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2020-12-0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王宇波】

近日,中俄兩國又籤署了一個大合同:4座VVER核電機組,1座示範快堆合作項目。合同中的四臺核電機組,兩臺是連雲港田灣核電站的7/8號機組,另兩臺則是徐大堡核電站的3/4號機組。值得注意的是,徐大堡核電站原計劃6臺機組均選用美國AP1000核電機組,這其中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國引進和發展三代核電技術的縮影。

俄羅斯VVER核電機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中國落地,田灣核電站1-4號機組均是VVER系列,具體型號是稍老一些的AS-91型(V-428)和AS-91改進型(V-428M)。按照民用核反應堆代數劃分,這四座核電站屬於「二代加」,意為使用第三代反應堆安全技術的第二代反應堆。這次籤署的四臺新機組,則是VVER系列核電機組中的最新型號,VVER-1200(V-491),屬於真正的第三代民用核反應堆。

連雲港田灣核電站1/2號機組,屬於VVER系列AS-91型

至此,世界上主要的第三代民用核電機組技術都已經來到中國,包括此次籤署的俄羅斯VVER-1200,法國的EPR,美國的AP1000都在中國落地生根。除了這些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中國還以二代國產堆CNP1000和ACP1000為基礎,吸收AP1000和EPR的思路和經驗,研發出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同時根據AP1000的引進協議,中國以其為基礎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AP1400。

首次引進三代堆技術

時間回到2004年,出於核電發展安全上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引進世界先進的核電技術,與發展高鐵時的思路類似:用市場來換技術。當時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要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21世紀初,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在原先的二代核電基礎上,加強安全技術的「二代加」是當時最好的核電技術。在此情況下,6位對三代核電技術發展有深入了解的專家聯名給中央寫信,表示中國要大規模發展核電,應採用最先進和最安全的三代技術,寫信的6人被戲稱為「核電六君子」。

AP1000核電機組結構圖

最後中央決定,明確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同時還給出了引進的條件:在購買4臺依託三代核電技術的機組後,該技術將轉讓給中國,之後中國在這個技術基礎上在創新,形成自主的先進核電技術。這四臺分別位於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的核電站總招標規模高達80億美元,被稱為「世紀大單」。

2004年9月,「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依託項目招標」開始,美國的AP1000,法國的EPR和俄羅斯的VVER-1200核電技術參與競標。俄羅斯首先因為技術原因出局,具體的引進談判在法國阿海琺和美國西屋公司之間進行。經過2年漫長的招標,西屋公司的AP1000最終中標。

中標之後是中方與西屋公司漫長而又艱辛的商務談判,最後定下來的具體合作方案如下:

土建安裝由中方負責,為吸取模塊化施工經驗,中方同意聘請一批美方專家,組建聯合項目管理機構。

設備供應方面,中方只採購2套主設備(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其餘2套由中方按照美方轉讓的技術在中國製造,美國提供技術支持。而4臺反應堆的輔助設備全部按美方提出的技術要求,由中方製造和採購。

設計工作方面,中方派出技術人員參加,合計180萬人小時,調試工作由中方牽頭,並提供絕大部分設備。

同時最關鍵的部分,西屋同意中方以AP1000技術基礎,研發自己的非能動大型壓水堆,功率超過135萬千萬的情況下,中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可以對第三國出口。但如果是對美國和日本出口,則必須是與西屋公司合作出口。該條款的最後產物即是目前的CAP1400型「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

單純以達成的方案來看,引進AP1000對中國核電發展來說應當是一件好事,不僅能獲得先進的設計方案,還能鍛鍊出一支三代反應堆的建設隊伍。2007年12月31日,引進協議正式啟動,西屋公司給中方運來了重達20噸的技術資料和260個軟體包。

根據原計劃,這四臺引進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到2015年就要併網發電,而以此為基礎開發的CAP1400機組也計劃在2017年併網發電。

