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力用在要害處 把勁使在刀刃上——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精準施...

2021-01-07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1日訊(記者 亓超 通訊員 崔明)「萬名幹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助力鄉村振興全面開花,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戰場,他們躬身入局、勇於擔當、精準施策,同樣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心系基層群眾、情牽抗疫一線的感人篇章。

千方百計做好防疫物資保障

「感謝服務隊送來的醫用外科口罩,我們幹好防疫工作更有保障了。」石馬鎮橋東村黨委書記、主任王化雲說。

防疫物資是疫情防控的關鍵。自疫情發生以來,服務隊積極與幫包鎮村對接,幫助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時間利用服務隊辦公經費購買500個口罩發放給五個幫包村,動員服務隊黨員幹部繳納2000元特殊黨費用於支援石馬防疫工作。同時,積極爭取派出單位支持。截至目前,已相繼爭取消毒液2250斤,口罩1200個,體溫監測槍3支。其中,消毒液不光用於石馬鎮消毒防疫,服務隊從大局出發,大力支持消毒物品緊缺的其他服務隊用於消毒消殺。

不讓一戶特殊貧困家庭受影響

「大娘,您這年過的怎麼樣?當前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解決嗎?」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隊長盧劍在走訪幫包村特困人員時問道。

既要防控,又要讓群眾生活不受防控影響是防疫工作的難點。為落實好全市「萬名幹部下基層」和第一書記工作專班關於切實做好貧困人口和特殊困難群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高度關注脫貧享受政策人口以及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留守老人、孤兒、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及時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生活物資儲備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服務隊第一時間對《通知》要求進行了傳達學習,召開工作例會,主動對接鎮村相關負責人,分五組聯合駐村第一書記分別對五個幫包村63戶特困家庭進行了實地走訪、電話調查。2月13日,服務隊針對調查摸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迅速確定具體幫扶方案,從辦公經費中列支2700餘元購買群眾急需的麵粉、大米等物資,解決特困群眾生活困難。得知北沙井村草莓種植戶銷售難問題後,服務隊的趙增德積極聯繫城裡的超市和食品店,目前已銷售1000餘斤。

全員上陣戰「疫」線

「請服務隊全體隊員停止休假,立即返回崗位,配合鎮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務必做好自身防護。」

「收到,收到……」

這是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在疫情發生以後作出的迅速反應。

群防群控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鄉村振興博山四隊提前安排部署,同時按照市「萬名幹部下基層」工作專班工作要求,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來抓,服務隊全體黨員幹部提前結束休假返回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臨時黨支部支部委員胡天義同志正月初五從張店家中趕到了服務隊,初六那天,經過服務隊積極爭取,一噸的消毒液運到了石馬鎮,用於鎮村的消殺防疫,胡天義與服務隊另外一名同志驗收好貨物後,兩人將40桶每桶50斤的消毒液一桶一桶地搬運到了樓上。工作的熱情,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到幫包村查看勸導點設施情況、幫助開展勸導、積極與鎮村相關負責人對接、發放服務隊爭取的防疫物資,這是自正月初五以來他的工作日常,這已經是他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半個多月,期間他沒有回過一次家,因為食堂未開工,前四天他只能在宿舍一天三頓的吃泡麵,但縱使這樣艱苦,他還是一直堅守陣地。

服務隊隊員崔明,一名有著14年黨齡的年輕老黨員,他說自己是衛生健康人,因為他的派出單位是博山區衛生健康局,他的妻子同樣在衛生健康局工作。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衛生健康人是站在最前線的「戰士」。

臘月二十九晚上,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人在工作群下發取消假期投入戰「疫」動員通知,他第一個作出回復——時刻準備著!

自疫情發生以來,小兩口未休息一天,加班到後半夜是經常的事,甚至一天兩人都不會見一面,各忙各的工作,早上小兩口上班的時候孩子時常是還沒睡醒,下班的時候孩子已經進入夢鄉。

顧大局,兩頭跑,忙完服務隊的工作,還要主動幫助處理原單位的工作。這是一種擔當,一種為群眾生命健康負責的擔當。

這只是這支服務隊在戰「疫」工作中的點滴。

「鎮、村、社區是群防群控的主力軍,作為服務隊來講,如何做好各項保障服務,把力用在要害處,把勁使在刀刃上,形成合力,共戰疫情,是對我們工作的重大考驗和檢驗。」博山區委常委、博山四隊隊長盧劍說。

