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2021-01-19 科學網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

 

21世紀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宏觀戰略相繼實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國內城鄉二元體制和長期「重城輕鄉」的發展偏向,使得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依然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結構性矛盾。

如何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鎮弱村空」局面怎樣破解?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認為,當前鄉村發展難題可概括為「四缺五弱」,即科學規劃、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和創業人才缺乏,以及建設主體、資源支撐、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相對弱勢。還有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基礎不牢固、「鄉村病」日益嚴重等現實問題,也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其實,在20世紀,面對農村日益凋敝的狀況,美、英、法等國相繼推出創新策略,日韓等國也在城鄉發展差距日益擴大時,及時推行農村振興建設運動。

但在長期從事鄉村發展與土地利用研究的劉彥隨看來,中國鄉村振興不可能照搬發達國家依賴財政供給、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全部轉移的轉型方法,也應避免陷入城市貧困與農村衰敗並存、社會矛盾凸顯的「陷阱」。

「我們應立足實際、面向未來,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之路。」劉彥隨說,「針對當前鄉村地區的『鎮弱村空』狀況,應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對症下藥。」

例如,對市縣層面有條件的村域,應培育主導產業、做實村鎮經濟;規模大、條件一般的,應將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居住條件為重點;規模小、條件差的「空心村」,則應堅持中心集聚、集約發展原則,尊重農民意願,做好全域規劃,發展壯大新型社區和小城鎮。

他認為,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無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內需。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應面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根治「鄉村病」為前提,遵循治病-轉型-發展的基本規律,城鄉關係也應由二元分離轉向統籌-協調-融合發展。他強調,「鄉村振興對象是一個完整的鄉村地域多體系統,主要包含城鄉融合體、鄉村綜合體、村鎮有機體、居業協同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堅持揚長與補短結合、均衡與極化契合、居住與產業融合,構築城鄉基礎網、優選鄉村發展區、激活村鎮空間場、強化鄉村振興極。」

劉彥隨建議,破解特定時期鄉村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應以激活鄉村人口、土地、產業等要素為抓手,系統構建人、地、業耦合格局與創新體系。鄉村振興宜以縣域為目標,以村域為單元,以農戶和企業為細胞,要注重「以人為本」,應激勵各類人才到鄉村創業,引導農民企業家回鄉發展,村民無論是進城務工還是留守村莊,都應找到其應有歸宿。

他還呼籲,要創建鄉村振興地理學研究體系,創新發展中國鄉村科學或鄉村學。探索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極化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評估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理論與方法體系。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哪些做法要不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 2020-2050年杭州怎麼建?鄉村振興專場...
    「逐水草而居」的五千年農耕文明,形成了中國星星點點的小村屯、小村落,在國家現代化的新徵程中,振興鄉村,成為了當前的一個迫切任務。鄉村,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鄉村振興,這短短4個字,濃縮著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杭州的鄉村,要如何振興?昨天下午,新一輪城市總規系列論壇·鄉村振興專場,在富陽東梓關舉行。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四是尋找脫貧攻堅的新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省代表團審議報告討論時說:「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
  • 把力用在要害處 把勁使在刀刃上——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精準施...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1日訊(記者 亓超 通訊員 崔明)「萬名幹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助力鄉村振興全面開花,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戰場,他們躬身入局、勇於擔當、精準施策,同樣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心系基層群眾、情牽抗疫一線的感人篇章。
  • 馮磊到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徐勝奇)近日,駐馬店市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馮磊深入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副區長劉瑞華,副縣級幹部方紀平等陪同調研。當日上午,馮磊一行先後來到蟻蜂鎮魯灣村魯灣小鎮、魯灣小學、龐閣小學、鄧莊小學、蟻蜂鎮中心小學,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蟻蜂鎮魯灣小鎮建設與發展情況及蟻蜂鎮鄉村教育工作情況。在蟻蜂鎮魯灣小鎮,馮磊指出,要把「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放在一起,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持續強有力的幫扶,在脫貧攻堅產業基礎、組織基礎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以實幹實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區領導孫代勇參加。曲水鎮聚寶村是市級貧困村,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已實現整村脫貧。
  • 威海鄉村振興有奔頭、有看頭、有勁頭
    10個多月時間,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抓落實,補短板,強弱項,鄉村振興攻堅突破行動紮實推進。為了檢驗成效,抓好落實,10月23日到24日,市委市政府拿出兩天時間,對鄉村振興的推進情況、實施進度,開展一次回頭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年的成績單。
  • 青平: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顯然,推動鄉村振興成為了繼脫貧攻堅戰之後的又一項艱巨任務。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凝心聚力匯智
    近年來,洗馬鄉圍繞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重塑鄉村文化,推動旅遊與特色文化、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實施「旅遊+」模式,推動鄉村振興。 洪江市委黨校陳佳鈺以《重塑鄉村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以洪江市洗馬鄉為例》為題,分享了她對於「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理解與感悟,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三水備受各方關注和熱議。三水將如何全力以赴推進試點工作,既解決自身鄉村發展問題,又形成試點經驗為全市、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提供樣本借鑑?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脫貧之後更要振興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政策會保持總體穩定,脫貧攻堅期後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山東《新聞聯播》報導市派鄒平鄉村振興 服務一隊推動數位化農業經驗
    3月16日晚,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以《山東:新模式 新平臺 讓春耕生產更高效》為標題,報導濱州市派駐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在長山鎮小井辦事處引進「慧種田」農業種植服務平臺,推動數位化農業的經驗做法。該新聞還登上了節目開始的「內容提要」。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高郵將打造「四河四路」綜合試驗區
    為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近日,高郵市啟動「四河四路」鄉村振興綜合試驗區建設。「四河四路」鄉村振興綜合試驗區面積145平方公裡,南起高郵北澄子河、高興東路;北到橫涇河、馬橫路;東至三陽河、安大路;西到澄潼河、澄營路。
  • 六大板塊展現四川鄉村振興新面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
    開播儀式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導)6月1日上午10點,《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媒體行動開播儀式在四川廣播電視臺舉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融媒體行動由四川省文聯、四川廣播電視臺主辦,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四川廣播電視臺公共·鄉村頻道、四川金熊貓新媒體有限公司承辦,全省150多家區縣融媒體中心形成聯動共同完成。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集中打造文旅融合旅遊區、健康頤養休閒區、服務提升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了鄉村振興「矩陣效應」。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