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循環 蓋銳
劉振甲是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駐順和村第一書記。自入駐以來,他牢記使命,積極作為,緊緊圍繞群眾所盼所想,用一項項惠民實事溫暖民心。
入駐順和村以後,劉振甲便立即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與村民「嘮家常」「掏心窩」,面對面的了解村民所想、解決老鄉所需。通過走訪調研,劉振甲了解到村民想種植梨樹,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過與村「兩委」商議確定後,劉振甲主動聯繫濟軍生產基地果樹專家現場為大家講解果樹種植技術,並協調資金2萬元,為村民購買肥料1噸、梨樹苗4100棵,既降低了村民種植梨樹的成本,也能夠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完成78畝高品質梨樹種植,每畝預計增收1500元以上。
梨樹種下了,可如何保證成活率?尤其是對於剛種下的梨樹苗來說,一旦缺少就會影響成活率。為此,劉振甲積極與村「兩委」想辦法找路子,先後兩次為順和水庫蓄水2萬餘方,有效解決了灌溉用水,保證了果樹的成活率。同時,考慮到水庫周圍沒有安裝護欄給村民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協調單位資金5萬餘元,用於安裝高標準水庫護欄186米,消除風險隱患,保障了村民安全生產。疫情防控期間,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了保障疫情期間村裡的物資需求,他協調活動板房1處、消毒液650公斤,體溫槍2支,手套20副等用於村裡的防疫工作,得到群眾的好評。同時,今年以來,劉振甲先後協調價值1.5萬元的生活物資,走訪慰問老軍人、老黨員、留守兒童、殘疾人、貧困戶等,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既然組織安排我們下派幫扶,我們就要帶著一份真誠實意,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初心、職責、使命。」劉振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