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2020-12-01 大江網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象徵著光明與熱情,是中華文化獨特鮮明的標識,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紅色文化熱」方興未艾。歷史走進新時代,各種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更是深深嵌入了社會生活:紅色經典亮閃螢屏,紅色歌曲唱響神州,紅色收藏持續升溫,紅色展陳豐富多彩,紅色旅遊成為時尚,紅色激情處處洋溢……「紅色」日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塑、英雄主義的再造、家國情懷的復歸,紅色文化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主要可以概括為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識、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敢為人先的創新品格、迎難而上的鬥爭精神六個方面。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價值,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二是錘鍊黨性修養、推進黨的建設,三是培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四是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是堅定紅色文化自信的理論根由,而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則是堅定紅色文化自信的實踐依據。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強調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是體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的需要。在未來中國特色文化的構建中,紅色文化將始終以與時俱進的狀態,不斷豐富完善自身內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紅色文化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這些挑戰會消解紅色文化的崇高性,造成紅色文化話語權的缺失,最終導致紅色文化價值認同危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醒。

  第一個挑戰是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紅色文化的精髓——優良革命傳統、革命精神被世俗功利需求所消解,感召力遭到削弱。部分紅色文化產業主體片面追求「賣點」、捏造紅色故事、隨意演繹歷史、亂建紅色景區,致使嚴肅的革命歷史走向庸俗、媚俗,嚴重曲解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紅色資源也因為缺乏文化保護意識而遭到損毀、破壞,多頭管理、職能分割、各行其是,工作推進往往站位不高、視野狹窄、單打獨鬥,沒有形成合力。

  第二個挑戰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蔓延。有的虛無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肆意誇大其中的一些錯誤、失誤和問題,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合理性,否定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有的大做「翻案文章」,對重要歷史人物進行所謂「重新評價」,對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人物進行戲說、抹黑,對歷史上已經定案的歷史罪人進行美化和洗白。有的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刻意導演和假設歷史,追求所謂的「價值中立」和「純客觀」,用「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人為地把革命和現代化對立起來,把一切曲折和問題都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錯誤,抹黑、甩鍋中國共產黨。

  第三個挑戰是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西方敵對勢力企圖用西方話語體系瓦解中華文化,衝擊紅色文化自信,達到「和平演變」目的。在經濟上主張全面自由化、完全私有化、絕對市場化,在政治上鼓吹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幹預,宣揚私有制才是唯一合理的制度。還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不負責任論,造成極端個人主義泛濫、理想信念淡化、社會思想混亂。

  第四個挑戰是網絡不良文化衝擊。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為紅色文化帶來發展良機的同時也造成巨大的衝擊。網際網路已經日益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網絡的傳播特點為不良思潮的迅速擴散和發酵提供了土壤,在不熟悉紅色文化發展歷程、不懂得革命精神真正含義的情況下,受眾很容易斷章取義,曲解紅色文化。網際網路一些「娛樂至死」的信息產品也使得嚴肅話語喪失、理性人格消弭。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路徑?

  第一,堅持「四個注重」,加強紅色文化研究宣傳。一是注重拓寬視野,深化紅色文化研究。應突破當前一定程度存在的地域和時段局限,把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等放到整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去找定位、作研究,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二是注重挖掘、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和「合理利用、大力弘揚」原則,對急需搶救維護的立即開展搶救保護,對可集中搬遷的依法進行搬遷復原、統一管理。建立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重點督查機制,將紅色資源保護等相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營造全民保護的良好氛圍。三是注重緊貼實踐要求,發揮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應加強頂層設計,將紅色文化工程列入「十四五」規劃;制定地區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為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加強紅色教育培訓,把傳承紅色基因融入基層黨建工作,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貫徹執行。四是注重管理體系建設,激發紅色文化服務市場活力。特別是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構建紅色文化共享平臺,整合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具有時代性的紅色文化資源。

