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2020-12-06 閃電新聞

閃電新聞記者從中國共產黨乳山市委員會宣傳部官方微信@文明乳山獲悉,一條條戶戶通的水泥路寬闊平整,一座座農家書屋寬敞明亮,一幢幢白牆紅瓦的民居鱗次櫛比……時下,奔走在乳山市的鄉村大地,一幅幅令人欣喜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把脫貧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

乘著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春風,乳山市下初鎮古初村煥發著勃勃生機。村裡與乳山漢泰大麻紡織有限公司合作的服裝加工車間,吸納了近10名農村婦女就業。「在車間上班,每個月有1000多元錢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裡,解決俺們很大的困難。」51歲的村民宋書英說。

把脫貧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乳山通過盤活鎮村閒置資產,與市內外企業牽線搭橋,大力發展勞動強度低、適宜貧困人口就業的「鄉村車間」,以就業門檻低、就業便利、就業靈活性高的特點,對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基層群眾實施精準幫扶,讓更多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乳山通過採取信貸扶持、資金獎勵,免租免息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新建、改擴建「鄉村車間」。如今,乳山市「鄉村車間」遍地開花,通過「企業+鄉村車間+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變「輸血」為「造血」,讓「鄉村車間」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車間。

下初鎮邀請農業專家現場講解草莓種植管理技術

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脫貧攻堅之中,乳山努力編好「麻花辮」、打好「組合拳」,對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梳理、因戶施策。通過開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設施建設扶貧、創業就業扶貧、教育增智扶貧、醫療救助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社會參與扶貧、黨建提升扶貧等模式,幫扶貧困村引進農業特色產業,引導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入股等方式,獲得穩定收益。

為避免精準扶貧工作中個別幹部應付、走過場,乳山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定期不定期對幹部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結果進行通報,納入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同時,按照問題臺帳化、責任清單化的要求,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對各級檢查反饋的問題和自查的問題逐條逐項抓整改。

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乳山由「第一書記」、鎮「兩委」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等組成扶貧工作隊,對貧困村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摸底,建立貧困戶檔案,實現「每戶一檔」,並根據調查的貧困群眾致貧原因,制定「一戶一策」的脫貧方案,真正讓「個性化幫扶」幫到群眾心坎裡,讓「鄉村振興」的春風吹拂到群眾心頭上。

構建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護航

「慵懶散,不能要,美麗環境雙手造;幹群和,村新貌,違建拆除村民笑。」在乳山市大孤山鎮山東頭村,嚴肅枯燥的「村規民約」變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在坊間流傳。

承包土地怎麼調、三資怎麼管、宅基地怎麼劃、村內道路怎麼建、環境衛生怎麼治、秸稈禁燒怎麼辦,這些在農村發展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村規民約都劃出具體的「槓槓」。村民也改變了「等靠」思想,主動呵護環境,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以前沒有約束,私自蓋了一個拖拉機庫房,總覺得農村本來就是這樣。如今村規民約上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寫得一清二楚,俺主動拆除違建,不能因此拖了整村的後腿。」村民李晶自我「揭短」。「村規」明確了程序和規則,「民約」引導約束了村民的行為習慣,這也讓山東頭村在環境衛生整治、違建治理攻堅道路上凝聚起力量。

去年以來,大孤山鎮通過黨支部牽頭引領,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村民行為檔案記實,引入信用體系管理理念,大力弘揚契約精神,著力增強村民自治功能,探索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讓大孤山鎮站上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近年來,乳山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鄉村治理,加強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把文明城創建的成果延伸到鎮村社區,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乳山著眼全面強化黨在農村領域的引領作用,創新推行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十星級」評定管理工作,將黨建、業務和重點工作全面貫穿於「雙十星」管理之中,讓黨組織管理有「標尺」,黨員行為有「準則」,衡量黨組織和黨員有「刻度」,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後山於家村黨員星級榜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明的復興。乳山結合文明城創建成果鞏固提升,深入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廣泛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榜上人物等道德典型表彰,打造一批個性化、特色化的四德工程精品線和示範區,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特別是依託源遠流長的紅色文化資源,乳山啟動以紅色旅遊線路為主的紅色文化提升工程,推動鄉村文明示範家園建設,引導更多的村民學文明、尊道德、守傳承,不斷提升鄉村文明建設水平。

構建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護航

清早上班籤到,傍晚下班打卡。如今,乳山市夏村鎮臺依村村民楊桂爽不出村,就過上了城裡上班族的生活。「很多村民都把土地流轉給綠城臺依湖,平時俺們就近在酒莊打工。種著自己的地,拿著租金、工資兩份錢,『雙贏』!」楊桂爽說。

用產業融合推進鄉村振興。去年,由綠城小鎮集團與臺依湖集團聯手打造綠城臺依湖酒莊酒產業小鎮,將生態農業、葡萄酒文化、創意研發、度假莊園、生態遊憩、金融業態等多功能集於一體,形成從農業到工業、從服務業到金融業的全面體系。而臺依湖周邊臺依村、羊角盤村等村的閒置勞動力,也就近轉移到酒莊酒產業小鎮。

