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核能產業發展路徑

2020-12-05 壹點經濟

■編者按

11月19日,在濟南舉辦的「泰山科技論壇暨2020年度山東省核學會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業內知名核能專家、全省涉核高校及核能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同聚泉城,把脈會診、建言獻策,支招破解發展難題,為我省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

國家壓水堆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國家電投核能總工程師 鄭明光

發揮體量和區位優勢,

打造「核能強省」

隨著能源供應需求的持續增加,碳排放量逐年攀升,全球將共同面對節能減排的重大責任和挑戰。作為當前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已作出承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實現減碳目標的四大類舉措中,能源結構轉型的作用十分顯著,而作為能源供應重要部分的電力供應,急需降低化石能源發電佔比,核電作為電源基本符合已經得到世界公認。

相比前代技術,三代核電技術具備更高安全性、更高經濟性、更高效率的特點,模塊化的建設程序也讓它成了核電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對於推動核電裝備製造業發展,提升我國整體工業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山東海陽建成發電的AP1000機組,是世界首批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目前在榮成建設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和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更加先進、更加環保、更加經濟的三代非能動機型,具有強有力的市場競爭能力,將成為我國走出去發展的主力機型之一。

建議:一是大力發展核電,積極引進三代、四代先進核電機組,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發展。二是利用山東省獨有的地域優勢,大小並舉、海陸並進,積極推動核電核能綜合利用,實現核能多用途發展。三是依託工程建設和核電廠運行,充分整合省內資源,建立形成支撐核電核能模塊化發展的產業鏈體系。四是藉助已初步形成的煙臺、威海核電科普平臺,做好核電科普和公眾溝通。通過項目建設和科普教育,吸收、儲備、培養人才隊伍,推動山東核電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葉奇蓁

加快核能產業技術創新,

助推綠色發展

核電不僅能供應電力,同時又為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等問題解決提供了有效選擇路徑。2020年1月-9月,全國核電累計上網發電量2700.1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5.0%,相當於替代煤炭消費7755.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318.7萬噸。當前,清潔供能、低碳發展已成了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趨勢,在清潔能源佔比日益增多的未來,核電通過供應可靠、可調度電力,對發電波動性強、不易調度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或太陽能)形成了很好的補充,有助於電力結構優化配置。

建議:一是積極推廣核能供熱,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原則,加快提高清潔能源——尤其是核能供暖比重,山東海陽核能商業供熱模式值得積極推廣,在膠東半島建立核能供熱一體化生態圈,徹底解決膠東地區冬季清潔供暖問題。二是加快創新型核電技術研發,近年來誕生的模塊化小型堆及海上浮動核電站技術代表了民用核電市場新增長極的出現,我們必須加快核電技術研發,搶佔市場先機。針對內陸城市冬季採暖問題,可以考慮建設供熱、供汽和供電綜合應用的小型堆,有效緩解當前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助力山東打贏藍天保衛戰。

山東省核學會理事長,國核示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汪映榮

調整能源結構

把核能產業推向更高發展水平

黨中央把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這就需要我們調整現有的能源結構,改變傳統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核能作為新型能源,已經成為國家能源未來發展與調整的方向,核能產業也成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

核技術應用屬於戰略新興產業,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生物、醫療、食品安全、環保、資源勘探、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輻照滅菌」核技術應用在阻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省核學會將堅持「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原則,依託山東核能產業優勢,積極加強與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溝通對接,凝聚行業力量,助力山東核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建議:充分發揮山東省核學會的平臺優勢,為行業發展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一是積極開展核電科普知識宣傳,在已經建成的煙臺、榮成核電科普基地的基礎上,創新核能科學普及形式,打造核能工業旅遊線路,建設線上核能知識平臺,為核電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深入調研全省核能產業科技創新狀態與需求,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凝聚行業科技力量,為企業排憂解難,推動科技創新在企業落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藍孚高能物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彭偉

加大扶持,助力民用非動力

核技術產業轉型升級

山東省非動力核技術的研究和產業發展起步較早,基本覆蓋了民用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的各個領域,從上遊設備製造到下遊具體應用的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但仍舊面臨核技術應用單位及龍頭企業少、研發資金和專業人才缺乏、非動力核技術裝備製造產業規模不大、對核技術應用的認識和科普不足的問題,與當前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建議:一是深化認識、加大扶持,將「民用非動力核技術」和「核電」作為和平利用核能的兩個方面進行重點支持。二是拓展產業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和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核技術應用領域,支持非動力核技術應用企業發展。三是建立產學研融合創新機制,推動山東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省內相關企業組成核技術產學研聯盟,或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專門的核技術研究機構。四是強化核技術應用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產品開發和應用服務發展,注重對核技術應用認知引導。