充分發揮作用,牢牢掌握主動權。這場戰「疫」,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相關焦點

  • 魅力大櫻桃帶「紅」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服務隊助力槐樹莊村集體經濟...
    服務隊員查看櫻桃苗木裝車情況 服務隊員在苗木基地查看苗木長勢 膠東在線12月4日訊(通訊員 於佳禾 王保振) 產業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煙臺臧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結合村莊實際,
  • 山東《新聞聯播》報導市派鄒平鄉村振興 服務一隊推動數位化農業經驗
    3月16日晚,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以《山東:新模式 新平臺 讓春耕生產更高效》為標題,報導濱州市派駐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在長山鎮小井辦事處引進「慧種田」農業種植服務平臺,推動數位化農業的經驗做法。該新聞還登上了節目開始的「內容提要」。
  • 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送醫下鄉,護航健康!
    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送醫下鄉,護航健康!大眾日報記者 慄晟皓2020-11-18 22:19:5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5日上午,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聯合民盟日照市委,邀請日照市人民醫院、港口醫院、莒縣人民醫院、莒縣中醫院盟員醫療專家走進龍山鎮西樓社區開展慶祝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送醫下鄉活動。
  • 文旅融合新賦能 動能轉換加速度——博山的「轉型路徑選擇」
    簡單的旅程只繁榮了農家樂這種低檔次的旅遊消費產品,無法給予博山的旅遊產業更多的「流量」。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博山用文化給旅遊資源注入靈魂。今年3月,一部反映新時代青年回鄉創業、振興家鄉的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帶火了博山的旅遊市場——電視劇的取景地和尚房村、惡石塢村、五陽湖、淋漓湖、禹王路等成了「網紅打卡地」。
  • 鄉村振興,哪些做法要不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 玉環農商銀行 以「三度」精準發力 為鄉村振興賦能點「金」
    今年來,玉環農商銀行從「精度」「力度」「溫度」三個維度出發,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將金融服務精準延伸至農村的「神經末梢」,為鄉村振興賦能點「金」。定位有精度。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主辦行的作用,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動對接,大力支持農業產業振興,探索金融助力特色農業產業新路徑,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重點綠色產業發展格局,至10月末,發放鄉村振興領域貸款88.4億元,較年初增加9.34億元,增幅11.81%,其中村級經濟合作社貸款114戶,金額7.2億元。擴面有力度。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把脫貧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乘著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春風,乳山市下初鎮古初村煥發著勃勃生機。村裡與乳山漢泰大麻紡織有限公司合作的服裝加工車間,吸納了近10名農村婦女就業。「在車間上班,每個月有1000多元錢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裡,解決俺們很大的困難。」51歲的村民宋書英說。
  • 腳踏實地履職 篤行為民奉獻 ——從「第一書記」到服務隊「老程」
    鄉村振興沙河服務隊「老程」「萬名幹部下基層」的契機將程顯理與沙河之間的緣分再次綁到一起。不同之處在於,此次程顯理並不是孤軍奮戰,服務隊十名隊員齊頭並進,帶著煙臺市委的囑託,肩負振興鄉村的重任,告別親眷,走出鬧市,深入一線,紮根基層。60後的程顯理是隊裡的元老級人物,他是土生土長的萊州人,為了幫助服務隊迅速融入幫扶鎮村,他每天都教大家學習當地方言,帶著隊員們一同感受沙河的風土人情。他為人熱情大方,隊員們都親切地稱呼他「老程」。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市派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利用數字農業指導玉米種植
    服務隊指導聯繫村種植戶進行玉米種植初期灌溉濱州日報訊 近期,市派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積極利用「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指導幫助聯繫村種植戶做好玉米種植初期的灌溉工作。俗話說「要灌不要灌,莊稼天地看」,玉米種植過程中是否要澆水,主要還是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和土壤的墒情來判斷。一般情況下農戶都會選擇在墒情比較好的時候播種,因為在墒情不好情況下播種很容易就會發生缺苗斷壟的情況。
  • 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劉振甲:發展「梨產業」拓寬致富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循環 蓋銳劉振甲是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駐順和村第一書記。自入駐以來,他牢記使命,積極作為,緊緊圍繞群眾所盼所想,用一項項惠民實事溫暖民心。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賣花的收入都歸村集體所有,我們算了算第一年可能產量稍微低一些,也得突破15萬元以上,村民按每天來打工,每天收入90元,按10天算的話,平均一個人增加900塊錢。」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一)科學研究支撐行動發揮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提高自主創新水平,引領農業科技進步,著力提高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提升前沿科學與技術水平。支持高校圍繞國際農業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發展需求,提升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源頭供給。
  • 平海鎮: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平海鎮進一步用足用好相關政策,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並保障貧困戶飲水安全,築牢防線,杜絕返貧,不斷提升貧困戶的獲得感。 醫療保障方面,該鎮為貧困對象免費購買意外傷害及醫療補充保險,落實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政策,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有效解決出行不便的貧困戶的就醫問題。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通過精準扶貧、內源扶貧、合力扶貧、產業扶貧、東西部守望相助……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裡,脫貧攻堅「貴州樣板」背後的「貴州戰法」,記敘著貴州人民擺脫貧困的精彩故事。  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戰略定位也發生轉變。在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鄉村振興」取代了過去的「大扶貧」,位列貴州三大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之首。一詞之變體現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重心的轉移。
  • 讓扶貧資金髮力在「刀刃」上
    讓扶貧資金髮力在「刀刃行走在興安盟突泉縣城鎮鄉村的大街小巷、鄉間田野,村村新氣象。今年4月,突泉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全縣11765戶、23357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徵程。回望來路,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幹部群眾精準發力,用汗水沁潤熱土的堅韌,更離不開扶貧資金的持續投入提供的堅實支撐。每一筆扶貧資金的背後都牽繫著一批貧困群眾,扶貧資產運營收益的好壞,關係著貧困群眾的生活。地好肥足,種不出好莊稼可不行。「精準」!
  • 國研中心|中國逾69萬鄉村建設該如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我們調研發現,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建設為抓手,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垃圾兌換銀行通過「四兩撥千斤」,使農村環境整治從「末端清掃」轉變為「源頭減量」,從「粗放投入」轉變為「精準補貼」,從「政府包攬」轉變為「人人參與」,成功破解「垃圾圍村」,大大改善了農村「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尷尬狀況。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開心的村民們還把聯歡會的視頻發布到了快手上。這是華理社會學院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的「新村·新民」計劃,是學院社會學學科在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行動中的一個小小剪影。1田野調查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農村研究是華理社會學的重要傳統,而田野調查是農村研究的必修課。
  • 青平: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顯然,推動鄉村振興成為了繼脫貧攻堅戰之後的又一項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