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威海鄉村振興有奔頭、有看頭、有勁頭

2020-10-24 觀威海

鄉村振興,是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2個方面攻堅突破任務之一。10個多月時間,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抓落實,補短板,強弱項,鄉村振興攻堅突破行動紮實推進。為了檢驗成效,抓好落實,10月23日到24日,市委市政府拿出兩天時間,對鄉村振興的推進情況、實施進度,開展一次回頭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年的成績單。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雖然疫情給穩定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很大,但是「三農」工作依然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農村活力更加強勁。多個村莊完成集體產權改革,佔應改革村總數的98%;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涉農鎮街全覆蓋,完成土地託管30萬畝,促進農民增收2億多元;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以下村,10萬元以上村佔比近五成。

農業產業越來越興旺。今年,新增流轉土地15萬畝,累計121.8萬畝,佔農村耕地面積的六成多,流轉率居全省前列;新建農業產業項目399個,完成投資37億元,正在實施建設1000萬元以上的省級產業項目達到11個。

農民收入穩步提升。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兩萬多元,增幅5.1%。

「三農」這塊壓艙石在疫情衝擊之下依然穩固,正是源於我市拿出攻堅者「闖」的魄力、「拼」的勇氣,擼起袖子、真抓實幹。今年年初,我市把鄉村振興列入全市12大攻堅突破目標任務,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鄉村振興工作專題會,謀劃確定了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建設和其他16項專項工作的「1+16」重點任務。

按照這個「線路圖」,鄉村振興牽頭及配合部門把樣板片區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示範引領,連片打造,集中建設的80個樣板片區,每一個都是「量身定製」。

記者叢菁:「從不缺花香、果香、農家香的裡口山,如今又飄起了茶香。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位於裡口山的清怡茶園項目,這是張村鎮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打造的以「茶文化」為核心的文旅融合型景區。這裡群山環抱,景色宜人,不僅是一個果園、茶園,更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靜謐樂園。」

環翠區張村鎮黨委副書記張佳志:「清怡茶園項目作為(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親子近郊休閒遊的重要環節,將與姜家疃紅色文化革命教育區、劉家疃鄉村民俗文化體驗區形成有效呼應,由點帶面,盤活帶動沿線產業項目,激發民宿、餐飲、採摘、文化等方面的消費潛能。」

風景如畫的裡口山設計成連片打造的休閒旅遊樣板區;依山傍海的榮成寧津街道以「十裡古鄉」為規劃主題,把一座座百年漁村和現代海洋牧場串聯成線;地處丘陵的臨港區14個蘋果專業村跨鎮聯手,建設三產融合的「麓源果鄉」……80個樣板片區走上精緻路線,拉長了蘋果、西洋參、花生、無花果等12大特色產業的產業鏈。

威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周華:「這些都是威海的特色產業,也是老百姓的致富產業,但是這些產業都有許多先天不足,所以我們重點圍繞著建協會,增強科技力量,補齊加工業短板,提供科技支撐,在這些方面把產業鏈做強做大,為了突出我們產業鏈的發展,我們緊緊盯住用標準來引領發展,所以我們制定了32個蘋果標準,也出臺了三大類西洋參標準,用標準化來引領產業發展,這在全國來講是首創。」

鄉村振興,道路要先行。即將竣工的西部環山路連接起高區、文登區、乳山市9個鎮118個村,串聯裡口山、威高生態園等40多處景點景區和田園綜合體,既是一條產業路,也是一條創業路,更是一條致富路和老百姓的幸福路。

威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劉樹偉:「我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更需要關注的是四好農村路和農村硬化道路,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村村通和戶戶通,做到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起泥,到目前為止四好農村公路全部結束,戶戶通基本上可以做到年底也全部結束。」

為給鄉村振興帶來更多「源頭活水」,今年,我市還啟動了鄉村人才培育、鄉村文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其他16項重點任務。其中,在文登區試點推行的「首席專家」制度,已經面向全國評聘了126名高校專家、文化名人等各類「首席專家」,打造形成了30多個新興特色「產業鄉村」和20多個特色「文化小村」。全市市級以上清潔村莊覆蓋率達到95%,「精緻農家·美麗庭院」創建率16.7%,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文明村達標覆蓋率達到100%。