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核電事業部總經理 王清保

主動作為,

打造區域核電裝備產業鏈

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和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核電設備國產化對於保障我國未來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山東工業基礎好,裝備產業門類齊全,面對核電發展大好機遇,裝備製造行業應主動作為,積極與核電企業對接,了解當前採購需求和質量技術要求,並依據自身裝備製造產業現有能力,針對性開發配套裝備設備產品,從而形成自己的技術和品牌,成為核電供應鏈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核電設備的製造研發,提升企業整體製造水平。

建議:一是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信息互通、市場運作」的方式,引導省內核電裝備行業和相關從業企業加強溝通合作,共同開發相關裝備產品,特別是「卡脖子」技術研發,打造山東自主品牌和拳頭產品。二是圍繞山東核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山東的裝備製造企業需要共創、共建、共享、共發展,形成上下遊相互連通、關聯產業相互支撐的局面,儘快形成核裝備產業集群,推動山東核電裝備產業走在全國前列。三是積極與國內外的核電裝備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山東核電市場資源、良好的招商環境、雄厚的工業基礎,吸引優秀企業來魯投資、合資建廠,實現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臺海瑪努爾核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武明

聚焦高端技術人才培養,

加速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核電發展進入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預計到203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億千瓦左右,約佔電力總裝機的10%。國外核級鑄件鑄造工藝、先進技術的引進吸收,加快了我國核電裝備的國產化和產業化發展。但隨著國外技術引進壁壘的日益抬高,自主研發實現高端裝備的國產化成了必然趨勢。特別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將進一步加強,我們必須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議:一是通過政策、資金等形式,支持核能高端裝備製造企業開展技術攻堅,引導企業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研發途經、集聚多方力量,以求早日實現高端裝備國產化、產業化。建議省級有關部門設置專門針對核電技術裝備的研發基金,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二是做好核能後備人才的儲備,鼓勵企事業單位與涉核高校共建核能相關學院、學科,為高端人才提供研發平臺,緩解人才引進、儲備的壓力。三是建議各大核電集團和項目管理方,在核電設備採購過程中,在同等條件下,重點考慮山東裝備企業的市場訴求,儘可能為山東裝備企業提供支持,幫助指導企業申請核級設備製造對應許可。

(本稿件由通訊員 程敬海 張建佩 記者 陳巨慧 採寫整理)

