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資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2021-01-15 澎湃新聞
中法合資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楊漾

2018-12-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12月14日,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聯合宣布,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已於北京時間12月13日17:00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具備商業運行條件,成為全球首臺具備商運條件的EPR三代核電機組。

臺山核電站位於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一期工程建設兩臺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的壓水堆核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是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是中法兩國能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由中國廣核集團、EDF和粵電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

臺山核電站採用的EPR技術是由EDF和近期成為EDF子公司的法馬通共同開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這項技術吸收了過去40年國際上積累的壓水堆核電機組的運行經驗反饋和技術進步,其中的主要技術已經過40多年全球357臺在運壓水堆核電機組數千堆年的運營檢驗,滿足歐洲用戶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也滿足中國核安全法規的要求,其安全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臺山核電一期工程

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開工建設,2號機組於2010年開工建設,分別是全球第三、四臺開工建設的EPR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10月26日開始筏基澆築,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頂吊裝,並於2015年12月30日率先開始冷態功能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開展冷態功能試驗的EPR三代核電機組。臺山核電1號機組吸收了歐洲EPR項目的經驗,現已處於同類機組的首堆位置,持續向國外同類機組輸出成功做法和經驗。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18年4月10日開始裝料,6月29日成功併網發電,12月13日成功具備商運條件。

臺山核電合營公司總經理郭利民表示,臺山核電1號機組之所以能夠成為EPR全球三代核電機組的首堆工程,得益於中廣核30多年不間斷積累的核電建設和運行經驗,得益於中法之間在核電領域長期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關係,得益於項目建設集合了當今世界上核電建設經驗多、能力強的重要參與者,並與其中9家主要參建單位建立了高層協調機制,共同推進臺山核電EPR全球首堆工程。此外,在項目前期,充分吸收了歐洲兩個EPR先行項目的經驗。

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18年6月29日首次併網發電

引進EPR技術建設臺山核電站,是中國政府從國家能源戰略高度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中法能源合作領域的裡程碑式事件。2007年11月26日,中法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中法合作建設臺山EPR項目系列協議的籤署。2018年1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為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成為「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

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表示,臺山核電1號機組的投運,是向中法兩國元首交上的一份滿意答卷。作為EPR全球首堆工程,臺山核電項目為世界範圍內同類型機組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解決方案,將為中廣核和EDF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起到示範和支撐作用。

法國電力集團(EDF)董事長兼執行長樂維表示,作為全球首臺投入商運的EPR機組,臺山核電1號機組的投運是整個法國核電行業的一項卓越成就,證明了其遵循最高的安全與質量標準開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能力。當前許多國家在滿足用電需求增長的同時還需要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EPR技術為應對這一挑戰提供了重要途徑。同時,臺山項目也展示了我們希望與中廣核這樣的重要合作夥伴攜手在全球市場上開發EPR項目的意願。

中法雙方在核電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1987年,中國引進法國技術開工建設大陸地區第一座百萬千瓦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奠定了雙方合作的基礎。2009年,臺山核電一期工程動工。2015年10月2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時任首相卡梅隆的見證下,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籤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將共同投資建設英國三大新建核電項目。其中,欣克利角C項目、塞茲維爾C項目(尚未開工建設)使用法國EPR三代核電技術,由EDF控股、中廣核參股建設,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使用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由中廣核控股、EDF參股建設,並以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為參考電站。

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傅楷德介紹說,2018年12月11日,欣克利角C項目成功完成了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築,標誌著重達4500噸的核島公共筏基開工建設。目前欣克利角C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整個施工現場面積相當於245個足球場,是目前全歐洲最大的建築工地。欣克利角C項目挖掘和運輸的土石方將達到420萬噸,混凝土使用量達到300萬噸,這是可容納74500人的英國卡迪夫千禧體育場的75倍。整個項目將使用230000噸鋼筋,相當於從倫敦到羅馬的鐵路鋼筋用量。高峰期,每天有5600人參與現場施工。