  第二,堅持「四個要」,積極開展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一要敢於亮劍。對於受歷史虛無主義影響的人,幫助他們澄清模糊認識,站穩立場。對鼓吹歷史虛無主義的「骨幹分子」,敢於亮劍,堅決鬥爭,「絕不允許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二要依法鬥爭。應充分利用法律法規,對醜化、詆毀、抹黑革命英烈的行為「零容忍」,在全社會弘揚英烈精神,形成英烈不可辱的社會共識,堅決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發生。三要保持鬥爭韌性。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做好長期鬥爭的心理準備。四要增強鬥爭本領。要站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前沿,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第三,堅持「三個推動」,積極發展紅色文化產業。一是推動紅色文藝產業發展。把好思想和藝術關,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伐,發時代之先聲,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以精品引領風尚。二是推動紅色旅遊產業發展。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讓人們感悟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承載於其上的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三是推動優秀紅色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應當研究紅色人才發展規律,制定培養方案,提供優渥的鼓勵政策,完善遴選與淘汰機制,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高強的隊伍。

  第四,創新六種形式,開展「七進」活動。「七進」活動是指推動紅色文化進機關、進軍營、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網絡。六種形式,主要是紅色故事會、紅色文化展、贈送黨史書籍、創新黨課思政課、發揮融媒體作用、巡演紅色經典劇目。江西紅色文化進農村、進網絡有幾個典型例子:1.按照中央組織部的文件精神,今年江西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了200個紅色名村建設活動;2. 2019年江西省委組織部與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策劃發布了《百名部長讀初心》微視頻,在縣(市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3.2020年9月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指導,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紅旗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追尋——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故事會》啟動儀式走進江西弋陽,融媒體直播峰值觀看人數達871萬。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國網民數字已經超過9億,隨著5G技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發展,紅色文化的研究、宣傳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以VR虛擬實境為代表的浸潤式體驗將深刻地影響現代文化傳播,將來的紅色文化傳播是數字+紅色文化、數據+紅色文化,這些對紅色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今明兩年,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都是極為特殊、極其重要的一年。特別是明年,我們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一定要牢記總書記囑託,更加堅定紅色文化自信,忠誠履職、求真務實、擔當創新,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魅力彰顯好,用紅色文化聚合起堅定「四個自信」的磅礴偉力,為實現偉大夢想凝神聚氣、鑄魂固本,讓紅色江山代代傳!