相關焦點

  • 聚賢納言 探索核能產業發展「山東路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程敬海、張建佩、記者尹明波報導 11月19日,在濟南舉辦的「泰山科技論壇暨2020年度山東省核學會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業內知名核能專家、全省涉核高校及核能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同聚泉城,把脈會診、建言獻策,支招破解發展難題,為山東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
  • 山東大力推動核能產業發展 全力培育產業集群
    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能源偏重、偏煤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電、外電「三個三分之一」的戰略調整目標,並將核能開發利用作為優化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動核能產業發展。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山東推進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探索一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研究會燃料電池專委主任彭蘇萍接受記者採訪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當前,山東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升級改造傳統產業,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增強特色經濟內生動力。
  • 核能發展「齊魯樣板」!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海陽核能供熱...
    近年來,全省堅持把發展核能作為推動能源結構調優、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安全高效推動核電項目建設和核能綜合利用。2018年底、2019年初,海陽核電一期兩臺機組相繼建成投運,山東在運核電實現「零突破」,現已累計發電超過400億千瓦時,替代煤炭消費1700多萬噸。同時,依託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居民供暖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
  • 【機會挖掘】山東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未來核電裝機規模將達...
    【機會挖掘】山東編制核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 核電三巨頭聚力支持山東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
    【電纜網訊】3月29日,首次亮相國際核工業舞臺的山東省煙臺市在京召開「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研討會」。近十年來,立足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依託項目建設,煙臺市初步建立了集研發、製造、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核電產業體系。
  • 核能綜合利用為山東海陽人民提升幸福感
    據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介紹,海陽市圍繞核電項目建設,確定培育壯大核電加工、製造、運營、服務一體化產業鏈條,隆起核電領域全產業發展聚集高地的工作思路,將核電裝備製造和核能綜合利用等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藉助核電「聚變裂變」的業態優勢,發展核能供熱、海水淡化、制氫、儲能等產業項目,構建從首創國內核能商業供熱模式到核能綜合利用的「海陽模式」。
  • 山東: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政企民」協作共贏
    中國發展網訊 2019年11月15日,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一期工程建成後,山東著力打造由政府牽頭、核電廠與熱力公司協作推進、居民盡享核能供熱的新模式。2019年-2020年首個供暖季為周邊73個小區持續供熱136天,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熱清潔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獲得感強。圖為海陽城區。
  • 殷巷鎮:探索「一核多元」模式,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黨建引領,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有「核力」殷巷鎮始終堅持「產業發展、黨建為先」的工作思路,不斷探索支部建設,使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融在產業鏈上,讓黨組織成為了引領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紅色引擎」。另外,殷巷鎮持續加強「支部對接」,鼓勵各村黨支部利用本村產業特點,積極與科研院校黨支部、企業黨支部建立對接關係,將產業資源優勢與技術、人才深度融合,有效破解產業發展規模化發展的難題。合理規劃,產業集群發展有「底氣」「要想實現特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制定科學合理規劃尤為關鍵。」
  • 核電三巨頭力挺煙臺打造核能產業新城
    □記者 杜文景 報導  本報北京3月29日電 今天,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上,「中國核能產業新城」戰略獲得了國內核電三巨頭力挺。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共同籤署「支持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合作框架協議」。
  • 特色花卉別樣「紅」—大理州特色花卉產業發展紀實
    中國園林網12月9日消息:近幾年來,特色花卉種植在白州大地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特色花卉產業在白州發展的廣闊前景。8年前,我州提出蘭花生產要依託大理市、鶴慶縣、洱源縣、雲龍縣等重點地區,茶花、杜鵑花以大理市為重點,苗木產業以賓川縣、漾濞縣、永平縣為重點,培育一批帶頭企業和種植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大理州特色花卉產業發展已成為富民興州的新產業。
  • 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成立
    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致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别致辭並共同為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主持;淄博市委常委、秘書長畢司東出席;淄博市政府副市長畢紅衛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雷斌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由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主編的《國際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提供了一份客觀、獨立、基於第三方視角的核能產業研究報告。藍皮書以「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為指導方針,旨在為我國政府決策部門在中國構建一個科學合理布局、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以及制定核能產業發展政策提供前瞻性建議和參考依據。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核電,已然成為山東綠色轉型的選擇,而這個發力點正在煙臺。市發改委主任劉福生介紹,市裝備製造、通訊電子、現代物流等產業發達,具有實現核能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所須的廠址資源、技術資源、裝備支援和人才資源等優勢。「在高起點、差異化發展核電產業、探索核能綜合利用的同時,我市及周邊地區有序匯集了採用先進成熟技術的優質核能項目。」
  • 「創新諸城」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日前,山東諸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經過長達2年的科研攻關,在國內首次實現採用細胞懸浮技術把LMH細胞系(禽肝細胞系)從貼壁細胞變成懸浮細胞系。「我們培養抗原實現了無血清純懸浮培養,生產成本可降低60%-70%,可以做禽腺病毒、黃病毒等相關產品。」公司總經理宋桂才告訴記者,這不僅解決了傳統利用血清培養毒株成本高的問題,還將支撐未來公司多種獸藥新產品的研發。
  • 錦江以現代都市工業為戰略支點 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堅定落實「中優」戰略,緊緊圍繞「天府成都·品位錦江」形象定位,生動踐行「產業升級、消費引領、場景營造、開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動,讓都市工業成為老城區發展的新動力,讓數字新基建釋放中心城區發展潛能,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城區產業轉型、功能升級和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最強力量極核。
  •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對山東發展至關重要
    同時,未來產業是居於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的高端產業,具有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控制能力,其本質是高創新產業,通過提高經濟體系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程度,帶來高附加值、高技術性和先進性。 未來產業也是關聯性和帶動性很強的產業。它通過與其他產業的投入產出關係,利用自身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整合性的產業,可形成「1+N」型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 擺脫路徑依賴 開啟發展新局
    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依賴,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我們的政治要求
  • 海陽市民用上核能供熱 是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
    在山東核電核能供暖方案評審通過後,我們就成立了專業技術小組,多次與山東核電進行技術參數對接,加快推進核能供熱進程。」海陽市住建局局長姜保華介紹道。為了保障按期完工,海陽住建局倒排工期,7月16日核能供暖示範項目主管網設計方案通過,7月底核能供暖主管網開工,9月底主管網完工,10月開展管網衝洗、調試,11月10日開始供熱預熱,11月15日已正式供暖,取得了核能供暖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