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不發展核電

2020-12-01 騰訊網

核電發展緩慢,造成10年間採礦一項就多死6000人

當然了,核電所需的原料——鈾也是需要開採的,鈾礦開採也會死人,但是發同樣數量的電,開採鈾礦的死亡人數是煤礦的26.5%(參見《中國煤電和核電的環境影響與健康風險比較》)。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核電發展10年前就達到佔發電比例20%,那麼光採礦一項就可以少死人6000人左右。

這還是只算採礦一項,把整個煤電鏈(開採、洗煤、運輸、發電等)和核電鏈(開採、水冶、富集、發電等)放在一起比較,核電的安全優勢更明顯。那麼像福島核電站這樣的堆芯熔化事故的概率是多少呢?現在世界上運營中的核電站大多是採用二代技術,而籌建的核電項目主要將使用三代技術。二代核電站的堆芯熔化率(主要事故指標)必須達到10的負5次方,也就是每10萬年出現一次,全球一共有400多個核電站,算一下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每250年一次。而三代核電站進一步降低了故障率,堆芯熔化率達到了驚人的10的負7次方,也就是每1000萬年出現一次。

對煤電活生生的高死亡率視而不見,而對一個低概率事件耿耿於懷,是何居心呢?

相關焦點

  • 中國不選擇「棄核」 繼續發展核電是別無選擇
    如風電造價每千瓦在15000元左右,如果要想穩定供電,加上蓄能裝置,造價要提高到每千瓦近3萬元。但核電的造價則為每千瓦15000元左右。而且,風電的可利用因子還不到核電的30%,即建造1千瓦的核電相當於3千瓦的風電。  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棄核無從談起。任何負責任的政治家都會看到,要調整能源結構,解決能源汙染和能源安全問題,核電還是現實的重要選擇。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至於作者說的美國解決不了核電站退役問題,事實上,美國不乏將原廠址恢復到完全沒有放射性汙染的公共綠地的例子。位於英國Cheshire的核電站就被恢復到綠地狀態,上面還有居民居住。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
  • 2020年核電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
    我們中國是一個極度貧鈾國,已經探明的鈾量僅有約10萬噸,這個嚴重不足的,截至**國內的核電廠仍依靠部分進口鈾來發電。其他國家如果不發展核電的話,我們可以大量採購鈾燃料存下來。另外核電是一個清潔能源,在發電的過程中不生產二氧化碳,而截至**國內大部電力是採用火電,大概計算一下,我國的火電廠每年生產的二氧化碳,平分給國內的每個人,每年約全60噸二氧化碳,比一個人喝的水還要多的多,想一想是多麼可怕的事。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在此情況下,6位對三代核電技術發展有深入了解的專家聯名給中央寫信,表示中國要大規模發展核電,應採用最先進和最安全的三代技術,寫信的6人被戲稱為「核電六君子」。但如果是對美國和日本出口,則必須是與西屋公司合作出口。該條款的最後產物即是目前的CAP1400型「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單純以達成的方案來看,引進AP1000對中國核電發展來說應當是一件好事,不僅能獲得先進的設計方案,還能鍛鍊出一支三代反應堆的建設隊伍。
  • 2018年中國核電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核電進入積極快速發展期...
    目前我國核電利用水平顯著低於世界均值,截至2018年,全球核電裝機/發電量在總裝機/發電量中佔比為7%、10%,我國僅為2.4%、3.6%,伴隨三門核電等三代核電機組相繼投運,我國核電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雖然居民對核電建設有著多種擔心,但未來隨著技術提升和居民意識的轉變,中國核電行業仍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內陸核電能否啟動的最大難點不在建設的「硬指標」,而是取決於公眾對其接受程度。**-**年,中國核電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年銷售收入增長至382.83億元,同比增長11.96%。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年,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56.71億元,同比增長19.30%。
  • 核電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6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並要求核電裝備「要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製造新形象」,在參觀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明確提出,我國未來要大規模發展核電。我們不妨看看核電在歷史上走過的路。能源危機誘發核電擴張核能來源於核反應時原子核釋放的能量。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產生可控的核裂變鏈式反應。
  • 中國核電發展迅速,有望於2030趕美
    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對世界核電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日本原子工業論壇高級專家中杉秀夫說 相比之下,自災難以來,中國已經啟動了約30座新反應堆。俄羅斯和印度的核電站處於計劃階段或正在建設中,這將使核電站的產能翻番。這三個國家正在開發下一代核技術,並且正在研究中的研究堆和原型裝置過多。 北京在迅速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正在向面臨電力短缺的發展中國家銷售核電設備。
