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2021-01-07 中華工商網

(興雲 本報記者王松)讓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農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日前,一場有關「康養產業與鄉村振興」的大討論在黔南州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大茶倉展開,探討如何將康養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多種模式,推進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這是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成立至今首次走進縣域,攜手天下貴州人俱樂部就上述主題開展考察交流活動。

「近年來,各省紛紛圍繞康養產業做文章,發展勁頭十足,貴州也應該抓住自己的優勢,要把康養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提早規劃布局好康養產業發展路徑,助力鄉村振興。」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會長、貴州宏宇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柴立說,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布,把康養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康養產業已展示出強大的發展勢頭,各省份不管是從產業發展角度還是康養理論角度,都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布局和強調康養產業的重要性,掀起了一輪康養產業發展熱潮。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穩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康養產業在鄉村振興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商會要積極引導會員企業更多地為貴州鄉村振興作貢獻。

「做好一個規劃,積極參與養老產業『十四五』規劃,以規劃引領產業發展;謀劃一批高端康養項目,對外招商引資;每年出一個《貴州康養產業發展年度報告》為貴州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每年評選一批康養產業名優企業,樹立典型、推廣經驗;每兩年舉辦一次康養產業國際論壇暨康養產品博覽會。」當代養老產業研究院院長黎汝標說,貴州應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旅居養老產業,助力全民健康。

「康養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正好與黨中央政策符合,將為鄉村振興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康養企業可依託鄉村現有自然資源在當地建設康養小鎮,通過項目能夠快速帶動鄉村發展,但康養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專委會主席金康明說,貴州要把康養產業做起來,就要轉變思想觀念,落實政策和資金問題,解決好人才和土地規劃問題,暢通問題反映渠道。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作為省級商會,責任重大,要拿出服務者的心態,為貴州省康養產業發展做好服務。

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專委會副主席曹安勇表示,不能狹隘地理解康養就是養老。「要知道,一次有益的體育活動也是康養,心情愉悅是最大的康養方式。」他建議,不管是社會機構還是商會組織,都要為居民提供心情愉悅的康養項目服務。

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彭俊傑指出,鄉村振興必須要有業態支持,生態環境必須要美麗,康養產業則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康養全產業鏈發展起來,就能帶動一個地方發展。因此,當地政府一定要做好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和定位,只有做好了工作才能把業態引進來,產業進來了才能推動地方發展。同時,要做好產業穩定發展工作。

「康養針對的人群是所有人,養老只是康養其中的一個部分。我們現在講康養,一定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一定要考慮人們的將來,所以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打造產業鏈,只有完善的產業鏈,才能在助力鄉村振興中起到積極作用。」原貴州省工商局副局長、貴州科學院專家顧問陳亦康說,做康養產業除了建設固有的基礎設施外,還要運用科技手段,做好康養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塑造好品牌,而這些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當前,引進培養康養產業發展緊缺急需人才是十分緊迫的事情。商會需要做的,則是制定相關產業標準,幫助產業標準化發展。

在從事體育運動的全聯旅遊業商會自駕旅遊產業聯合會副主席徐寧看來,貴州山地旅遊資源豐富,但目前並沒有較好的體育和旅遊品牌。他希望在商會協助下,能夠提煉出一些有貴州特色文化元素,把貴州的好山好水好資源做成好品牌,把貴州的資源和觀念融入到康養理念當中,將優質康養產業聚居落地貴州,通過項目帶動貴州康養產業發展。

「醫療康養產業是僅次於中藥產業的一項康養產業,如何把現代生物醫療技術、產品與貴州自然資源結合起來,滿足康養高質量消費者的需求,需要商會出面把各種優勢資源整合在一起,幫助康養企業更好地獲得資源助力。」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副會長、貴州泛特爾細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邊曙光說,只要把貴州的自然、生態、文化等資源整合起來,打造一批具有優勢特色的健康養生項目,完善產業配套,在康養產業方面道路就會越走越快。

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學文希望,貴州省康養產業商會能夠與好花紅村建立長效聯繫機制,通過商會資源,豐富好花紅村康養產業業態,增強當地康養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導好花紅村康養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特邀貴州大茶倉茶旅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滌斌介紹打造惠水茶旅小鎮的構想和實施情況;通報了商會參加2020第四屆中國(貴州)康博會情況和有關人事事項;為貴州康養產業商會專家委員會新任專家委員頒證。

