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11月25日,全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暨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開工儀式在山東核電舉行,標誌著海陽市區在實現核能供熱「全覆蓋」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此舉既是海陽核能供熱商用示範項目一期工程的深化和拓展,又是我省加速核能綜合利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構建、改善民生福祉的創新實踐。
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煤炭消費大省,為有效破解能源結構偏重、偏煤的「心肺之患」,我省確立了煤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省外來電「三個三分之一」的能源結構調整目標,大力實施「四增兩減一提升」工程,多措並舉提高清潔能源佔比。近年來,全省堅持把發展核能作為推動能源結構調優、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安全高效推動核電項目建設和核能綜合利用。2018年底、2019年初,海陽核電一期兩臺機組相繼建成投運,山東在運核電實現「零突破」,現已累計發電超過400億千瓦時,替代煤炭消費1700多萬噸。同時,依託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居民供暖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2019-2020年首個供暖季為周邊73個小區持續供熱136天,節約原煤15579噸,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熱清潔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獲得感強。
全國首個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經第三方評估認為該項目清潔、安全、穩定、高效,技術上提升核能利用效率,經濟上與燃煤供熱具備同等競爭力,實現「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做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等多方共贏,為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積累「山東經驗」、貢獻「山東方案」。目前,第二個供暖季已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投運,系統運行安全穩定,供熱效果持續向好。
百尺竿頭向前進。在深入總結山東核電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一期經驗的基礎上,省能源主管部門聚焦「碳中和」發展戰略,以增進民生福祉為己任,積極探索創新,強化頂層設計,精心指導海陽市創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加速推進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建設,努力實現核能綜合利用更大作為。「我們加快推進大規模長距離核能供熱研究探索,實施對1號機組高壓缸排汽管道進行改造,在2021年具備45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據山東核電相關負責人介紹,示範工程二期投運以後,供熱面積將由70萬平方米擴大到450萬平方米,實現海陽城區核能供熱全覆蓋。
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抽取機組高壓缸排汽作為熱源,熱效率可提高3.25%,適用於核電機組大規模供熱示範,技術推廣價值高;供熱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多級換熱,經市政供熱管網傳遞至用戶,安全舒適穩定可靠;延續首期商業模式,由政府牽頭,核電廠與熱力公司協作推進,打造多方合作共贏新模式;經濟社會效益良好,據測算,每個供暖季節約原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7萬噸、煙塵691噸、氮氧化物1123噸、二氧化硫1188噸,相當於種植闊葉林1000公頃,對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海陽核能供熱工程是一項『居民、企業、政府』多方共贏工程,是海陽市創建『零碳』供暖城市的有力抓手,作為省能源主管部門,我們將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落實責任,推動示範工程二期儘早建成投運,努力將海陽城區打造成全國首個核能居民供熱『零碳城』。」省能源局局長欒健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將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沿海核電基地、形成數千萬平方米核能供熱能力、建成年產億噸的海水淡化工程、培育核能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為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優化」作出積極貢獻,打造核能發展「齊魯樣板」。
閃電新聞記者 陳銀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