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花卉產業為賀蘭縣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2020-12-05 杭州網

寧夏新聞網

11月25日,記者走進賀蘭縣常信鄉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花卉產業園,只見大棚裡栽種著各種顏色的蝴蝶蘭,工人們正在澆水、鋤草,整個花棚裡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花卉種植,目前,園區已有30戶農戶加入了花卉種植行列。」寧夏豐植源花卉產業園負責人朱海波告訴記者,「園區培育技術依託於寧夏大學和寧夏農科院。所培育出的蝴蝶蘭、君子蘭等花卉具有色彩豔麗、花期長、品質高等特點,受到廣州、北京、上海、福建等區外及寧夏周邊地區花卉商的認可,逢年過節時段總是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年銷售量達60萬株,其中區內佔30%,區外佔70%,年銷售額近300萬元。」

「今天一天已經出了30盆君子蘭,都是老客戶來定的。」豐植源花卉產業園區商戶鄭新鋼告訴記者,他從事花卉產業已經20餘年,去年5月搬遷至園區,除了園區各項優惠政策的吸引,最重要的是這裡可以「抱團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據了解,豐植源花卉產業園緊鄰洪廣鎮移民村,僅2018年就解決移民村農戶用工3萬多人次,發放工資300多萬元,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元以上。由於扶貧成績突出,2018年11月產業園被賀蘭縣扶貧辦指定為扶貧就業實訓基地。

同時,園區的建設也加快了正源北街花卉產業、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的發展,對促進賀蘭縣乃至常信鄉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園區發展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將農業和休閒旅遊結合在一起。自開園以來,遊客年接待量達5萬人次,為常信鄉團結村、五渠村周邊村名提供了100餘個工作崗位,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及當地婦女就業問題。下一步,園區將充分發揮生產功能、生態功能、旅遊功能、創收功能、教育功能、輻射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等基本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梯度推進與優化升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
    脫貧攻堅改善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條件,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 提升了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 為貧困地區創造了益貧式的發展環境, 同時也促進了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和創新, 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打下堅實了基礎;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既鞏固了產業扶貧的成果, 又化解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的非均衡矛盾, 有利於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從而鞏固提升了貧困地區的脫貧質量, 為進一步穩定脫貧攻堅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北京市社會學者齊聚一堂討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議題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多位社會學學者探討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相關議題。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路徑的社會學解讀國務院扶貧辦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指出,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面臨四大歷史任務,一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二是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做好脫貧攻堅總結工作,四是設計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制度與政策體系。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歷史交匯期,貴州正以奮進的姿態續寫新時代新篇章。具體報導如下:去年11月23日,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的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66」到「0」的背後,蘊藏著貴州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的奮鬥密碼。
  • 「第一書記」付文曲:把蓄積的原生勢能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時代動能
    他認為,農村的傳統產業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民的傳統美德和脫貧的強烈願望,都是在農村蓄積的原生勢能,只要提供合適的條件,都可以轉化成鄉村振興源源不斷的時代動能。上任伊始,他就發揮「第一書記」的催化作用,為鄉村振興插翅賦能。
  • 「理通三迤」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作者:陳雨欣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的決戰決勝階段。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為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以思想引領為「燈」,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經過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要完成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發展的轉變,必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 作者簡介: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要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特殊時期,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務必要瞄準產業發展的政策施力點,按照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拓展延伸,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瞭望|尹成傑: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既要防止返貧,又要防止發生新的貧困,特別是要防止發生規模性的返貧現象。一是千方百計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的機制,開展常態化的監測預警。二是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和發展脫貧產業,以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關鍵。三是把脫貧扶貧的有效模式和業態轉變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模式,轉變為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模式。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大眾網訊 10月16日,中國(泗水)甘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暨甘薯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距孔子出生地800
  • 馮磊到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
    當日上午,馮磊一行先後來到蟻蜂鎮魯灣村魯灣小鎮、魯灣小學、龐閣小學、鄧莊小學、蟻蜂鎮中心小學,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蟻蜂鎮魯灣小鎮建設與發展情況及蟻蜂鎮鄉村教育工作情況。在蟻蜂鎮魯灣小鎮,馮磊指出,要把「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放在一起,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持續強有力的幫扶,在脫貧攻堅產業基礎、組織基礎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凝心聚力匯智
    近年來,洗馬鄉圍繞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重塑鄉村文化,推動旅遊與特色文化、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實施「旅遊+」模式,推動鄉村振興。 洪江市委黨校陳佳鈺以《重塑鄉村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以洪江市洗馬鄉為例》為題,分享了她對於「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理解與感悟,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 王攀:注入鄉村振興人才「活水」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才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工作、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建設美麗農村的主力軍,要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向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強化人才回引,激活「增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人」的要素必須先活躍起來。「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平臺在行動|拼多多狄拉克: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核心是人才振興
    圖為狄拉克 受訪者供圖人才與產業相結合 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狄拉克認為,由於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覆蓋各行各業,機制靈活,在吸納就業上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韌性。吸納就業的同時,還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民營企業的責任。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強調,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布局,總體謀劃「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建設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三是釋放數字紅利,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四是創新治理模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五是推動融合發展,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認為,當前鄉村發展難題可概括為「四缺五弱」,即科學規劃、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和創業人才缺乏,以及建設主體、資源支撐、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相對弱勢。還有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基礎不牢固、「鄉村病」日益嚴重等現實問題,也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