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芬蘭法國之後開建臺山核電如何後來居上成EPR全球首堆

2020-11-23 東方財富網

12月14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聯合宣布,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已於北京時間12月13日17:00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具備商業運行條件,由此成為全球首臺具備商運條件的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三代核電機組。

臺山核電1號機組位於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是繼芬蘭奧基陸託(Olkiluoto)3號機組和法國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e)3號機組之後,全球第三臺開工建設的EPR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EPR技術由法國法馬通(原法國阿海琺)等公司開發。作為最早開工的EPR首堆,芬蘭OL3於2005年投入建設,原計劃在2009年投產,目前來看拖期將超過10年。法國FA3是法國本土首臺EPR機組,於2007年開工,原計劃於2013年投運,也已屢次延期。

臺山核電1號機組的開工時間,比上述兩個項目分別晚四年和兩年左右。在吸收歐洲兩個EPR先行項目的經驗基礎上,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10月26日開始筏基澆築,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頂吊裝,2015年12月30日率先開始冷態功能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開展冷態功能試驗的EPR三代核電機組。這一領先態勢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裝料、臨界、併網和商運等各環節。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今年4月10日開始裝料,6月29日成功併網發電,12月13日成功具備商運條件。

與上述歐洲兩國相比,中國的民用核電建設起步較晚。臺山項目為何能「後來居上」、反超兩個先行項目成為全球範圍內最早投運的「EPR全球首堆」?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EPR核電機組如何保障安全性?工期超過9年,哪些因素導致臺山項目的工期延誤?在1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立剛,臺山核電合營公司總經理郭利民,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傅楷德作出解答。

為何能反超先開工的國外同類機組?哪些因素導致工期延誤?

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是中法兩國在能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由中國廣核集團、EDF和粵電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其中,中廣核是項目控股方,EDF和粵電集團分別持股30%和19%。項目將建設兩臺採用EPR技術的核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是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1號機組投運後,臺山2號機組預計2019年投產,已於近期開始進行熱試。

針對中國與歐洲兩個EPR在建核電站的進度差異,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傅楷德在發布會上稱,臺山項目在建設初期之所以能快速推進,離不開來自法國弗拉芒維爾項目的大量經驗反饋,特別是大部分設備已在法國通過資質審查。中國項目推進更快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特有的核電產業環境,「中國近15年以來大力發展核電,保持年均2-3個核電站的速度,這與二三十年前法國的情況比較相似,而在法國,我們已經有15年左右時間沒有新的核電站建設了。」

中法雙方的核電合作有其深厚基礎。從建造大亞灣核電站開始,雙方經歷了從「法方為主、中方為輔」到「中方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共同設計、共同建造」三個階段。臺山項目是中法繼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之後再度深入合作,此前的歷史積澱和相互了解,奠定了合作基礎。

臺山核電合營公司總經理郭利民稱,臺山項目在設計、設備製造、建安施工和調試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中法核工業企業的強強聯合。在項目前期準備和建設之初,充分吸取了芬蘭和法國兩個EPR先行項目的經驗反饋。2012年下半年,也即1號機組開工建設三年之後,中廣核作為牽頭方,決定將臺山1號機組作為EPR首堆來推動,並得到了中法8家主要參建單位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特別是核島設計方法馬通的理解和配合,我們發揮了互補的優勢,克服了首堆工程特有的挑戰。到2015年底率先開始冷試為標誌,臺山1號機組如期取得領先態勢,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裝料、臨界、併網和商運。」

為此,2018年1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為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成為「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

儘管臺山在同類項目中進度居前,但相比於原計劃的建造工期,仍然晚了數年之久。由於首次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製造、施工等困難,一項全新核電技術的首堆工程,普遍容易拖期。除EPR外,同樣出現嚴重拖期的還有AP1000全球首堆浙江三門核電1號機組,投入商運時間較原計劃推遲四年左右。

回顧臺山核電近十年建設期,郭利民認為面臨的首堆挑戰來自設計反覆迭代、新設備研製和合同安排等環節:作為首堆,設計變化非常頻繁,從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再回到初步設計,而且設計的變化會對下遊的設備製造、施工安裝和調試形成疊加和放大效應;由於EPR技術提高了安全性,設備等級提高,很多設備雖然是同一個製造廠,並不是定型設備,存在比較多的新設備研製過程,也需要時間且有個反覆的過程;此外,一旦工期比原計劃推遲得比較多時,原有的合同安排不太適應管理,要讓各方在已經推遲的情況下繼續全力以赴,還須解決合同安排上的特有困難。

