO的由來。

安全核燃料讓核電更安全

任何核反應堆的主要安全問題都是核燃料熔毀,TRISO的主要優勢正是足以應對這一問題。

TRISO燃料元件的多層防護結構不僅能防止放射性裂變產物的釋放,還能抵抗中子輻射、腐蝕、氧化和高溫——這些是核反應堆中最常見的風險來源。

TRISO顆粒在反應器中不能熔化,並且可

對於TRISO球形燃料元件的早期輻照測試表明:其可暴露在高達1800攝氏度的溫度下超過300小時而不發生熔毀,並仍能繼續被用做核燃料,這些測試超出了高溫氣冷反應堆預計的最壞情況事故條件。

TRISO燃料元件輻照後核燃料在如此高的溫度下保留裂變的能力,直接轉化為反應堆安全性的提高,這類測試數據是反應堆設計和反應堆許可的重要數據。

TRISO燃料元件最初是在20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發的,是龍反應堆項目的一部分——一個實驗性的高溫氣冷反應堆。到2002年,美國能源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改進TRISO燃料,結果開始顯現。到2009年,經過改進的TRISO燃料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進行的三年測試中達到了19%的最大燃耗,創下了世界紀錄——比目前輕水燃料的燃耗高出三倍。

燃耗是核燃料燃耗的簡稱,是對反應堆中核燃料消耗的度量,燃耗越大,表明核燃料利用得越充分。

19%的最大燃耗證明了TRISO反應堆的反應效率和長壽命能力。

TRISO也不是什麼牽強附會的新技術,它已經投入商用

有兩個實驗反應堆已經使用了TRISO燃料壓縮體:我國清華大學的HTR-10實驗堆和日本的高溫工程試驗反應堆。美國能源部的先進反應堆技術(ART)項目也在進行先進的TRISO燃料研究,世界各地的各種項目已經在開發使用TRISO型燃料的高溫熔鹽核反應堆。

位於山東省榮成市的石島灣核電站,正是我國第一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反應堆——HTR-10示範堆的落成之地,多年籌建和建設,已投入使用。石島灣核電站每年需要30萬個燃料球才能保證其穩定持續運行。

新型反應堆的建成推進意味著核電站規劃方式的轉變:從為整個城市供電的大型核電廠,到體積更小、更堅固的反應堆,為更小的區域供電,而不會帶來任何風險。

石島灣核電站

不僅僅是常規核反應堆,TRISO是一種強健的燃料元件形式,非常適合軍事和太空應用,有可能為太空探索打開新的大門。

核能的經濟可行性仍然是一個問題,但TRISO燃料元件可以解決一些核能的長期性安全問題,提供清潔可靠的能源。或許,有了這些球形核燃料,核能可能最終會在清潔能源方面佔據重要席位。

