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發電的未來
但我們也要知道,就算中國準備建設的所有核電站都能順利完工,該國仍有50%的電能要通過燒煤獲得。而且在核電站建成之後,中國全部核反應堆最多能提供的電能總量,和美國現役的核電站提供的電能總量其實相差不大。另外,核電站在建設過程中也少不了要用鋼鐵和水泥,還有製造核燃料必須的濃縮鈾,或者如「兆噸換兆瓦」計劃那樣,將核武器的高濃鈾轉化成低濃鈾,用於核能發電。
-
核能發電: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在過去20年間,有19000個俄羅斯核彈頭經過拆卸處理,運往美國,在核反應堆中發電。事實上,在這20年裡,為美國100座核反應堆供能的鈾燃料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這個核武器再利用計劃。 美國核能發電不但能消除核戰的威脅,還能應對另一大世界問題:氣候變化。核能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少。
-
數說2020年全球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的能量來自核反應堆中的可裂變材料(核燃料)進行裂變反應所釋放的裂變能。裂變反應指鈾-235、鈽-239、鈾-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為兩個碎片,同時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過程。反應中,可裂變材料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裂變並放出2~3個中子。若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個中子能引起另一個原子核裂變,使裂變自持地進行,這種反應稱為「鏈式裂變反應」。
-
日本能源結構最終確定 核能發電比例降至20%至22%
所謂「能源結構」是指未來的電力需求中,將採取什麼樣的能源發電組成。據此次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日本經濟產業省決定於2030年時,將核能發電的比例控制在「20%至22%」的水平間,與核電站事故發生前的比例相比,有明顯的下降。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也將達到「22%至24%」的水平。日本經濟產業省於本月1日召開的專家會議中,針對能源結構的發展給出了官方的最終確定方案。
-
核能是如何發電的
核能發電原理: 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 核能發電(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是指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
-
2020寧夏社會工作者備考:核能發電的優點
考點一核能發電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用鈾製成的核燃料在「反應堆」的設備內發生裂變而產生大量熱能,再用處於高壓下的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發生器內產生蒸汽,將原子核裂變能轉化為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通過電網送到四面八方。
-
他國聲音:法國繼續走核電發展道路
馬與雄日本地震和核事故對全球核電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最近德國和瑞士相繼宣布逐步退出核電使法國備受壓力。但法國領導人重申,法國的能源政策不變,將繼續走核電發展道路。法國工業和能源部部長貝松近日表示,德國退出核電短期會使法國受到一些影響,但不會改變法國長期使用核能的選擇。
-
日本2030年核能發電將恢復至20%以上
其中,核能發電比例被設想為20~22%,較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前的28.6%有所降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為最大為24%,力爭超過核能實現普及。該草案向社會公示了3.11大地震發生後一直搖擺不定的日本能源政策的示意圖,將力爭在削減成本的同時注重環保。該草案已在4月28日召開的日本「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經濟產業相的諮詢機構)的專門委員會上大致通過。
-
【公基備考】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
核能發電全球TOP17 法國第一、中國倒數第一
但不可否認,核電仍然是性價比高、碳排量低的發電方式。 核電在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這些能源霸主手中已經變得收益可觀,不僅靠低廉的成本,還有技術授權的利潤。核電的地位由此變得更加舉足輕重,在接下來的五十年中,核電將成為世界不可或缺一部分。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 考點一、核能發電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來源:微信公眾號「CNEA核能協會」 ID:China-nea 作者:馬識路)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一、無論從能源轉型還是從社會民生來看,法國和歐洲採取的減核或關閉核電站的舉措都似乎誤入歧途。
-
美媒:2020年中國或取代日本成全球第3大核能發電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7月27日刊文稱,雖然中國的核能發電僅約佔總發電量的2%,但其建設新核反應堆的速度卻要快於其他國家。中國正加速躋身全球核電排行榜前列。
-
核能發展 安全才能行更遠
但核能的發展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如果將1954年蘇聯的奧布寧斯克核電站投入運營視作核能民用化的開始,核能發電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達國家曾出現過核電站的建設高潮,兩次石油危機更是推動了核電的迅速發展,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441個核電站大部分建於此時。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挑戰,核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重新引起各國的關注。
-
傳統化石能源百年後即將面臨枯竭,核能等新能源前景如何
在20世紀,雖然經歷了本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某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世界石油產量受到嚴重影響,石油產量劇減),對此發達國家早就想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但是無可奈何在今後50多年裡,石油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將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長,而煤炭仍然是電力生產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2018年,世界總發電量增長了3.9%,核能發電量增長了2.4%。在各種發電來源中,儘管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顯著增長,但燃煤發電仍然佔主導地位。天然氣約佔總發電量的23%。水電和可再生能源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2018年達到25.8%,而核能的份額仍保持在10.2%左右。天然氣發電(31%)超過燃煤發電(26%),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佔25%,核電佔25%。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上世紀50年代,人類建成了第一座能夠緩慢釋放核能的反應堆用來發電,這就是和平利用可控核裂變成功的典範。但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初,法國物理學家弗朗西斯·佩林在西非的加彭的礦脈中發現了17處「核反應堆」遺蹟,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礦藏有
-
17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
上世紀50年代,人類建成了第一座能夠緩慢釋放核能的反應堆用來發電,這就是和平利用可控核裂變成功的典範 但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初,法國物理學家弗朗西斯·佩林在西非的加彭的礦脈中發現了17處「核反應堆」遺蹟
-
我的世界工業時代:最實用的發電機組核能發電,你需要注意的地方
看到很多小夥伴想讓龍魂出一期有關核能發電的內容,那麼今天的教程就是有關核能發電的,但是因為龍魂對於工業2是新手起步,所以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龍魂綜合多篇核能發電相關教學以及自己的測試所寫的,所以可能會存在問題,請各位小夥伴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