  • 鈾礦內壟斷外依賴 中國核電發展存隱憂
    與國際油氣交易相對公開透明不同,國際鈾資源的勘探開發、貿易物流等並不十分透明,一旦對外依存度畸高,中國核電發展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貧鈾對外依存度加劇儘管全球核能發電量已連續兩年下滑,但中國發展核電的步伐並未就此停住。
  • 法國企業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辛欣):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10月12日開幕。參展的法國核電企業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對本臺記者表示,核電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合作領域,也是中法兩國深度合作的領域。法馬通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希望與中國合作夥伴為能源低碳發展貢獻力量,為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我們中國是一個極度貧鈾國,已經探明的鈾量僅有約10萬噸,這個嚴重不足的,截至**國內的核電廠仍依靠部分進口鈾來發電。其他國家如果不發展核電的話,我們可以大量採購鈾燃料存下來。另外核電是一個清潔能源,在發電的過程中不生產二氧化碳,而截至**國內大部電力是採用火電,大概計算一下,我國的火電廠每年生產的二氧化碳,平分給國內的每個人,每年約全60噸二氧化碳,比一個人喝的水還要多的多,想一想是多麼可怕的事。
  • 專家:中國鈾儲量能滿足2020年核電發展需要
    專家:中國鈾儲量能滿足2020年核電發展需要 【2007.07.09 08: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春生   我國鈾礦儲量基本滿足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的需要。
  • 賀禹:中國核燃料鈾資源能滿足核電發展需要
    2013年03月12日 11:45:48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核燃料鈾資源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可以滿足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 石定寰:中國會堅定不移地積極慎重發展核電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15日在大連說,日本福島洩漏事故對中國的核能發展造成很大打擊,但未來中國不會停止對核能的開發和利用,還會堅定不移地積極慎重發展核能。石定寰是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一場主題為「企業如何應對一個資源匱乏的世界」的分論壇上做上述表示的。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11月15日中核集團發布會現場 攝影:黎萌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鑄就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當前我國已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成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形成了涵蓋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供應、工程設計與研發、工程管理、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完整先進的核電產業鏈和保障能力,為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核電+地方」經濟圈 寧德核電助力周邊經濟發展
    「2018年,柏洋村集體財政收入已超過600萬元,其中有530多萬元跟寧德核電項目有關。加上工業、農業和養殖業,柏洋村2018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3.5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30元。」5月16日下午,福建省福鼎市寧德市硤門畲族鄉柏洋村黨委書記王周齊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 2020年版中國核電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我們中國是一個極度貧鈾國,已經探明的鈾量僅有約10萬噸,這個嚴重不足的,截至**國內的核電廠仍依靠部分進口鈾來發電。其他國家如果不發展核電的話,我們可以大量採購鈾燃料存下來。另外核電是一個清潔能源,在發電的過程中不生產二氧化碳,而截至**國內大部電力是採用火電,大概計算一下,我國的火電廠每年生產的二氧化碳,平分給國內的每個人,每年約全60噸二氧化碳,比一個人喝的水還要多的多,想一想是多麼可怕的事。
  • 「核」諧發展 秦山核電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秦山核電是我國最大的核電基地,也是中國大陸核電的發源地和我國核電「走出去」的先行地,被譽為「國之光榮」。1985年,伴隨著開山的巨響,秦山核電開始建造,中國核電的歷史也從這裡拉開帷幕。秦山核電在三十五年的建設發展中,將水、土壤、空氣、海產品等都作為環境核輻射監測的取樣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