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核電巨頭法馬通CEO:望與中國深化民用核能領域合作

2020-12-01 澎湃新聞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開幕,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多家企業、50萬採購商和專業觀眾齊聚上海。法國核電巨頭、與中國淵源頗深的法馬通公司連續第二年參加進博會,成為核電核能領域的重要參展商。

法馬通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豐塔納(Bernard Fontana)在進博會開幕當天表示,希望與中國在民用核能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應對環境、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性問題。

法國是今年進博會的15個主賓國之一,豐塔納作為法國總統代表團的一員,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同期抵達上海。豐塔納在參加完開幕式後表示,更加看好中法合作的未來。「兩國元首在之前的會晤和電話中都多次強調了中法民用核能合作的重要性,事實上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源遠流長,成果豐碩,而法馬通正是這方面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讓以法馬通為代表的外國企業看到了中國堅持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的決心,因此這次我們的參展規模更大,參與規格也更高。」豐塔納稱,「作為一家核能領域的企業,我們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基於服務過的全球超過380座反應堆,法馬通看好中國市場,希望和中國深化合作,在更多項目上實現共贏互利。」

中法雙方的核電合作有其深厚基礎。1987年8月7日,中法合作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在廣東深圳開工建設。從大亞灣起步,法馬通在華發展的40餘年裡,不但與中方夥伴攜手開拓了合作空間,還創造了中法在核電領域的合作典範。

臺山核電一期工程

作為中法兩國能源領域在華最大的合作項目,2018年12月13日和2019年9月7日,全球首臺、第二臺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機組相繼在位於中國廣東的臺山核電站投入商運,標誌著由法國電力集團(EDF)和法馬通共同開發的EPR三代核電技術的可靠行和安全性得到了驗證。目前,雙方繼續在臺山項目的兩個EPR反應堆以及其他業務上展開合作,比如核電廠主設備製造、燃料、反應堆設計、儀控系統、工程設計和服務,以維護和升級改造現有的核電廠。

同時,中法核能合作正拓展至更廣闊領域。9月底,法馬通作為中法聯合體的一部分,與中方四家單位共同籤訂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主機安裝一號合同(TAC1)。據豐塔納透露,近期法馬通與中方籤訂了低濃縮鈾鈀件製造和供應合同(LEU Targets),將民用核能合作延伸到醫療領域。「未來法馬通期待中法在核醫學領域進行更廣泛、深入的合作。」