布拉德韋爾B項目正在開展廠址勘查,同時華龍一號技術正在接受英國監管當局的通用設計審查(GDA),目前GDA已進入第三階段。基於其在英國核電市場積累的經驗,EDF為中廣核在GDA審查過程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立剛表示,從大亞灣到嶺澳一期,從臺山核電到英國核電項目,核電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合作領域,也成為中法兩國深度合作的領域,在改革開放40年中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繼芬蘭法國之後開建臺山核電如何後來居上成EPR全球首堆
    12月14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聯合宣布,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已於北京時間12月13日17:00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具備商業運行條件,由此成為全球首臺具備商運條件的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三代核電機組。
  • 全球首堆EPR工程臨近商運 CAP1400、華龍一號或優先重啟
    記者獨家獲悉,中國核電(601985.SH)控股的全球AP1000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已正式具備商運條件。同時,2號機組已併網發電,有望年內商運。此外,中廣核旗下的全球首堆EPR三代核電項目臺山核電1號機組也臨近商運。
  • 【原創】全球首堆EPR工程臨近商運 CAP1400、華龍一號技術項目或...
    【財聯社】(記者 劉雪)作為領先全球的三代核電技術應用場,今年以來,我國多個三代核電站建設取得突破性新進展。記者獨家獲悉,中國核電(601985.SH)控股的全球AP1000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已正式具備商運條件。同時,2號機組已併網發電,有望年內商運。此外,中廣核旗下的全球首堆EPR三代核電項目臺山核電1號機組也臨近商運。
  • 12小時內EPR、AP1000全球首堆相繼併網發電
    12小時內,EPR、AP1000全球首堆相繼併網發電核電發展再跨步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謝文川  6月29日17時59分,EPR全球首堆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發電成功。6月30日4時48分,AP1000全球首堆浙江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2個小時之內,位於我國廣東、浙江的兩個三代核電示範項目:EPR全球首堆和AP1000全球首堆相繼實現首次併網發電成功,為我國核電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 機組單機容量最大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技術
    新華社記者王攀攝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9月12日上午10時20分,隨著總重達231.86噸的廣東臺山核電站二號核島穹頂吊裝到位,這一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建設宣告正式封頂。此舉標誌著我國已全面掌握了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 法國核電技術專家:廣東臺山核電站安全有保障
    中法合資建設,工程進展受控據奧利弗﹒巴赫介紹,位於臺山赤溪鎮的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兩臺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是繼芬蘭OL3(奧基洛託3)和法國FA3(弗拉芒維爾3)項目之後全球第三個開工建設的EPR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年上網電量預計達260億千瓦時。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創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最佳業績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外景圖 新華社發又一國之重器誕生。昨天零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據測算,在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核島設備供貨中,我國企業承擔的供貨份額已超過50%,核島主設備國產化製造比例達到50%。由我國製造企業牽頭的聯合體承擔了常規島設備供貨。目前,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隨著穹頂吊裝的完成,臺山核電站2號機組核島主設備安裝工程將全面展開。
  • 我國核電雙喜臨門
    【深圳商報訊】(記者 程連紅)「十三五」開局首日,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旗下兩大核電基地相繼傳來喜訊:1月1日,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簡稱防城港核電)、陽江核電有限公司(簡稱陽江核電)先後發布消息,宣布防城港核電站1號機組、陽江核電站3號機組分別於當日完成所有調試工作,具備商業運營條件,開始進行上網電量的統計。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新聞中心-北方網
    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華龍一號首堆年底投產 中國核電潛「龍」騰空
    5月13日5時,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以下簡稱福清核電5號機組)安全殼廠房內壓力降至大氣壓。在所有參試人員的共同注目下,通往內層安全殼的閘門緩緩打開,這標誌著福清核電5號機組內層安全殼整體性試驗圓滿完成!安全殼整體性試驗包括密封性和強度試驗,是機組裝料前的大型綜合性試驗,旨在驗證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第三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中法在民用核能中 從「師徒關係」走向對等合作
    12月8日,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在參觀中法共建的廣東臺山核電站時稱,法中核能合作已進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向全球公眾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清潔能源。之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在會見埃羅時也表示,中法將以共同開發第三方核電市場為新導向,加強核能合作。  短短30年時間,中法在民用核能合作領域,已經從單方面的技術引進,邁向瞄準第三方市場的全產業鏈合作。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之列!創第三代核電首堆最佳業績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今天0時41分,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之列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中核集團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2019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下半年項目開工...
    核電利用率維持高位佔比提升空間大核電利用率維持高位,遠優於其他能源。核電具備基荷電源屬性,高效、穩定、環保。近5年我國核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高達7305小時。BP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核電佔比僅為1.8%,與世界平均水平4.4%仍存較大提升空間。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文/觀察者網 王宇波】近日,中俄兩國又籤署了一個大合同:4座VVER核電機組,1座示範快堆合作項目。合同中的四臺核電機組,兩臺是連雲港田灣核電站的7/8號機組,另兩臺則是徐大堡核電站的3/4號機組。2016年交付之後的耐久性測試中,主泵又出現裂紋。AP1000的非能動安全設計在中國首批4臺三代核電競標中落敗的法國EPR核電機組於AP1000中標的次年,也就是2007年被引進國內,一方面是為了照顧中法關係,一方面則是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的發展並不能因為首批機組中標「最先進」技術而放棄多線發展原則。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核能利用趨勢從發電到多元《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346.22小時,核電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3.86%。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規定的性能指標對照,在全球400多臺運行機組中,我國運行機組83.74%的指標優於中值,72.52%達到先進值。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連雲港田灣核電5號機組開始首次裝料作業...
    【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高原)7月10日,記者從田灣核電站獲悉,作為我國核電建設領域今年首臺邁入裝料狀態的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田灣核電5號機組首次裝料作業正式開始。這將為其併網發電奠定基礎。江蘇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兆華表示,此次裝料推動整個核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發展,對整個核電行業乃至國內重大工程建設釋放了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