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劉振甲:發展「梨產業」拓寬致富路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循環 蓋銳

劉振甲是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駐順和村第一書記。自入駐以來,他牢記使命,積極作為,緊緊圍繞群眾所盼所想,用一項項惠民實事溫暖民心。

入駐順和村以後,劉振甲便立即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與村民「嘮家常」「掏心窩」,面對面的了解村民所想、解決老鄉所需。通過走訪調研,劉振甲了解到村民想種植梨樹,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過與村「兩委」商議確定後,劉振甲主動聯繫濟軍生產基地果樹專家現場為大家講解果樹種植技術,並協調資金2萬元,為村民購買肥料1噸、梨樹苗4100棵,既降低了村民種植梨樹的成本,也能夠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完成78畝高品質梨樹種植,每畝預計增收1500元以上。

梨樹種下了,可如何保證成活率?尤其是對於剛種下的梨樹苗來說,一旦缺少就會影響成活率。為此,劉振甲積極與村「兩委」想辦法找路子,先後兩次為順和水庫蓄水2萬餘方,有效解決了灌溉用水,保證了果樹的成活率。同時,考慮到水庫周圍沒有安裝護欄給村民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協調單位資金5萬餘元,用於安裝高標準水庫護欄186米,消除風險隱患,保障了村民安全生產。疫情防控期間,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了保障疫情期間村裡的物資需求,他協調活動板房1處、消毒液650公斤,體溫槍2支,手套20副等用於村裡的防疫工作,得到群眾的好評。同時,今年以來,劉振甲先後協調價值1.5萬元的生活物資,走訪慰問老軍人、老黨員、留守兒童、殘疾人、貧困戶等,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既然組織安排我們下派幫扶,我們就要帶著一份真誠實意,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初心、職責、使命。」劉振甲說。

相關焦點

  • 袁永鵬一行到河口區調研鄉村振興和油地幫扶共建工作
    4人到河口區調研鄉村振興和油地幫扶共建工作,河口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陳桂林,河口區委常委、市直下派駐河口區工作隊隊長田治宏,河口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王峰,河口區油地融合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薛傳剛等同志陪同調研。
  • 魅力大櫻桃帶「紅」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服務隊助力槐樹莊村集體經濟...
    服務隊員查看櫻桃苗木裝車情況 服務隊員在苗木基地查看苗木長勢 膠東在線12月4日訊(通訊員 於佳禾 王保振) 產業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煙臺臧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結合村莊實際,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要讓我國廣大農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把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需求的產業與相應的二、三產業融合起來,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稟賦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差異化發展中形成穩定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目前產業園區發展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多個,年產鮮菌菇 10000餘噸, 優質菌種500萬斤左右。
  • 一根地瓜藤 連著一條鄉村產業振興路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3月23日上午,萬寧市東澳鎮英宅坡村澳沙地瓜種植基地前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收景象,以「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澳沙地瓜體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萬寧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會長、海南萬寧天海藍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名忠介紹,東澳鎮地處沿海,經實地調研發現,其地區特有的鹽鹼沙地適合種植地瓜,種出來的地瓜色澤鮮豔、無筋無絲、口感細膩,軟糯香甜。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
  • 鄉村振興看韶關,揭秘這些鄉村「高顏值」的奧秘
    事實上,瑤塘新村只是韶關大興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始興縣紅梨村鄉村旅遊發力,南雄市靈潭村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仁化縣長壩村柚果飄香,翁源縣蘭花產業園勃發生機,翁源縣青雲村一村一品帶領村民致富……日前,《南方》雜誌記者走進韶關各市縣的鄉村田間發現,韶關正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田疇沃野正舒展出一幅幅美麗的新畫卷。
  • 【這是我的村】當仁不讓要屬「梨」—良王莊鄉羅閣莊村致富路
    勤勞的羅閣莊人憑著自己的一套「致富經」讓一株株普通的梨樹成了各家各戶的「搖錢樹」,更讓羅閣莊的梨成了「優質梨」的代名詞,成為了靜海區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之一。提升產業品質 打造區域品牌「打鐵還需自身硬」。
  •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拓寬三農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大戰略。2019年,浙江銀保監局結合銀保監會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加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明確加大鄉村振興金融資源投入,以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為抓手,督促銀行機構結合實際制定信貸計劃,拓寬三農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 感知山東|朵朵紅花向陽開 花香鋪滿致富路
    韓書記已經63歲高齡,已經是幹了32年的「資深書記」,但是韓書記沒有選擇「躺在功勞簿」,而是用已日漸單薄的身軀扛起帶領人民致富的使命。「發展集體經濟,帶著群眾致富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的責任」韓書記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賣花的收入都歸村集體所有,我們算了算第一年可能產量稍微低一些,也得突破15萬元以上,村民按每天來打工,每天收入90元,按10天算的話,平均一個人增加900塊錢。」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特殊時期,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務必要瞄準產業發展的政策施力點,按照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拓展延伸,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王攀:注入鄉村振興人才「活水」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才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工作、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建設美麗農村的主力軍,要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向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強化人才回引,激活「增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人」的要素必須先活躍起來。「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圍繞五個主題 助力鄉村振興
    自湖北省江陵縣委縣縣政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戰略以來,湖北省江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履行部門職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打造綠色家園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近年來,江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大力開展村莊綠化美化。
  • 把力用在要害處 把勁使在刀刃上——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精準施...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1日訊(記者 亓超 通訊員 崔明)「萬名幹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四隊助力鄉村振興全面開花,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戰場,他們躬身入局、勇於擔當、精準施策,同樣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心系基層群眾、情牽抗疫一線的感人篇章。
  • 花都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活水」引入特色小鎮
    11月25日,花都區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產融對接會在赤坭鎮瑞嶺村召開。本次會議旨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推動綠色金融機構積極加強與赤坭鎮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涉農企業對接,建立綠色企業和項目信息庫,收集整理綠色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建立綠色金融機構和綠色產業項目的直接溝通渠道。
  • 大倉新路 井岡山市荷花鄉大倉村鄉村振興小記
    三年來,吳小平帶著鄉親們探索出一種鄉村文化生態旅遊新模式。大倉村也由此大變、蝶變。90多年前,一場「大倉會見」,變「鴻門宴」為「同心宴」;90多年後的今天,荷花鄉大倉村也從「大倉會見」的紅色歷史走出一條繼往開來的新路來。「大倉新路」新在哪?日前,我們跟隨荷花鄉黨委書記吳小平的腳步,全景解碼「大倉新路」。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梁瀟 通訊員 陳甜甜 李巖報導綠色蔬菜產業是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明確要培育的八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