相關焦點

  • 核能新發展,荷蘭完成熔鹽核燃料測試
    (圖:NRG)荷蘭核研究諮詢集團(NRG)已完成首次熔鹽核燃料輻射測試,這是的新核能反應爐的重大裡程碑。他們是在阿姆斯特丹北面60公裡,佩滕(Petten)的高通量反應爐(high neutron flux reactor)完成試驗的。
  • 中國每年新探明鈾資源儲量遠超消耗量(圖)
    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關懷與領導下,我們牢記使命,堅持軍民結合、自主創新、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實現了從以軍為主向軍民融合的歷史性轉變,開闢了核能和平利用的嶄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核能是如何發電的
    沸水堆則是一迴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核能發電利用鈾燃料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所產生的熱,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核反應所放出的熱量較燃燒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約百萬倍),比較起來所以需要的燃料體積比火力電廠少相當多。核能發電所使用的的鈾235純度只約佔3%-4%,其餘皆為無法產生核分裂的鈾238。
  • 《瞭望》文章:中國核能競爭力提升
    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和中國等14個國家的近200家參展商帶著新的核工業技術亮相展會。  此前,國務院公布最近任免國家工作人員的名單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兼任新成立的國家能源局局長。
  • 用過的核燃料何去何從?兩種策略智慧處理
    使用核能發電不可避免地會排放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到外界環境,但透過嚴謹的設計及法規管制監督,可以將排放的放射性物質所導致的劑量,減少至遠低於天然輻射造成的劑量。   用過核燃料的價值與顧慮核能發電會產生需要處置的含放射性物質的物料,包括低放射性核廢料、高放射性核廢料及用過核燃料。核電廠每運轉18~24個月後,就必須更換燃料,自反應器退出的燃料束稱為用過核燃料。
  • 《外交政策》:後福島時代核能前景七問
    法國,大約78%的電力是來自於核能,總統薩科齊說,要關閉反應堆——「門都沒有」。至於中國、印度和韓國,這幾個國家對核能的需求可謂與日俱增,根本不是目前它們在建的核工廠所能滿足的;而且這三個國家中只有中國在福島核事故後提出暫停其核計劃,再進行一次安全審查;印度和韓國則誓言會抓緊安全標準,同時還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核工業擴展計劃。
  • 核動力航母出航,一次需要多少核燃料?看完就知道美國多有錢
    隨著世界各個發達國家逐漸掌握並控制住了核能,採用核能作為動力的武器也層出不窮,其中最為強悍和昂貴的,自然就是核動力航母了。美國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而其王牌就是那十多艘核動力航母,這些核動力航母與普通的常規動力航母最大的區別就是燃料,美制核動力航母的主要核燃料是一種名為鈾235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目前的國際市場基本上屬於供不應求,一公斤的價格早已超過了50萬美元。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廢物資源分布廣泛,其中農作物秸稈年產量超過6億噸,可作為能源用途的秸稈約3.5億噸,可折合1.5億噸標準煤。初步估算,每年可利用生物質能源總量約5億噸標準煤。全球大約有5000萬個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獲取熱水,250萬個家庭使用太陽能照明,2500萬個家庭利用沼氣做飯和照明。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傳遞著「綠色經濟」正在興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將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的全面發展。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此前,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部署,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將位列世界第二。這意味著,基於當前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和大氣治理的迫切需求,「加強核燃料保障體系建設」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基礎性重大課題之一。
  • 核能發電的未來
    當時法國正逐步由燃燒化石燃料發電過渡到核反應發電,每年都能減少大約2%的溫室氣體排放。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汙染物的排放量每年至少應減少6%,我們才能阻止「危險的」氣候變化。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使用核能之外,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能達成這一目標。現在我們面臨的唯一問題是:我們的核反應堆還不夠多。核能引領未來中國在建設新型核反應堆上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
  • 中國核能2050年一次能源供給提高到15%
    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發展核電有利於促進國家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中廣核(北京)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毅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直陳了人類發展核電的現實需要,「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使我們看到了地球上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後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希望。」
  • 【公基備考】核能與中國的核安全
    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電)秦山核電站在1991年底投入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於1987年開工,於1994年全部併網發電。核能應用作為緩和世界能源危機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措施有許多的優點:其一,核能有巨大威力。
  • 數說2020年全球核能發電
    雖然核電站的比投資高於燃煤電廠,但由於核燃料的成本低於燃煤成本以及核燃料是長期起作用等因素,所以目前核電站的總發電成本低於燃煤電站。  ⑶ 核能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世界上已探明的鈾儲量約490萬噸,釷儲量約275萬噸。這些裂變燃料足夠使用到聚變能時代。  聚變燃料主要是氘和鋰。
  • 【震驚】中國核燃料有多牛?一個6釐米的小球,能量相當於1.5噸煤
    【中國核燃料有多牛:一個6釐米的小球 能量相當於1.5噸煤】您知道核電站是怎麼發出電的嗎?
  • 傳統化石能源百年後即將面臨枯竭,核能等新能源前景如何
    目前石油日產量已超過500萬桶,由於該國是歐佩克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伊朗擁有很大的權力在石油行業。歐佩克是一個由13個國家組成的組織,試圖統一和協調這些國家的石油組織。 第五是伊拉克(約1442億桶) 該國擁有14420萬桶石油,曾日產量為450萬桶。
  • 淺析核能發電的優缺點
    發展核能的優點  核能應用作為緩和世界能源危機的一種有效的措施是有許多的優點的:他的燃料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學能大幾百萬倍;1000克鈾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400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一座100萬千瓦的大型燒煤電站,每年需原煤300~400萬噸,運這些煤需要2760列火車。
  • 核燃料不再用鈾?美國造出錒系核燃料,安全無汙染還沒有放射性
    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以及裂變性質的核武器使用的基本都是鈾和鈽兩種元素。因此不少朋友可能想當然地認為核燃料只有這兩種,但其實任何元素在適宜的條件下都是可以發生核反應釋放核能的,只是不同的元素所需要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不同,而鈾和鈽兩種元素需要的條件比較容易達到,比如鈾和鈽的半衰期、核能激發條件,能量釋放度等條件都比較理想,所以它們才會被用來當做核電站的核燃料以及核武器的炸藥來用了。
  • 第五代核能系統:30年內有望落地
    帶著這一思考,合肥靈漁科技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漁諮詢)提出了一種「核能協同網絡」的第五代核能系統的概念,打破前四代核能系統開發沉溺於單堆演化的固定思維模式,使核能開發從「單堆改進提升的舊套路」轉向「網絡系統優化的新範式」。日前,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靈漁諮詢提出的「第五代核能系統會是什麼樣子?」也被列為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2010年,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重大研究計劃「先進核裂變能的燃料增殖與嬗變」,旨在以該領域關鍵基礎科學問題為核心,在先進核能體系中的核燃料及其核過程、核燃料在先進反應堆燃燒過程中的基本行為及其增殖與嬗變、乏燃料後處理的新方法與新機理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最終解決戰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該重大研究計劃歷經8年,取得了豐碩成果。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2016年全球核能發電量佔比為10.5%,而1996年核能發電量佔比曾達到峰值17.6%,此後就開始逐年下滑。♦2016年核電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比保持在4.5%,為198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6年全球新開工核電項目僅有3個,中國2個,巴基斯坦1個。2017年上半年新開工核電項目只有印度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