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
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項目開發者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葉奇蓁介紹,上述海上浮動核電站採用的是一種小型的模塊化反應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ACP100——發電功率125兆瓦,採用一體化反應堆、核蒸汽供應系統全部設置在水池內、具有固有安全性、完全非能動安全系統、核電機組全部設置在地下等特點,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小型核反應堆的安全性」。
葉奇蓁說,ACP100小型核反應堆的開發為海上浮動核電站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它是小型核反應堆和船舶的結合,突破空間限制,使核電站可移動化。海上浮動核電站一般採用小型核反應堆,安全性高。浮動核電站可為海洋平臺提供能源,包括電力、蒸汽、淡水等,為海洋開發提供支持。浮動核電站還可為孤立海島、封閉海灣提供電力和能源。
「近年來,大家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興趣越來越強烈。」葉奇蓁說,「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能夠以高安全水平提供不同的核電聯產解決方案……與間歇性風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和用於特定用途的柴油發電機相比,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是有競爭力的。」
他補充說,核能供熱是又一個重大發展契機。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環保部等十部門最近公布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要達到50%,散煤替代將達到7400萬噸;到2021年,這一比例將提升到70%,替代散煤1.5億噸。到2019年,「2+26」城市城區清潔取暖率要達到九成以上,縣城和城鄉接合部達到七成以上,農村地區也要達到四成以上。
「我們到東北考察時發現,利用小型的核反應堆來供熱,有較大的空間。」國內某核電企業的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種小型的模塊化核反應堆,除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還有較好的社會效率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