據郭利民介紹,為克服上述問題,項目的9家主要參建單位建立了高層協調機制,一把手們每年就臺山項目召開協調會;臺山項目在推進過程中,不僅從芬蘭、法國的先行項目吸取經驗,也從中廣核旗下其他核電項目中吸取經驗反饋;為使設計更貼近現場,核島設計方法馬通於2010年將設計隊伍從法國巴黎移師深圳,又於2013年10月從深圳進一步轉移到臺山項目現場,「高峰的時候人數超過400人,相當於一個設計院在現場」;在設計方與建造方的上下遊互動上,下遊經常將經驗形成方案供上遊確認;同樣關鍵的,還有自主技術決策。

郭利民稱,EPR全球首堆工程建設的成功證明了EPR技術的可行性。上述首堆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可以進一步為EPR國際核電同行所分享,也可以為後續有首堆特徵的核電項目的建設貢獻技術和管理上的借鑑與啟發。

處於同類機組首堆位置後,臺山項目持續向國外同類機組輸出成功做法和經驗。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傅楷德表示,法國弗拉芒維爾3號機組的裝料工作將於2019年底完成。

「臺山的成功對於法國弗拉芒維爾項目和英國欣克利角項目是巨大的鼓舞。」傅楷德說,正是得益於臺山項目,EDF與中廣核將合作夥伴關係拓展至英國市場。

2015年10月2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時任首相卡梅隆的見證下,中廣核與EDF籤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將共同投資建設英國三大新建核電項目。其中,欣克利角C項目、塞茲維爾C項目(尚未開工建設)使用法國EPR三代核電技術,由EDF控股、中廣核參股建設,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使用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由中廣核控股、EDF參股建設,並以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為參考電站。

安全系統設計做「加法」的EPR技術

為提高安全性、增強核電站的縱深防禦能力,EPR採取增加專設安全系統的思路,即在第二代核電技術的基礎上再增加和強化專設安全系統。因此,核電站系統比二代核電更複雜,設備更多、工程量更大,安全性提高。

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核電的電力商品屬性日益凸顯,特別是經歷過拖期後,EPR機組的經濟競爭力如何?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立剛、郭利民與傅楷德均表示,由於臺山項目尚未最終竣工,因此無法提供總造價的具體數據。至於臺山項目的電價,高立剛稱,正在按照國家相關政策作申請。

郭利民補充稱,如果去除首堆因素對工期和造價的影響,預期可以大幅減少建設成本,進一步提高EPR機組的經濟性和競爭性。

對於EPR機組的安全性,郭利民介紹說,EPR技術吸收了過去40年世界核電壓水堆機組的技術進步,特別是吸收了法國N4和德國Konvoi型反應堆的運行經驗。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項重要改進:

採用雙層安全殼設計,提高了抗擊外部撞擊的能力,特別是抗大型飛機撞擊的能力,這是「911」事件後的改進;配備四列獨立的安全系統,相互物理隔離,在配備四臺柴油發電機之外,還增設兩臺全廠失電的柴油機,這吸取了福島事故的經驗教訓;增設了堆芯捕集器,提高緩解嚴重事故的能力等等。「上述技術改進總體來說令EPR技術提高了事故預防和緩解的能力,實質性消除了大規模放射性釋放的可能性。」郭利民介紹道。

