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
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任何產業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鄉村產業發展也是如此,這就需要我們在確定鄉村產業發展時,根據產業發展的階段,研究產業發展所處的階段及資源、技術、人才、資金、政策、市場、競爭力等內外部條件,並根據這些條件制定相應的發展對策。應當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做好科學決策,一些地方就是因為缺乏調查研究和科學評估,或者頭腦發熱、盲目自信,或者人云亦云、一哄而上,造成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
二是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客觀而言,與城市相比,鄉村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處於明顯的劣勢,但在特色資源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優勢。這些特色資源包括眾多的特色物種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獨特的傳統技術資源以及數量龐大的人力資源。基於這些資源和市場需求,應當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以休閒、研學、度假、康養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同時在產業發展中還應注意發展勞動密集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以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確保生態功能不退化、環境質量不下降。
三是要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模式,有利於避免同質化和對於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的擠兌,但也因為「小而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船小好調頭」的同時也存在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鄉村產業發展也應當「和而不同」,探索組團式發展模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
四是要優化產業布局。產業布局既要考慮產業發展的資源、技術、人才等基礎,還應當考慮政策、市場、競爭力以及與其他產業的耦合能力等外部因素。優化產業布局,就是在對上述因素綜合評判基礎上所採取的產業發展科學決策。同時,優化還是一個動態調整過程。
五是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鄉村振興的目的是讓鄉村活起來、可持續,鄉村活起來、可持續的前提是農民願意留下來,農民願意留下來的基礎是有事幹、有收益,快樂的工作、體面的生活。因此,發展產業時一個重要問題是能夠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地方政府、企業與社區、農民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能夠參與進來,通過分享產業增值的效益而提高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