  (作者彭勃系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用中華傳統文化涵養學生們的心靈,推進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社會活動聯動育人;促進「四史」學習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有效融合;打造城建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天津城建大學多點布局、多措並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打出立德樹人「組合拳」。
  • 白銀有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讓紅色土地熠熠生輝
    【鋁道網】紅色基因、紅色土地、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初心所在和革命傳承,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均因「紅色」而典藏了歷史,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均因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新時代,為靈魂注入紅色基因
    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靈魂,要求黨員幹部擔起帶頭之責,體現于堅定信念、維護核心、踐行使命的生動實踐之中。本期「修養視點」的三篇文章,從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和讀者交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黨員領導幹部只有牢記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才能不忘初心,秉承先烈之志、高舉信仰火炬,才能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牢記使命,矢志奮鬥。
  • 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忠誠警魂
    近年來,梅州公安立足梅州市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的豐富紅色資源優勢,全力推動「紅色工程」建設,挖掘考證紅色警史、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加強黨性錘鍊和革命傳統教育擺在重要位置,讓民警得到心靈洗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工作,在戰疫情、懲犯罪、保平安、護民生、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紅色基因傳承、脫貧、國際市場拓展、科研環境和文化、綠色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建平、王昕偉認為,新時代,只有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在這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我深知:只要有黨組織和黨員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傳承紅色基因對老師十分重要,對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 用紅色文化築牢立德樹人之魂
    內容摘要:今年5月,常州大學精心組織首次「紅色五月 鑄魂育人」系列活動,旨在打造具有常大特色的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此舉也是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今年5月,常州大學精心組織首次「紅色五月 鑄魂育人」系列活動,旨在打造具有常大特色的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此舉也是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重要舉措。
  • 紅領行動|龍巖市委宣傳部:傳承紅色基因 爭當紅土先鋒
    ◆ 機關黨建「先鋒」工程之四十六 ◆ 龍巖市委宣傳部: 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土先鋒 龍巖市委宣傳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創建「紅土先鋒」模範機關、「紅色宣講」進基層、「紅色黨史」培訓、「紅色年輪」政治生日、「紅色黨課」評選的「五紅」行動,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土先鋒」主題活動,努力在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 北京石景山:堅持從嚴治黨 傳承紅色基因 積極探索非公黨建新途徑
    只有解決「兩張皮」問題,才能提高企業家對黨的「三個自信」,黨在非公企業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三)傳承紅色基因,是解決黨建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有效途徑。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黨建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有效途徑和最佳辦法是什麼?黨的軟實力和正能量如何體現?如何將黨的軟實力和正能量轉化成為非公企業主動開展黨建工作內生動力?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葉義斌攝/光明圖片文化遺產是先人創造並遺留下來的文化成就、寶貴財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延續、生生不息的內在脈絡與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 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開展紅色之旅,傳承紅色文化
    劍夫故裡,紅色味濃;仁善城頭,澎湃激昂;眾人山上,青鬱蔥蘢。9月2日上午,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腰古鎮武裝部組織腰古中學新生國防綜合實踐暨「城頭紅色之旅」活動走進革命老區城頭村。在城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該鎮傑出鄉賢李斌結合自身經歷,與新生學子們分享了心路歷程、成長體悟和人生目標,與現場師生重溫了城頭村史、紅色傳統和劍夫精神。
  • 海報時評丨讓紅色基因傳承有支點有抓手有實招
    《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闡發、展示利用、教育普及、傳播交流;每年七月為紅色文化主題月,在全國首次建立重點群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機制;首次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
  • 濱海:傳承紅色文化凝聚奮進力量
    濱海紅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非常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蘊含著革命先輩聽黨指揮 、熱愛人民,精忠報國、奮鬥犧牲的鐵軍精神。帶著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記者隨後分別探訪了其他幾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革命遺址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濱海境內以烈士命名的鎮村共有20多個,紅色遺址40多處,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個。尤以正紅鎮顧正紅故居、天場鎮紅色文化紀念館、八灘鎮王橋戰鬥烈士陵園以及縣和平公園烈士紀念館最為出名。
  • 周長勝:以紅色革命情懷 打造紅色文化基地
    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供圖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承辦的系列主題直播節目《聽見河北文創的聲音》於6月19日-7月8日與大家見面,總計4期,將在冀雲·融媒體平臺、長城24小時新聞客戶端、抖音App等同期播發。  當文創產品遇到紅色文化,如何藉助紅色基因更好傳承?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
  •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圓滿舉行
    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 11月22日-24日,由福田區人才工作局支持指導,福田區社會組織總會主辦的「走進大埔蘇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行」活動在廣東大埔縣圓滿開展。
  • 傳承紅色基因 築牢紅色根基
    構建孩子們堅定理想、不忘初心的精神坐標 在許多人的眼裡,和平日久,戰爭已經遠去,槍林彈雨中的衝殺與戰火硝煙裡的吶喊,不過是一段段消逝的往事,如黑白的底片,雖有顯影,卻在時間的塵封中慢慢褪色。
  • 廣東開展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志願宣講行動
    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佳茵)12月19日,廣東省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志願宣講行動正式上線,該活動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聯合主辦,廣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 傳承紅色基因 抗美援朝老兵走進校園
    中新網山西新聞11月30日電 (高瑞峰 陳霞) 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歷史的積澱,是歷史真正厚重之所在,植根於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於一代一代人不懈奮鬥的事業中。活動現場,兩位老人唱響了《鐵道戰士修路歌》;學生代表為兩位老人送上精心準備的剪紙畫、書法作品。其中,兩張剪紙畫以鴨綠江為背景,分別以賈振鑫、呂良為主體。當日,在聽取兩位老人的故事後,學生們紛紛分享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