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陸軍追求了半個多世紀的裝備,移動核反應堆,終於要來了
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戰略能力辦公室近期發布了一份關於小型移動核反應堆項目的信息徵詢書,旨在為美國陸軍尋找一款可在前線部署的移動式核電站,改變目前美軍前沿基地主要依賴柴油發電機發電的能源供給現狀,從源頭上解決美軍在全球部署中的後勤保障難題,實現真正的全球化部署。
-
專家談中國核電前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選擇
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核設施發電量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4%。如果能把這一比例在2050年前增加到25%,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可減少50%。2030年達到2億千瓦,核電裝機佔電力總裝機的10%,核發電量佔總電量的15%。2050年達到4億千瓦,核電裝機佔電力總裝機的16%,核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重為24%。 「核電作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的定位,似乎不會因為日本的核事故有所改變;那麼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證它的安全運行,防範核災難再度發生。把安全隱患消弭於無形。」前述中核集團的資深專家強調說。
-
記者探訪臺山核電站:調試工作啟動 滿足美歐標準
記者在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現場看到,兩臺核電機組還在進行相關建設,反應堆廠房、燃料廠房、汽輪機廠房等主體已經成型,現場施工車輛來往穿梭,20多米高的大型施工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業。 臺山核電站建設進程及安全問題近日在香港引發關注。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浮動核電站的技術原理其實並不神秘,只是將原本建造在陸地上的核電站安裝在船舶平臺上。但是,由於陸地和海上條件差異很大,相關的技術要求不盡相同,海上浮動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行都面臨特殊的技術難題。可查資料顯示,1963年,美國馬丁·馬麗艾塔公司為美國軍方設計了MH-1A核電裝置,為缺電的巴拿馬運河區供電,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自由號」輪船上。
-
煙臺將建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2021年投入運行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
斥資300 億英鎊,英國將建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正計劃著手建設全球首個潮汐能發電站。該發電站將由六個巨型潮汐能轉換設施構成,其中四個位於威爾斯地區,兩個位於英格蘭地區。工程總耗資預計達300億英鎊,完工後將負責全英國8%的供電。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 眼下這個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裡,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沉睡在海底的戰略性資源,其分布之廣、品位之高、儲量之大,遠遠超乎人類現今的需求與想像。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這種小型的、可移動式的核電站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眼下這個國際公認的「海洋世紀」裡,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沉睡在海底的戰略性資源,其分布之廣、品位之高、儲量之大,遠遠超乎人類現今的需求與想像。
-
日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 周邊5萬人被疏散
■反應 核電站周邊5萬人被疏散 繼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個反應堆冷卻系統失靈後,福島第二核電站3個反應堆冷卻系統出現故障。 日本首相菅直人11日晚些時候宣布日本進入「原子能緊急狀態」。菅直人12日凌晨下令將人員疏散範圍擴大至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10公裡、福島第二核電站方圓3公裡。 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2日要求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10公裡範圍內的居民應儘快疏散。 當地電視臺建議核電站周邊更遠處的居民不要外出,關閉空調,勿飲用自來水;而且,外出時應儘量避免暴露皮膚,用面具或溼毛巾遮擋面部。
-
美國新型火星核反應堆可在2022年前升空 能連續供電15年
而名為Kilopower的新型核反應堆項目,使用U235作為燃料,在地面試驗時能將30%的裂變熱量轉變為電能。這時Kilopower就有了用武之地。與地球上現有的核電站一樣,Kilopower也是一個裂變反應堆。與常規核電站熱能推動渦輪產生電力不同,Kilopower採用一種被稱為斯特林發動機的裝置使原子裂變產生的熱能轉變為電力。
-
核酸日檢高達2萬人份!山東首輛5G移動核酸檢測車下線
混樣情況下核酸日檢測量可達2萬人份,最快2小時出結果,檢測數據5G實時傳輸……11月19日,在山東省第三十次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會場外,一臺5G移動核酸檢測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對提升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檢測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
移動辦公居然要滿足這四個條件?
「移動辦公」也成了現在新型的一種辦公模式,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移動辦公人員,出門在外都要帶上哪些裝備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各位盤點一下,移動辦公需要滿足的四個條件。一、筆記本電腦首先,一臺辦公性能極佳又輕便的電腦是十分有必要的。
-
山東首輛5G移動核酸檢測車下線 日檢測量達2萬人份
省內首臺客車式5G移動核酸實驗室。(李鵬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核酸檢測對於保障我們健康生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全球核電站用最大容量的 1E 級閥控蓄電池研製成功
課題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攻克了現有國內產品無法滿足 CAP1400 項目要求的技術瓶頸。隨著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而傳統化石能源儲量逐漸減少,氣候問題日益突出,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正迎來飛速發展期。核能作為一種低碳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愈發重要。但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核電站安全性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
-
中法合資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臺山核電站採用的EPR技術是由EDF和近期成為EDF子公司的法馬通共同開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這項技術吸收了過去40年國際上積累的壓水堆核電機組的運行經驗反饋和技術進步,其中的主要技術已經過40多年全球357臺在運壓水堆核電機組數千堆年的運營檢驗,滿足歐洲用戶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也滿足中國核安全法規的要求,其安全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
中國加速建核電站 有何風險
日本地震災區核電站多個機組出現險情引起全球各地民眾對於核輻射問題的關注。3月14日,瑞士宣布暫停對三個新反應堆的審批,3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宣布,德國將暫時關閉1980年以前投入運營的7座核電站,同時對所有核電站進行安全檢查,成為在危機後第一個關閉核電站的國家。日本首相菅直人提出了「去核目標」,打算開發可再生資源,建設一個不依賴核電站的社會。
-
山東240裏海岸規劃3座核電站 環境影響引發爭議
乳山核電站只是規劃中的山東半島核電群中的一座。煙臺海陽、威海榮成、威海乳山的120公裡的海岸線上,山東將規劃建設3座核電站。 22日,《第一財經日報》從山東某電力諮詢機構了解到,上述三個核電項目都在積極推動過程中。而上述三座核電站距離青島、煙臺、威海三座城市的是中心距離均在100公裡半徑的範圍內,其中乳山核電站距離國家4A級風景區直線距離不足5公裡。
-
中國首座重水堆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 新聞回顧
> 2003年10月24日 華聲報訊:被列為中國國家「九五」重點工程的中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10月23日全面建成投產 繼中國大陸第一個核電項目——秦山核電站之後,國家計劃在浙江省三門縣建設浙江省的第二個核電基地,預計一期項目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0萬千瓦。同時,三門縣的擴塘山還建立了核電站的預備廠址。 目前,位於浙江海鹽的秦山核電基地一期和三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投產,二期工程1號機組已投入商業運行,2號機組不久也將建成投產。
-
全球首個移動地面站與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對接
全球首個用於發送和接收加密量子通信的移動式地面站已啟動並正在運行。這是繼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又一成就。目前該基站已經成功地與墨子號衛星建立了通訊,並以糾纏的光粒子的形式接受加密密鑰。
-
煙臺全球首條鉻鋯銅高鐵接觸線批量生產線投產
煙臺全球首條鉻鋯銅高鐵接觸線批量生產線投產 2018年4月18日 09:19 來源:商務部駐青島特派員辦事處     日前,煙臺萬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所建的全球首條鉻鋯銅高鐵接觸線批量生產線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