相關焦點

  • 法國企業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辛欣):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10月12日開幕。參展的法國核電企業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對本臺記者表示,核電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合作領域,也是中法兩國深度合作的領域。法馬通看好中國核電發展前景,希望與中國合作夥伴為能源低碳發展貢獻力量,為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 安全 合作 機遇—世界民用核能發展的三大關注點
    安全 合作 機遇——世界民用核能發展的三大關注點    新華社巴黎3月8日電(記者 李學梅) 在8日開幕的國際民用核能大會上,代表們就民用核能的發展前景展開討論。    「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核能的權利,但它必須是安全和負責任的,」芬蘭貿易與工業部長毛裡·佩卡裡寧強調說。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則呼籲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體系,對核安全及核不擴散進行嚴格規範。    「發展中國家正值核電發展的起步時期,核電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它們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核安全法規制度和監管體系,」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的講話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心聲。
  • 中法在民用核能中 從「師徒關係」走向對等合作
    12月8日,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在參觀中法共建的廣東臺山核電站時稱,法中核能合作已進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向全球公眾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清潔能源。之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在會見埃羅時也表示,中法將以共同開發第三方核電市場為新導向,加強核能合作。  短短30年時間,中法在民用核能合作領域,已經從單方面的技術引進,邁向瞄準第三方市場的全產業鏈合作。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南非民用核能培訓項目啟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南非民用核能培訓項目啟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通訊員 劉灃漪)4月22日,南非民用核能培訓項目啟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首批50名學員主要來自南非相關政府部門及核電企業。這是中南兩國在籤署《兩國政府間核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後邁出的重要一步。  培訓項目由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南非核能集團共同主辦,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核安全中心等單位共同承辦。  啟動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國家核電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向來自南非的朋友和學員表示熱烈的歡迎。
  • 核能科技創新:民用核能第一國的做法與啟示
    美國是全球民用核能第一大國和第一強國,其核能發展規模、運營業績和相關技術均長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8年全美99臺核電機組平均負荷因子92.3%,發電量佔比19.3%,是美國第一大零碳電源,2018年核電平均成本0.0 32美元/KWh(約合人民幣0.22元),亦處於全球較低水平。
  • 2019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874萬千瓦,核能替代燃煤發電前景廣闊
    2013年起,世界核電發電量開始從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中復甦,2018年世界核電發電量佔比達到9.6%。2007年至2010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總體保持平穩,2011年至2012年,受福島核事故影響,全球核能發電量顯著下跌,此後於2013年開始,全球核能發電量逐漸恢復。
  •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能合作及其全球治理意義
    此間,中亞曾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義大利、法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公司進行過多年談判,歷經周折也未能盡如其願。尤其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引發「核電安全警示」後,中亞尋求理想核能合作夥伴的努力更是變得舉步維艱。
  • 繼芬蘭法國之後開建臺山核電如何後來居上成EPR全球首堆
    與上述歐洲兩國相比,中國的民用核電建設起步較晚。臺山項目為何能「後來居上」、反超兩個先行項目成為全球範圍內最早投運的「EPR全球首堆」?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EPR核電機組如何保障安全性?工期超過9年,哪些因素導致臺山項目的工期延誤?
  • 聚賢納言 探索核能產業發展「山東路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程敬海、張建佩、記者尹明波報導 11月19日,在濟南舉辦的「泰山科技論壇暨2020年度山東省核學會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業內知名核能專家、全省涉核高校及核能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同聚泉城,把脈會診、建言獻策,支招破解發展難題,為山東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同樣,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也連續六年虧損,累計負債高達123億美元,法國政府決定提供53億美元的援助,救援計劃已經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批准。最終阿海琺被迫分拆重組,反應堆業務主要由法國電力公司(EDF)接管。2017年8月,阿海琺在股市被摘牌,東芝也被降級至二板市場。在歐洲,英國Centrica、法國EDF和Engie,德國E.ON和RWE等涉核電力公司去年都被下調了信用評級。
  • 核電三巨頭力挺煙臺打造核能產業新城
    □記者 杜文景 報導  本報北京3月29日電 今天,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上,「中國核能產業新城」戰略獲得了國內核電三巨頭力挺。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共同籤署「支持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合作框架協議」。
  • 核電三巨頭聚力支持山東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
    【電纜網訊】3月29日,首次亮相國際核工業舞臺的山東省煙臺市在京召開「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研討會」。近十年來,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依託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製造、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
  • 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核能產業發展路徑
    ■編者按11月19日,在濟南舉辦的「泰山科技論壇暨2020年度山東省核學會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業內知名核能專家、全省涉核高校及核能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同聚泉城,把脈會診、建言獻策,支招破解發展難題,為我省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
  • 美國眾議院通過延長與韓國民用核能合作的決議
    原標題:美國眾議院通過延長與韓國民用核能合作的決議  9月17日,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將韓國-美國民用核能協議延長兩年。  該決議編號H.R.2449,由眾議院代表眾議院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Ed Royce提出。該協議要求將原定於明年3月到期的「123協議」展期。
  •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影響環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吳晶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31日向社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課題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 科學理性認知中國核能安全
    作為能源領域重要的安全話題,核能安全備受公眾關注。我國核電運行水平如何,如何科學理性地認知我國核能安全和核能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楊波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環境報:與國際先進指標對比,我國核電運行水平如何?
  • 核能發電全球TOP17 法國第一、中國倒數第一
    文|王一竹   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給核電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日本政府要重啟核電的做法引發了3月9日東京爆發3.2萬人的「反核」大遊行。  但不可否認,核電仍然是性價比高、碳排量低的發電方式。
  • 法國西南部大區期待與中方深化合作
    原標題:法國西南部大區期待與中方深化合作  新華網巴黎3月31日電(記者鄭斌)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大區議會主席阿蘭·魯塞3月31日在此間表示,期待與中國湖北等省市深化合作。   當晚,位於巴黎第一區的阿基坦大區代表處大樓裡,阿基坦大區推出的「絲綢之路上的阿基坦」文字圖片展正在舉行,向人們展示這個地區與湖北和四川等省份的長期友好合作。   魯塞在致辭中說,阿基坦大區與湖北省合作歷史悠久,在葡萄酒貿易、農林畜牧業、雷射應用等領域合作取得了良好進展。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謝文川 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為4875萬千瓦,僅次於美國、法國,位列全球第三,核電總裝機容量佔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2.42%。2019年,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核准開工,標誌著三年「零核准」後國內新建核電已按下重啟鍵,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