外來的和尚,卻念不好經

然而這款先進的非能動先進核反應堆的建設進展卻一拖再拖,原計劃2015年就併網發電,直到2018年4月25日,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才獲得裝料許可,並於當月29日完成裝料,後續工作順利的話,將於今年11月投入商業運營。

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西屋公司長久以來缺乏民用核反應堆的實際建造經驗,因此在設計上只考慮了工藝的先進性而忽視了實際工程施工環節,導致反應堆建設難度過大,為了解決施工問題,西屋方面不斷地臨時修改設計。同時,美國EMD公司負責提供的主泵存在著嚴重的「難產」情況。2016年交付之後的耐久性測試中,主泵又出現裂紋。

AP1000的非能動安全設計

在中國首批4臺三代核電競標中落敗的法國EPR核電機組於AP1000中標的次年,也就是2007年被引進國內,一方面是為了照顧中法關係,一方面則是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的發展並不能因為首批機組中標「最先進」技術而放棄多線發展原則。

這兩臺EPR機組的建設地點位於廣東臺山,臺山1號機組與三門1號機組一樣都在2009年開工。建設過程中同樣遭遇了工期延誤的問題,原定於去年下半年投入商業運行的臺山1號機組也是在今年4月才獲得裝料許可,並計劃本月(6月)進行首次臨界。值得注意的是,相比AP1000的一百萬千瓦發電功率,臺山1號機組的單機容量高達一百七十五萬千瓦,投產後將是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核電機組。

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單機功率世界最大

根據公開報導,導致中國EPR機組延期的主要原因是反應堆壓力容器不合規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核應急安全司司長、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姚斌說,法國安全局在監測時發現法國EPR機組壓力容器頂蓋部分指標在檢測過程中與設計不符,因此中國國家核電部門高度重視,等法國安全局拿出結論以後再對之進行檢測,中國的EPR機組再進行深入分析和檢測,最後確保沒有安全問題的情況下,才繼續推進。

無論是代表世界最先進設計理念的AP1000,還是大力出奇蹟的EPR,在中國落地之後都出現了嚴重的工期拖延情況,建設成本也因此大幅上升。

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誕生:自立根生才是正道

在引進AP1000的過程中,中國兩大核電集團,中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廣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都不願意作為技術引進的主體承擔單位。原因是中核和中廣核在從法國引進的第二代核電機組M310的基礎上,分別開發出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機組ACP1000和ACPR1000+。為了自己的新堆型,兩大集團都投入了巨大的資源。

任何一家來承擔AP1000的工作,那麼前期的工作都將前功盡棄。也因此國家專門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來負責AP1000的引進和國產化工作, AP1000的國產化升級版CAP1400則是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作為技術主體責任方承擔研發設計工作。同時中核和中廣核兩大集團分別持有10%的「國核技」股份。

華龍一號吊裝穹頂

而且慶幸的是,兩大核電集團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機組並沒有因為AP1000的引進而夭折,卻反而因為AP1000遭遇的各種挫折和延誤,促進了兩家核電技術的發展,加之兩大核電集團能接觸到「國核技」所擁有的所有AP1000技術資料,由此最終融合出了「華龍一號」。

為滿足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和自身發展需要,2013年4月25日,中國國家能源局主持召開了自主創新三代核電技術合作協調會,中廣核和中核同意在前期兩集團分別研發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礎上,聯合開發「華龍一號」。

2015年5月7日,由中核集團建設的「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福清5/6號機組開工建設。同年12月24日,中廣核負責建設的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廣西防城港開工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三代堆建設過程中,工期延誤是普遍現象,而「華龍一號」目前在建四臺機組,還未出現過重大節點延誤的情況,甚至福清5號機組有進度過快的現象。

在技術路線上,「華龍一號」充分展現了其後發優勢:法國EPR的雙層安全殼設計,美國AP1000的熔堆工況下核燃料堆內保留,俄羅斯VVER的二次側非能動餘熱排出技術等安全技術都被融合到了「華龍一號」上。