近年來,乳山順應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的趨勢,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主線,出臺一系列獎勵補貼政策,引導建立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用科技創新引導農業產業鏈條發展,乳山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業加工企業向前端、後端延伸,建設原料基地、延伸發展網際網路銷售、帶動基地附近農民共同致富,做大做強整個產業鏈。同時,繼續走農村產業特色化發展之路,計劃重點打造牡蠣小鎮、紡織服裝小鎮、航空小鎮、北茶小鎮等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特色小鎮,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為鄉村振興打造示範樣板。

做活「山水文章」,掘金鄉村「美麗經濟」。乳山還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石硼、東尚山、井喬家等一批村莊發展起海棠、洋梨、蘋果、山杏等特色採摘帶,吸引遊客,凝聚人氣。同時積極與戶外運動公司、婚慶公司、攝影公司等合作,投資開發康體運動基地、婚紗攝影基地等,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藉助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契機,玉皇山後、下石硼等村紛紛走上農村電商發展之路,將野茶、野菜、旱稻等特產推廣到線上銷售,並創建「山後人家」「石硼人家」等美麗鄉村品牌,讓鄉愁味道、慢生活等成為鄉村振興的招牌特色。

紅色沿線玉皇山後村海草房

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乳山探索出一條以美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圍繞青山綠水、民風民俗、生態休閒、紅色文化等特色主題,乳山培育發展了岠嵎山特色民宿、膠東紅色文化體驗、濱海養生休閒等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寬度,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乳山發展模式。

閃電新聞記者 李志鵬 肖夢凡 威海報導

相關焦點

  • 用心留住人才振興鄉村
    因此,我們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而我們要開展好鄉村振興工作就必須重視人才,用心把人才留在鄉村一線,我們才能激發出他們無窮智慧,凝結他們無窮力量,最終,我們才能如期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樣的美好願景。  營造良好氛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鄉村振興要大力「引才」更要用心「留才」
    然而,「搶人大戰」決不能成為出風頭、拼噱頭的閃電戰,而應是一場久久為功的持久戰,不僅要「搶」得到,更要留得住、用得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不僅要吸引思路新、闖勁大、能力強的實用型青年人才到農村來,更要用真心誠意將人才留下來施展才華。 「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 乳山市再次榮膺「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乳山市各界大力支持軍民共建偉大實踐,共同譜寫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動人篇章。近年來,乳山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雙擁工作同傳承紅色基因、打贏「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有機結合、互促共進。
  • 評論員文章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強調要「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威海鄉村振興有奔頭、有看頭、有勁頭
    10個多月時間,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抓落實,補短板,強弱項,鄉村振興攻堅突破行動紮實推進。為了檢驗成效,抓好落實,10月23日到24日,市委市政府拿出兩天時間,對鄉村振興的推進情況、實施進度,開展一次回頭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年的成績單。
  • 鄉村振興,哪些做法要不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立政之本存乎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是這個偉大共和國在新時代裡的新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文化則是鄉村的靈魂。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美了雲南! 樂了遊客! 富了鄉親!
  • 網紅建築的流量能否助力鄉村振興
    年輕人紛紛湧入鄉村,正在拉動鄉村的經濟和相關產業。  那對鄉村振興而言,網紅建築究竟能做什麼,又做不到什麼?  我們以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和浦東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剛剛結束的「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入圍的幾個鄉村案例為視角,探討好的鄉村建築,對鄉村振興的拉動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1月7日,農民日報刊髮長篇深度報導《只把終點當起點——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文章全文3000多字,報導了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戰略定位也發生轉變。在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鄉村振興」取代了過去的「大扶貧」,位列貴州三大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之首。一詞之變體現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重心的轉移。
  • 青平: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顯然,推動鄉村振興成為了繼脫貧攻堅戰之後的又一項艱巨任務。
  • 【地評線】絲路話語:寫好脫貧摘帽後「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把「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鬥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推動規劃銜接,實現從「斷層」到「過渡」的轉換。「十四五」時期既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轉型的過渡時期。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
    11月30日下午,區委書記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路網建設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隨後召開座談會,區交通局、農業農村局圍繞靈鷲山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分別就下步路網建設、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進行匯報。
  • 優秀鄉村教師——趙靜: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用心堅守教育一線
    鄉村教師是發展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統統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數十年如一日,用心堅守教育一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優秀的鄉村教師——趙靜。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阿瓦提縣「葡萄村」:好生態 好...
    「每個人忙的事情不一樣,但幸福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大家生活的環境這麼好。」熱合曼說,他在村裡清運垃圾近兩年,看到身邊的點滴變化,都與生態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  阿克蘇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託萬克喀格木什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唐建民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工作隊和村「兩委」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狠抓落實,村容村貌變美了,「葡萄村」特色更加凸顯。  在村裡經營農家樂的村民阿不拉江,生意好時一天能賺兩三千元。
  • 樊氏微生物科技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