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融媒體記者 張小燕

創成全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6家,獲批星級鄉村旅遊區52家;發揮鄉村旅遊重點村、星級鄉村旅遊區和特色鄉村旅遊資源品牌效應,吸引外來資本6億餘元;舉辦清江浦區百花節、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漣水農民豐收節、盱眙龍蝦節、金湖荷花節等各具特色的鄉情鄉韻活動。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體制機制

統籌全域發展

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出臺《淮安市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淮安市推動民宿建設發展鄉村旅遊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全市鄉村旅遊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加強綜合統籌,將鄉村旅遊同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培育、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及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在農房改善、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中全面融入鄉村旅遊元素,推動「旅遊+」轉變為「+旅遊」。牽頭成立淮河生態經濟帶文化旅遊聯盟,舉辦淮河生態經濟帶鄉村旅遊嘉年華,區域鄉村旅遊合作、淮河沿線精品鄉村旅遊線路等成果相繼湧現。

整合特色資源

深化品牌塑造

依託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美食文化、西遊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文化遊;立足盱眙龍蝦、洪澤大閘蟹、淮安大米等「國字頭」「省字號」農業品牌資源,開發「淮味千年」「金金有味」「洪澤遊禮」「盱眙禮物」等系列文旅產品,助力農村休閒遊發展。加快推進白馬湖村避風港、龜山村民俗文化體驗館、怡亨酒莊酒文化體驗館、陡山村桃李天泉等一批重點項目,帶動鄉村旅遊產業提檔升級。成立淮安文旅抖音聯盟,開展「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抖音挑戰賽,利用新媒介手段精準宣傳、全景展現淮安美麗鄉村畫卷,傳遞來淮安「看河看湖看溼地、品蝦品蟹品美食」的旅遊新風尚。

突出示範帶動

夯實產業之基

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鄉村旅遊「金種子」工程創建標準》,遴選資源稟賦好、產業基礎牢、發展意願強的市鄉村旅遊重點村、示範基地培育單位各10家,計劃3-5年打造一批生態環境美、產業發展興、致富效果好的鄉村旅遊樣板工程。投資2億餘元實施鄉村旅遊風貌提升工程,擦亮鄉村旅遊生態底色。深化全域環境整治,實施街頭、鎮頭、村頭以及入口、岔口、道口旅遊風貌提升工程,開展路邊、水邊、山邊等區域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優化旅遊景區、旅遊廊道、重點鄉村旅遊村周邊環境。開通全域旅遊直通車線路6條,直達鄉鎮景區、鄉村旅遊區。盱眙鄉村旅遊S601風景廊道、洪澤湖環湖公路、重點鄉村旅遊企業內部道路提升工程相繼完工,鄉村旅遊點交通設施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強化幫扶力度

加快市場復甦

我市印發《關於做好旅遊景區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淮安市旅遊景區有序開放工作指南》,各縣區積極做好鄉村旅遊疫情防控、旅遊安全各項工作。落實國家、省關於旅遊企業紓困政策,制定我市支持旅遊企業共渡難關健康發展十條措施,組織符合條件的鄉村旅遊企業申報省旅遊紓困資金,為鄉村旅遊發展爭取穩崗返還等政策。利用「網際網路+旅遊」模式,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舉辦蔣壩網絡螺螄節,開展網上直播帶貨,幫扶頭河村、陡山村、錦鴻生態園、勞模農莊等鄉村旅遊區、重點村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實現線上線下銷售螺螄總量10萬斤、陡山黃桃日銷1200餘斤。

創成全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6家,獲批星級鄉村旅遊區52家。突出示範帶動夯實產業之基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鄉村旅遊「金種子」工程創建標準》 ,遴選資源稟賦好、產業基礎牢、發展意願強的市鄉村旅遊重點村、示範基地培育單位各10家,計劃3 - 5年打造一批生態環境美、產業發展興、致富效果好的鄉村旅遊樣板工程。利用「網際網路+旅遊」模式,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舉辦蔣壩網絡螺螄節,開展網上直播帶貨,幫扶頭河村、陡山村、錦鴻生態園、勞模農莊等鄉村旅遊區、重點村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實現線上線下銷售螺螄總量10萬斤、陡山黃桃日銷1200餘斤。

創成全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6家,獲批星級鄉村旅...

