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2月9日消息:近幾年來,特色花卉種植在白州大地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特色花卉產業在白州發展的廣闊前景。
產業大發展
我州地處「三江併流」下遊,獨有的立體地貌和主體氣候特徵,成為中國特色花卉分布廣、種類多,品種全的重要地區。特色濃鬱的蘭花、茶花、杜鵑花資源更是全國之最。「中國蘭花看雲南,雲南蘭花看大理」足見大理蘭花在國內外蘭界的地位,近幾年來大理蘭花的養殖發展尤其令人矚目,形成全國國蘭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是國蘭品種集散地和交易最活躍的地區,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國蘭品種市場的核心城市」;大理是最適宜茶花種植的地區和全國茶花品種最齊全的地區,當地久遠的茶花栽培歷史,積澱了豐富的茶花文化,為後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雲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過雲南」是海內外對大理茶花的評價和讚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理市就確定了杜鵑花為大理市的市花,蒼山杜鵑花資源豐富,是我國杜鵑花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近幾年漂浮育苗技術在我州杜鵑花生產上取得了突破,杜鵑花的生產在全國花卉產業發展中佔一席之地。
8年前,我州提出蘭花生產要依託大理市、鶴慶縣、洱源縣、雲龍縣等重點地區,茶花、杜鵑花以大理市為重點,苗木產業以賓川縣、漾濞縣、永平縣為重點,培育一批帶頭企業和種植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大理州特色花卉產業發展已成為富民興州的新產業。據不完全統計,至2010年底,我州特色花卉參與養殖的人數超過40萬人,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達2.2萬戶,其中蘭花有2萬戶,茶花是2000餘戶;處於栽培狀態的特色花卉總量5880萬株,其中蘭花5000萬株,茶花500萬株,杜鵑花380萬株,全州花卉種植面積5.31萬畝,花卉產值29.94億元,每年交易額達8億元。此外,鮮切花、盆景苗木的栽培逐年增加。
與此同時,大理州還建立了一些規模較大的花卉市場,如大理珠海花鳥市場、大理古城花木街、鶴慶蘭花市場等,花卉市場的建立給特色花卉走向市場提高了交流交易平臺,花卉市場的逐年升溫也帶動了當地特色花卉產業的發展。
科技是支撐
大理獨特的氣候特點,適合種植蘭花、茶花、杜鵑花為主的特色花卉。因此,注重提高花卉品質,擴大花卉規模生產和經營,加強技術培訓,引導特色花卉產業化、規模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成為大理州特色花卉發展的頭等大事。近幾年,大理州園藝站已在大理市和永平縣建立50餘畝特色花卉資源保護和試驗研究基地,目前在茶花商品化良種選擇、良種快繁、無土輕便栽培、良種砧木苗選育等科技創新方面均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規範化商品開發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同時還對馬櫻杜鵑、粉系大白杜鵑經過快繁培植試驗取得成功。雲南遠益園林公司、大理春江源園林工程公司、祥雲大理特色花木園、下關龍泉茶花專業村等一批規模化、生產企業和種植戶聯合體,正在成長為聯繫帶動廣大種植戶,勇於闖市場,實施大理茶花產業商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大理蘭國花業公司在古城東邊租地60畝建立了公司基地,採用科學技術規模化開發,將各種蘭品推向海內外市場,大理各地養蘭戶還用無土栽培、基質栽培等解決了蘭花生產中的技術問題,促進了產業化發展。
市場須規範
十幾年來,大理特色花卉產業看是發展迅猛,然投資人卻擺脫不了「生產靠摸索、管理靠感覺,賺錢靠運氣」的格局。大起大落的大理蘭花茶花花市告訴我們,特色花卉生產應避免熱炒熱賣資源的現象,應發展優質優價商品花卉,走產業化、商品化發展之路。據業內人士分析,大理特色花卉發展的出路在於以生產優質年宵盆花商品為主,積極開拓國內東南沿海等大市場的同時,把特色花卉優質盆花推向國際市場;必須建立誠信公平的交易市場,強化打擊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的行為,讓花卉生產經營者學習花卉知識,提高服務意識,進一步規範花卉市場。只有花卉市場火起來,才能達到產銷兩旺,才能推進大理特色花卉產業的快速發展。
花文化促產業發展
大理州特色花卉產業是雲南省綠色經濟強省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千百年來形成了獨具特色自成體系的花卉文化,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花卉文化得到了發展,成為大理民族文化和旅遊文化的時代符號。特別是2003年中國大理蘭花博覽會,2008年至2011年連續四年舉辦的大理國際茶花蘭花博覽會,及大理各地每年舉辦的茶花蘭花展等,弘揚了大理花卉文化,推動了大理特色花卉產業的繁榮,促進了大理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近來,大理州把蘭花茶花確定為州花,一州兩花的確定對進一步提升大理名特花卉的知名度,拓展消費市場,擴大種植規模,吸引外來投資等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只有承載花文化底蘊的大理特色花卉,依靠科技支撐,才能做大特色花卉產業。
推薦閱讀:
楊映琳:蘭州玫瑰產業發展的困惑與希望
湖南新寧縣水廟鎮生態產業成「綠色銀行」
江西東鄉: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綠色產業 花開沃土香滿園
山東:萬畝玫瑰產業園落戶濱州
(來源:大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