相關焦點

  • 威海西部環山路:一條有奔頭的「發展路」
    、特色農業發達,有多個特色文化旅遊板塊,但由於路網不發達,斷頭路較多,嚴重製約了沿線的社會經濟、鄉村產業帶及旅遊資源的發展。今天的《走千裡岸線 看攻堅突破》一起去威海西部環山路,看看它是如何打通市區、縣城及鎮村、旅遊景點之間的「脈絡」,成為一條特色鮮明的致富路、旅遊路和鄉村振興路!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三水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強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綜合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實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五大工程,切實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走出城鄉融合振興之路三水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要取得成效,並為全省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具有三水特色的道路。本月初召開的三水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黃福洪指出,三水鄉村振興要在城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路子,體現三水特色。
  • 三家鎮紅草村:發展鱷魚特色養殖 鼓起了貧困戶的錢袋子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三家鎮紅草村打破傳統農業思維,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鱷魚特色養殖,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鼓起了貧困戶的錢袋子。海南鱷珍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總裁 喻志林說:鱷魚營養價值高、附加值(都很)高,我們有口服液的有片劑的有蛋白粉類的有生鮮有熟食,有鱷魚酒系列。據喻志林介紹,三家鎮紅草村海南鱷珍鱷魚養殖有限公司鱷魚養殖基地佔地237多畝,投資2000多萬元,建有種鱷池、幼鱷池和商品鱷池,基地以自繁自養方式營運。
  • 湘南學院:打造高端特色智庫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紅網時刻4月19日訊(通訊員 鄧婧怡)為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湘南學院成立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著力打造高端智庫,助推鄉村振興。近日,湘南學院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學院召開工作推進會議,提出圍繞南嶺走廊鄉村振興,創新性開展特色科研和人才培養,著力打造高水平特色智庫和人才培養高地。近日,湘南學院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學院召開工作推進會議。會議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南嶺民族走廊,綿延千裡,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同時也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老少邊窮」區域。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賣花的收入都歸村集體所有,我們算了算第一年可能產量稍微低一些,也得突破15萬元以上,村民按每天來打工,每天收入90元,按10天算的話,平均一個人增加900塊錢。」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四大重點力促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我縣將突出現代農業發展、農旅融合、人居環境提升和鄉村治理四大重點,在深化結構調整、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鄉村治理上持續發力,力促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市農業農村事業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李洪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以來,我市啟動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行動,以「生態、潔淨、整齊、美麗」為目標,堅持鄉村產業園區、生態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鞏固提升「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成果,做好「山青」「水秀」「林綠」「景美」「業強」五篇文章,集中創建了一批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使美麗鄉村成為全域公園城市的靚麗風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注入強勁活力。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新的思想,閃爍著全黨智慧的結晶,必然有豐富的創新理論支撐和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新的思想,必然提出解決中國現實和未來的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總體戰略,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振興」與「衰落」是一對反義詞。
  • 勁頭 甜頭 奔頭 寧鄉經開區2020發展「速寫」
    勁頭3月,寧鄉經開區所有規上企業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為了這一結果,170多名幹部、醫務人員,20個企業指導組已經鏖戰了整整一個多月。15個重點企業防疫工作服務站,確保了用工量大、生產訂單緊急的企業安全生產。為了引導企業復工,各項惠企政策標準「頂格」落實:為企業減免房租710萬元,補貼水電氣費用580萬元,1.7萬名企業員工完成免費檢測核酸。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把脫貧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乘著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春風,乳山市下初鎮古初村煥發著勃勃生機。村裡與乳山漢泰大麻紡織有限公司合作的服裝加工車間,吸納了近10名農村婦女就業。「在車間上班,每個月有1000多元錢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裡,解決俺們很大的困難。」51歲的村民宋書英說。
  • 寧國市加快鄉土人才培育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寧國市充分發揮鄉土人才資源優勢,搭建鄉土人才服務發展平臺,激發鄉土人才創業創新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針對近年來農村中湧現出的眾多「土專家」、「田秀才」、「民間藝人」等傳統技藝傳承人的情況,該市因勢利導,採取多措並舉的形式大力培養鄉土人才。
  • 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近年來,各省紛紛圍繞康養產業做文章,發展勁頭十足,貴州也應該抓住自己的優勢,要把康養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提早規劃布局好康養產業發展路徑,助力鄉村振興。」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穩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康養產業在鄉村振興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商會要積極引導會員企業更多地為貴州鄉村振興作貢獻。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認為,當前鄉村發展難題可概括為「四缺五弱」,即科學規劃、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和創業人才缺乏,以及建設主體、資源支撐、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相對弱勢。還有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基礎不牢固、「鄉村病」日益嚴重等現實問題,也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 鄉村振興,哪些做法要不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 陵水這些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個人受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11月9日,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決定授予50個單位「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150名同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陵水縣有2個集體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6名個人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發展特色產業 激發鄉村振興動力 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更是農牧業的根本出路所在,是農牧民增收的希望所在,也能激發出鄉村振興的自身動力。 鄉村振興步伐加快,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木場村作為全區鄉村振興示範點,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在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鄉村的整體發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格局也變得開闊起來,各種鄉村設施、鄉村土地再次被重新利用重建,此次振興讓鄉村的實體空間提升了幾個檔次,讓鄉村又看見了希望,又看見了鄉村振興的影子。當然,我們在建設鄉村的時候,一定要保留鄉村的地方感,保留鄉村原有的那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