作為中國核電技術對外輸出的標杆性項目,「華龍一號」從一開始就立足於國際市場的拓展,在中核集團負責建設的福清5號機組開工次年(2016年),巴基斯坦引進的2座華龍一號機組:喀拉蚩K-2/K-3機組也順利開工。

巴基斯坦首臺華龍一號機組建設工地

2015年10月2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見證下,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籤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其中布拉德維爾B(BRB)項目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並以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為參考電站。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向發達國家出口整套核電機組。

2017年5月1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阿根廷總統馬克裡共同見證下,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總裁塞莫羅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籤署了關於阿根廷第四座和第五座核電站的總合同。這兩臺機組分別是一臺70萬千瓦CANDU-6型重水堆核電機組,和一臺「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

AP1000從開工到今年首次投料,歷經10年光陰,而上海核工院從08年接下以AP1000為研發CAP1400核電型號,也是10年過去。也正是「得虧」了AP1000的進展緩慢,在其首臺核電機組尚未商業運營,形成標杆化作用之前,CAP1400已經於今年上半年正式開工,目前處於土建狀態。

打破格局,國產優先

而此次徐大堡3/4號機組從原計劃的AP1000堆型改用俄羅斯VVER-1200這一舉措釋放出一個重要的訊號:原先已經規劃使用了AP1000堆型的機組,仍然有改變規劃,使用其他堆型的選擇餘地。筆者認為,徐大堡3/4號機組突破規劃,選用俄羅斯VVER-1200,主要是因為VVER-1200造價相對較低,經濟效益比較好,同時採購俄羅斯核電機組,還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在其中。

那麼既然徐大堡3/4號機組能放棄AP1000,改用VVER-1200,其他同樣選用了AP1000堆型的機組,比如徐大堡5/6號機組,或是其他暫時規劃了AP1000,因為三門首堆進度問題而遲遲未開工的核電站,一樣可以考慮更換堆型選型,更多的選用「華龍一號」和CAP1400這樣中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型號。無論是軍用戰鬥機,還是現在給人民群眾出行帶來巨大便利的高鐵,兩者的發展都用過引進吸收再研發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核電事業,也應當走在這條道上。