會前,與會人員前往花紅景區、中華布依第一堂屋、楓香小院、葉辛書院等進行參觀考察。

(責任編輯 興雲)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堅持五級書記像抓脫貧攻堅那樣抓鄉村振興,建立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實績考核機制。二是健全鄉村產業振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依法落實農業投入總量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的法定要求,把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發展康養產業應重視「新木桶效應」
    康養產業的發展壯大,是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礎,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康養產業作為旅遊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是旅遊業綜合性、帶動性的生動體現,是突破旅遊產品結構單一、延伸拉長旅遊全產業鏈的最好選擇之一,符合現代人既養生又養心的消費趨勢。
  • 西雙版納首家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授牌勐巴拉
    11月14日,在海口市召開的2020年第五屆中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上,勐巴拉成功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本次大會以「創新綠色發展新模式,邁入健康生活新時代」為主題,圍繞森林康養政策支持,全域森林康養建設,森林康養推動鄉村振興等議題展開,為森林康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馮磊到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徐勝奇)近日,駐馬店市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馮磊深入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副區長劉瑞華,副縣級幹部方紀平等陪同調研。當日上午,馮磊一行先後來到蟻蜂鎮魯灣村魯灣小鎮、魯灣小學、龐閣小學、鄧莊小學、蟻蜂鎮中心小學,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蟻蜂鎮魯灣小鎮建設與發展情況及蟻蜂鎮鄉村教育工作情況。在蟻蜂鎮魯灣小鎮,馮磊指出,要把「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放在一起,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持續強有力的幫扶,在脫貧攻堅產業基礎、組織基礎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梯度推進與優化升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
    傳統的單一主體的反貧困治理模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適應性,政府職能的轉變推動了治理方式的變革,特別是不同利益主體的參與,包括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合作社、第三方機構、企業主體的參與,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的反貧困治理模式不僅有效地滿足了困難群眾的需求,而且有助於實現減貧效應最大化。脫貧攻堅中治理體系的探索,有利於形成一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而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條件。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大眾網訊 10月16日,中國(泗水)甘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暨甘薯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距孔子出生地800
  • 總投資169億元,中國織金洞森林康養小鎮項目開工
    開工儀式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會長、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發來賀信,指出織金洞森林康養小鎮是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於2019年評選的第五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在貴州省林業局的領導下由國企中民國控養老集團投資建設,織金洞森林康養小鎮成功進入到建設階段必將對鞏固貴州脫貧攻堅成功推動全面小康實現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作用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關於破解人才瓶頸,湖北省武漢市實施的鄉村振興「三鄉工程」(即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被中央農辦評價為「探索實施鄉村振興的『武漢樣板』」,並獲評全國鄉村振興創新榜樣。首先要走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的道路,在形成了初步的特色產業的基礎上,轉變成區域性、長遠可持續性的支柱產業。其次要探索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價值實現的創新模式和路徑。把前期生態改善的成果變成生態衍生產業的優勢和經濟優勢;建立對生物多樣性的改善、水源涵養、養分固持等生態服務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市場化補償機制,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途徑。
  • 農業部長韓長賦:2020-2025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審議通過全國...
    疫後振興-2020年12月27日-29日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康養·文旅小鎮項目實操高端總裁峰會暨優質產業資源對接大會(詳見正文後)來源:搜狐網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29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 河南康龍實業集團董事長王世傑 出席2020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
    12月21日,「鄉村振興看中國」博鰲發布專場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是全國性的政、研、學、商、媒領域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本屆峰會致力於搭建跨界合作、國際交往、產融對接的共建共享共贏平臺,以深度推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和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新格局、新業態、新貢獻,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獻禮。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 瞭望|尹成傑: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鞏固」是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拓展」是實現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的路徑。三是有效銜接是關鍵,是脫貧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二是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和發展脫貧產業,以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關鍵。三是把脫貧扶貧的有效模式和業態轉變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模式,轉變為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模式。進一步接續和拓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行之有效的扶貧業態和模式,並使之常態化、制度化,發揮鞏固拓展成果的作用。
  • ...養豬「共同體」——重慶萬州以工業化思維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路徑
    新華社重慶11月2日電 題:2+86,一個不簡單的生態養豬「共同體」——重慶萬州以工業化思維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路徑  新華社記者李勇、陳國洲記者近日深入萬州多個村鎮採訪發現,這正是當地一直在探索的如何用工業化發展模式,讓農業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 鄉村文化的雙重邏輯與振興路徑
    作為鄉村社會內生治理的產物,鄉土文化依託於權威型的文化組織主體、農民的自發參與及公共性的社會支持系統,在當下遭遇了權威衰退、參與退出及支持弱化等困境。鄉村文化外部和內部的雙重邏輯皆根植於現代治理轉型過程之中。為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的共生互融,應建構以鄉、村兩級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耦合路徑,以「社區營造」、鄉村文化管理及鄉村治理轉型等多方面的協同來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統籌推進本省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動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鞏固脫貧成果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發展鄉村振興,要「補針點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過渡期內各項政策平穩過渡,接續推進脫貧摘帽地區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