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2020-12-03 四川新聞網時評頻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紅色文化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其中蘊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愛國情懷、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優良傳統等精神內涵,是鄉風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源泉。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一要加強對革命英雄、模範先進人物事跡精神內涵的宣傳弘揚,為廣大農民群眾確立標杆、樹立榜樣。二要大力創作以農業農村為背景的紅色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引發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共鳴,使他們在接受視聽藝術享受的同時受到文化的滋養。三要大力開展以弘揚革命優良傳統為主題的文明示範村等鄉風文明創建活動,使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薰陶,切實把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和農民精神家園建設好、使用好,走好文化興村之路,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拓展紅色產業鏈條,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進行合理利用,能夠促進城鄉紅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延伸紅色文化鄉村產業鏈,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在這一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特色,制定完善鄉村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整體規劃,找到紅色文化資源合理挖掘利用與鄉村振興的對接點,夯實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比如,可考慮引入各方資源要素,參與紅色文化相關產業的開發運營,用整體性、一體化的思路整合現有資源;重點抓好高層次紅色教育培訓項目建設,拓展提升紅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等。

  加強紅色遺蹟設施的保護利用,走好生態興農路。許多革命老區地處偏僻山區,經濟基礎薄弱、生活條件落後。但同時,這些地區又往往可能擁有自然生態優勢、革命歷史文化優勢以及優秀傳統文化優勢等。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加強對紅色遺蹟等建築、設施的合理開發、保護利用,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用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助推鄉村綠色生態發展,以「紅色+民俗」「紅色+生態」「紅色+美麗鄉村」等特色化的建設和發展模式,打造宜居宜業的紅色文化生態特色村,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依託紅色基因傳承,加強基層黨建引領。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傳承紅色基因,激活鄉村振興的各類資源要素,要打造鄉村治理新格局。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理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工作體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條例,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究,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確保鄉村振興各方面工作紮實有序推進;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領導幹部的紅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持續強化基層黨員領導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對於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創新工程研究基地研究員 鄧凌月)

相關焦點

  • 禹城市辛寨鎮:傳承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由社區黨總支牽頭,於2020年12月25日成立社區山東梆子劇團,目的是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元素。用我們山東獨有的傳統梆子文化,促進農村文化振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文明鄉風。」禹城市梁河社區黨總支書記丁建廣說。連續三天,梁河社區山東梆子劇團以梆子劇目為主軸,搭配別具特色的其它文藝節目,展現社區一年來的奮進發展,迎接新一年的蓬勃氣象。
  • 鄉村文化的雙重邏輯與振興路徑
    作為鄉村社會內生治理的產物,鄉土文化依託於權威型的文化組織主體、農民的自發參與及公共性的社會支持系統,在當下遭遇了權威衰退、參與退出及支持弱化等困境。鄉村文化外部和內部的雙重邏輯皆根植於現代治理轉型過程之中。為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的共生互融,應建構以鄉、村兩級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耦合路徑,以「社區營造」、鄉村文化管理及鄉村治理轉型等多方面的協同來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
  • 鄉村「鑄魂」行動提振群眾精氣神——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四大行動...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全市著力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全面推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優秀鄉土文化挖掘傳承創新、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鄉村移風易俗等「四大行動」,大力加強鄉村振興宣傳輿論引導,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2018年8月21日,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驊累倒在脫貧攻堅崗位上
  •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紅色基因傳承、脫貧、國際市場拓展、科研環境和文化、綠色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建平、王昕偉認為,新時代,只有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 大倉紅色鄉村旅遊紅紅火火
    近年來,井岡山市荷花鄉傳承「大倉會見」精神,積極策應全域旅遊發展趨勢,深度挖掘「大倉會見」紅色文化底蘊,努力將大倉打造成井岡山紅色培訓的教學點,大倉紅色鄉村旅遊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該鄉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最大程度修復了大倉會見、布袋戰紅色歷史舊址,新建大倉紅色講習所,推進大倉會見情景劇和《紅土地的承諾》等文藝節目編排,高標準完善旅遊設施配套。同時,積極探索鄉村文化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拓寬產業發展路徑,著力將大倉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優勢,通過「農戶+基地+合作社」的方式,種植太空蓮1000餘畝,黃桃200餘畝。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梅州蕉嶺東嶺村:紅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
    東嶺村被廣東省委組織部列為第二批「紅色村」。作為對口幫扶單位,三圳鎮和廣州市南沙區南沙街道辦事處給出的脫貧發展思路是「突出本地特色,增強輸血造血,建立長效機制」,要深挖、做好、做足東嶺村的「紅色」文章,以紅色精神發展綠色經濟,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扶貧道路。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乳山通過採取信貸扶持、資金獎勵,免租免息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新建、改擴建「鄉村車間」。如今,乳山市「鄉村車間」遍地開花,通過「企業+鄉村車間+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變「輸血」為「造血」,讓「鄉村車間」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車間。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統籌推進本省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動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 論地理標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
    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足可見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筆者認為,地理標誌工作將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抓手。農村擁有大量涉農產業和產品,從農產品角度看,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對推動鄉村發展具有很大潛力。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立政之本存乎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是這個偉大共和國在新時代裡的新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文化則是鄉村的靈魂。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
    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本網訊(通訊員 王超偉 攝影 張銳)10月30日,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拓寬三農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大戰略。2019年,浙江銀保監局結合銀保監會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加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明確加大鄉村振興金融資源投入,以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為抓手,督促銀行機構結合實際制定信貸計劃,拓寬三農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發言摘登
    以組織振興為保障 全力推動鄉村振興中共臨澤縣委員會 臨澤縣人民政府  臨澤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努力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 涇陽:凝聚鄉賢力量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日,涇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賢議事會」工作推進會暨口鎮吊莊村鄉賢議事會的揭牌儀式在吊莊村廣場舉行,近60位鄉賢代表和村級兩委會成員歡聚一堂,同敘桑梓情誼,共謀振興新路。
  • 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圓滿落幕本網訊(通訊員 張娟 肖付平 李麗珍)7月14至15日,我校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藝術類學術發展論壇在資興舉行。黨委委員、副校長、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衛平教授出席論壇並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