相關焦點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對於這篇網文中更多的荒謬之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日推薦來自「核電那些事」微信公眾號(hediannaxieshi)的一篇文章——《如果核電毀滅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堅持發展核電?》,該文今天剛剛新鮮出爐,系統闡述了中國堅持發展核電的理由。
  • 2020年核電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和上網電量繼續保持上升趨勢。22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累計發電量為1305.80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9%;累計上網電量為1226.84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0%。
  • 如果中國不發展核電
    核電發展緩慢,造成10年間採礦一項就多死6000人當然了,核電所需的原料——鈾也是需要開採的,鈾礦開採也會死人,但是發同樣數量的電,開採鈾礦的死亡人數是煤礦的26.5%(參見《中國煤電和核電的環境影響與健康風險比較》)。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核電發展10年前就達到佔發電比例20%,那麼光採礦一項就可以少死人6000人左右。
  • 2018年中國核電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核電進入積極快速發展期...
    目前我國核電利用水平顯著低於世界均值,截至2018年,全球核電裝機/發電量在總裝機/發電量中佔比為7%、10%,我國僅為2.4%、3.6%,伴隨三門核電等三代核電機組相繼投運,我國核電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雖然居民對核電建設有著多種擔心,但未來隨著技術提升和居民意識的轉變,中國核電行業仍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什麼是臨界狀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運轉正常,中國核電迎高速發展
    華龍一號達到臨界狀態,什麼是臨界狀態呢?目前已經實現了從「二代」到「三代」的技術跨越,我國山東也在發展成為了一個核電強省,通過先進成熟的核電技術,促進了海陽、榮成等核電基地開發建設,加速培育出集項目建設、運營維護、核材料研發等為一體的核電發展產業鏈。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煙臺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已累計發電328億度。
  • 鈾礦內壟斷外依賴 中國核電發展存隱憂
    與國際油氣交易相對公開透明不同,國際鈾資源的勘探開發、貿易物流等並不十分透明,一旦對外依存度畸高,中國核電發展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貧鈾對外依存度加劇儘管全球核能發電量已連續兩年下滑,但中國發展核電的步伐並未就此停住。
  • 核電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從2015年6月10日上市以來,在股市震蕩不已、接連跳水的兩周時間裡,中國核電股逆勢上漲,實現連續漲停,一路飆升。全世界50%以上的煤炭是中國人消耗的,但伴隨產業升級和節能減排,火電漸漸被「打入冷宮」,清潔、經濟的核電將更具吸引力。今年,或許是中國的「核電年」。早先5、6月時,國務院多部委不約而同地密集調研國內核電項目與企業。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一、我國核電機組運行狀況分析    二、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分析  第二節 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現狀調研    一、我國核電機組運行狀況分析    二、我國核電產業市場分析    三、我國核電大事記  第三節 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分析    一、核電將重啟    二、中國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
  • 中國核電發展迅速,有望於2030趕美
    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對世界核電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日本原子工業論壇高級專家中杉秀夫說,中國僅在大約三十年前才使第一座核電站投入在線,但「就技術水平而言,它已經趕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站。」
  • 法國企業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辛欣):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10月12日開幕。參展的法國核電企業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對本臺記者表示,核電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合作領域,也是中法兩國深度合作的領域。法馬通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希望與中國合作夥伴為能源低碳發展貢獻力量,為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石定寰:中國會堅定不移地積極慎重發展核電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15日在大連說,日本福島洩漏事故對中國的核能發展造成很大打擊,但未來中國不會停止對核能的開發和利用,還會堅定不移地積極慎重發展核能。石定寰是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一場主題為「企業如何應對一個資源匱乏的世界」的分論壇上做上述表示的。
  • 中國不選擇「棄核」 繼續發展核電是別無選擇
    但核電的造價則為每千瓦15000元左右。而且,風電的可利用因子還不到核電的30%,即建造1千瓦的核電相當於3千瓦的風電。  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棄核無從談起。任何負責任的政治家都會看到,要調整能源結構,解決能源汙染和能源安全問題,核電還是現實的重要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一定會繼續發展核電,別無選擇。  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全球400多個核電機組有99.9%都在運行。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11月15日中核集團發布會現場 攝影:黎萌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鑄就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和上網電量繼續保持上升趨勢。22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累計發電量為1305.80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9%;累計上網電量為1226.84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0%。
  • 賀禹:中國核燃料鈾資源能滿足核電發展需要
    2013年03月12日 11:45:48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核燃料鈾資源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可以滿足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當前我國已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形成了涵蓋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完整先進的核電產業鏈和保障能力,為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核電+地方」經濟圈 寧德核電助力周邊經濟發展
    「2018年,柏洋村集體財政收入已超過600萬元,其中有530多萬元跟寧德核電項目有關。加上工業、農業和養殖業,柏洋村2018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3.5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30元。」5月16日下午,福建省福鼎市寧德市硤門畲族鄉柏洋村黨委書記王周齊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 「核」諧發展 秦山核電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秦山核電是我國最大的核電基地,也是中國大陸核電的發源地和我國核電「走出去」的先行地,被譽為「國之光榮」。1985年,伴隨著開山的巨響,秦山核電開始建造,中國核電的歷史也從這裡拉開帷幕。秦山核電在三十五年的建設發展中,將水、土壤、空氣、海產品等都作為環境核輻射監測的取樣對象。
  • 專家:中國鈾儲量能滿足2020年核電發展需要
    專家:中國鈾儲量能滿足2020年核電發展需要 【2007.07.09 08: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春生   我國鈾礦儲量基本滿足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