相關焦點

  • 加快數位化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原標題:加快數位化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
  • 數字賦能 為鄉村振興插上「翅膀 」——民革餘杭區基層委開展...
    數字賦能 為鄉村振興插上「翅膀 」——民革餘杭區基層委開展「數字餘杭」主題調研活動 2020-11-23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要讓我國廣大農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把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需求的產業與相應的二、三產業融合起來,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稟賦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差異化發展中形成穩定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 花都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活水」引入特色小鎮
    11月25日,花都區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產融對接會在赤坭鎮瑞嶺村召開。本次會議旨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推動綠色金融機構積極加強與赤坭鎮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涉農企業對接,建立綠色企業和項目信息庫,收集整理綠色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建立綠色金融機構和綠色產業項目的直接溝通渠道。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 打造戶外運動旅遊項目 助推鄉村振興
    打造戶外運動旅遊項目 助推鄉村振興 2020-11-27 2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鄉村振興正是關係到我國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差別、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關係到中國整體發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實現城鄉統籌、農業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為此報告對於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報告再次重申我黨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方針,特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 玉環農商銀行 以「三度」精準發力 為鄉村振興賦能點「金」
    今年來,玉環農商銀行從「精度」「力度」「溫度」三個維度出發,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將金融服務精準延伸至農村的「神經末梢」,為鄉村振興賦能點「金」。定位有精度。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主辦行的作用,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動對接,大力支持農業產業振興,探索金融助力特色農業產業新路徑,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重點綠色產業發展格局,至10月末,發放鄉村振興領域貸款88.4億元,較年初增加9.34億元,增幅11.81%,其中村級經濟合作社貸款114戶,金額7.2億元。擴面有力度。
  • 馮磊到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徐勝奇)近日,駐馬店市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馮磊深入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副區長劉瑞華,副縣級幹部方紀平等陪同調研。當日上午,馮磊一行先後來到蟻蜂鎮魯灣村魯灣小鎮、魯灣小學、龐閣小學、鄧莊小學、蟻蜂鎮中心小學,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蟻蜂鎮魯灣小鎮建設與發展情況及蟻蜂鎮鄉村教育工作情況。在蟻蜂鎮魯灣小鎮,馮磊指出,要把「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放在一起,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持續強有力的幫扶,在脫貧攻堅產業基礎、組織基礎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路,寧海這所幼兒園的師生太有創意了!
    「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路,寧海這所幼兒園的師生太有創意了!這些年,寧海縣婦聯集結優秀資源助力「藝術振興鄉村」行動,下屬單位潘天壽藝術幼兒園的「藝術+」模式也橫跨千裡,助力晴隆,最近,幼兒園的師生又有新動作,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玩轉「藝術+」愛心義賣,幫助實現微願望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央視推薦 市長代言 高淳鄉村旅遊發展獲認可
    龍虎網訊(記者 王珠)3月6日18:05,CCTV—7農業頻道播出了《鄉村振興看南京——城鄉融合》節目,這期美麗鄉村推薦人是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的藍市長,該節目一經播出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介紹高淳部分時,它是從高淳老街、高淳美食、高淳特產到高淳傳統民俗,大波的亮點推薦,讓觀眾們看到了高淳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迅猛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
  • 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世博集團將在鄉村振興、「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全域旅遊發展中不斷完善「景帶村」旅遊產業扶貧模式。恐龍山鎮黨委書記張健海說,世博人不搞「一枝獨秀」,他們發展旅遊文化業重在「百花齊放」,讓鄉村與旅遊融合發展、讓村民與世博共享發展。
  •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近年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壯大,2019年鄉村休閒旅遊接待遊客約32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直接帶動吸納就業人數1200萬,帶動受益農戶800多萬戶,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現途徑和生動寫照。
  • 王攀:注入鄉村振興人才「活水」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才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工作、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建設美麗農村的主力軍,要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向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強化人才回引,激活「增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人」的要素必須先活躍起來。「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我們所說的地方感,大多數都能滿足人們想要的依附和歸屬。雖然地方感還沒有統一和標準來劃分如何區別其他相似的詞語,但大體上地方感可分為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地方依戀這三個要素。隨著科技的更新換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城鎮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鄉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圓滿落幕本網訊(通訊員 張娟 肖付平 李麗珍)7月14至15日,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在資興舉行。黨委委員、副校長、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衛平教授出席論壇並作學術報告。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米的尼山聖源書院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泗水縣人民政府主辦,由山東省泗水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海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會議主題是: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三水備受各方關注和熱議。三水將如何全力以赴推進試點工作,既解決自身鄉村發展問題,又形成試點經驗為全市、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提供樣本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