針對兩國核工業產業鏈的互補性,郭利民稱,EPR技術是法國技術,再擴展一點是歐洲技術,法馬通和中廣核工程公司採購的絕大部分設備,包括主設備、輔助設備等主要還是在歐洲和中國生產,也有少量通用設備在全球範圍內以市場化原則採購。「中法企業之間的合作比較全面,產業鏈合作較多,也能夠互補,中法核電產業鏈是相對比較完整的。」高立剛表示。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中法合資EPR全球首堆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臺山核電一期工程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開工建設,2號機組於2010年開工建設,分別是全球第三、四臺開工建設的EPR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臺山核電1號機組於2009年10月26日開始筏基澆築,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頂吊裝,並於2015年12月30日率先開始冷態功能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開展冷態功能試驗的EPR三代核電機組。
  • 法國核電技術專家:廣東臺山核電站安全有保障
    中法合資建設,工程進展受控據奧利弗﹒巴赫介紹,位於臺山赤溪鎮的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兩臺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是繼芬蘭OL3(奧基洛託3)和法國FA3(弗拉芒維爾3)項目之後全球第三個開工建設的EPR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年上網電量預計達260億千瓦時。
  • 12小時內EPR、AP1000全球首堆相繼併網發電
    12小時內,EPR、AP1000全球首堆相繼併網發電核電發展再跨步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謝文川  6月29日17時59分,EPR全球首堆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發電成功。6月30日4時48分,AP1000全球首堆浙江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2個小時之內,位於我國廣東、浙江的兩個三代核電示範項目:EPR全球首堆和AP1000全球首堆相繼實現首次併網發電成功,為我國核電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 記者探訪臺山核電站:調試工作啟動 滿足美歐標準
    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張利強回應道,EPR三代核電技術在法國和德國在運成熟核電機組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優化,經過了40多年、全球357臺在運壓水堆核電機組數千堆年的運營檢驗,該技術滿足美國、歐洲用戶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也滿足中國核安全法規的要求。
  • 全球首堆EPR工程臨近商運 CAP1400、華龍一號或優先重啟
    記者獨家獲悉,中國核電(601985.SH)控股的全球AP1000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已正式具備商運條件。同時,2號機組已併網發電,有望年內商運。此外,中廣核旗下的全球首堆EPR三代核電項目臺山核電1號機組也臨近商運。
  • 【原創】全球首堆EPR工程臨近商運 CAP1400、華龍一號技術項目或...
    【財聯社】(記者 劉雪)作為領先全球的三代核電技術應用場,今年以來,我國多個三代核電站建設取得突破性新進展。記者獨家獲悉,中國核電(601985.SH)控股的全球AP1000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已正式具備商運條件。同時,2號機組已併網發電,有望年內商運。此外,中廣核旗下的全球首堆EPR三代核電項目臺山核電1號機組也臨近商運。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記者了解到,在臺山核電建設過程中,中核華興的建設者們無數次地化「不能」為「可以」,經過不斷摸索和驗證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EPR三代核電建造的寶貴經驗,形成了成熟的管理體系、施工工藝和核電建造技術。  臺山核電站是迄今為止中法兩國在核能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總投資約502億元人民幣),也是我國首座、全球第三座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具有體量大、結構複雜、建造工期短的特點,更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175萬千瓦)最大的核電機組。
  • 法國核電巨頭法馬通CEO:望與中國深化民用核能領域合作
    法國核電巨頭、與中國淵源頗深的法馬通公司連續第二年參加進博會,成為核電核能領域的重要參展商。法馬通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豐塔納(Bernard Fontana)在進博會開幕當天表示,希望與中國在民用核能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應對環境、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性問題。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創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最佳業績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外景圖 新華社發又一國之重器誕生。昨天零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177組核燃料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我們的記者來到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也就是華龍一號堆芯的誕生地,一起來近距離的感受一下。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17根×17根這樣一根根的核燃料元件組合而成的。我剛剛了解到,這個核燃料組件的高度達到了四米多,重量達到670公斤左右。而整個華龍一號的反應堆堆芯是由177組這樣的核燃料組件組合而成的,能夠為整個華龍一號提供百萬千瓦級的功率。用177組核燃料組件作為堆芯的設計正是華龍一號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誌。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2016年交付之後的耐久性測試中,主泵又出現裂紋。AP1000的非能動安全設計在中國首批4臺三代核電競標中落敗的法國EPR核電機組於AP1000中標的次年,也就是2007年被引進國內,一方面是為了照顧中法關係,一方面則是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的發展並不能因為首批機組中標「最先進」技術而放棄多線發展原則。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 「核電之王」中廣核
    商用核電反應堆根據反應堆冷卻劑/慢化劑和中子能分類。按照冷卻劑/慢化劑的不同,反應堆一般可分為輕水堆(包括壓水堆和沸水堆等)、重水堆及氣冷堆。按照所用的中子能量,反應堆一般可分為慢(熱)中子堆或快中子堆。 全球範圍內大部分核反應堆採用壓水堆技術,我們國家也一樣。
  • 機組單機容量最大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技術
    新華社記者王攀攝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9月12日上午10時20分,隨著總重達231.86噸的廣東臺山核電站二號核島穹頂吊裝到位,這一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建設宣告正式封頂。此舉標誌著我國已全面掌握了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新聞中心-北方網
    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
  • 「煙臺時間」助力福清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煙臺持久提供的整套時間同步系統運轉良好。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標誌我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11月27日0時41分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 首次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印度的原型快堆、芬蘭的Olkiluoto 3號機組、日本島根3號機組和法國Flamanville 3號機組在建期超過了10年。俄羅斯的Rostov 3號機組、斯洛伐克Mochovce 3、4號機組在建期長達30多年仍未完工。從1977年到2017年7月1日,實際上有17個國家的91個在建核電項目被叫停或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