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12-06 邯鄲V視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河北魏縣扶貧產業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

現在,正是蘑菇高產的時候。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據了解,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建於2017年,由魏縣福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魏縣通祥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聯建,擁有平菇、白靈菇、猴頭菇、羊肚菌等十幾個品種種植技術,其中平菇連續3年榮獲河北省優質品種。目前產業園區發展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多個,年產鮮菌菇 10000餘噸, 優質菌種500萬斤左右。

魏縣院堡三家扶貧產業種植園區種植新鮮

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負責人苗銀德告訴記者,院堡三家扶貧產業園,地面積1300餘畝,現在平菇已經大量上市,一個棚能產四萬斤蘑菇,產值六萬塊錢左右,在這上班人數有1000多人,現在銷路非常好,準備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建。

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採取「龍頭企業(公司)+村級組織+建檔立卡戶(農戶)」的帶貧模式,既拉動了更多農戶參與食用菌種植,也壯大了產業規模,助農脫貧增收。目前通過該種植模式,實現了386戶貧困戶產業全覆蓋,轉移貧困勞動力358人就業,每名貧困勞動力年穩定增收可達10000元以上,帶動全鎮1500多戶群眾就業致富增收。

園區的工人正在採摘鮮蘑菇

據了解,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的建成,不僅帶動了全鎮的產業發展,助推了貧困戶的穩定脫貧,更加有效的鞏固了脫貧成效。今後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發展食用菌種植全鏈條產業。目前已與北京優木源農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擬佔地100餘畝 投資1.2億 ,建成食用菌加工項目。加工蘑菇幹、 蘑菇醬 、幹菇等即食產品,該項目建成後 ,可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預計年總產值達億元以上 ,年創利潤3000多萬元,填補魏縣把食用菌加工成即食產品的空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院堡鎮蘑菇產業快速發展,產量迅速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效益大幅增長,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促就業 穩增收 湘潭縣扶貧車間「拓寬」群眾致富路
    紅網湘潭縣分站1月4日訊(記者 楊建)為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崗位,湘潭縣不斷強化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能力,把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深度融合,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切實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
  • 茭白鮮嫩脆爽受歡迎 液氮速凍機鋪開增收致富路
    如今,在許多地方,茭白已成為造福群眾的「致富菜」,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而液氮速凍機在保障茭白產品原有營養、色澤、風味和新鮮品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吃上新鮮、脆爽、原汁原味的茭白產品。  一提到茭白,讓人不由地想起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詩句;蘇軾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而詩中的「雕胡」、「菰」,就是茭白。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隴東報記者 李建強 近日,記者來到寧縣早勝鎮西頭村大地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花椒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一簇簇紅色的花椒綴滿枝頭。微風拂過,椒香撲鼻,花椒樹下,群眾正忙著採摘成熟的花椒,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我們合作社2017年栽植了1290畝花椒,花椒有大紅袍系列的5個品種,每畝可以生產300斤至400斤幹椒,每斤按照市場價50元,每畝可以收入2萬元。」合作社負責人張斌一邊採摘花椒一邊說。
  • 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在學習綠橙種植的過程中,張鋒發現果園中有一小片百香果園。就是這片小小的百香果園,再一次打開了張鋒心中的創業大門。  為了儘快熟悉業務,張鋒潛心學習百香果種植技術。經過一年的沉澱,張鋒與海南妍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文羅鎮打造出佔地70畝的妍霖百香果種植基地,帶著村裡的貧困戶種植百香果,精準扶貧,助農增收。
  • 太白王家堎鎮:發展蜜環菌 拓寬致富路
    近年來,王家堎鎮結合地域特色,精心布局產業發展架構,大力發展蜜環菌菌種生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張芳告訴記者,近期,他們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蜜環菌菌種生產,雖然銷售要比往年遲,但收入並沒有受到影響,20萬瓶按現在市場價計算,要收入40萬元左右,她打算這一批蜜環菌菌種銷售完,計劃再生產20萬瓶。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凸屯村是我鎮以前的深度貧困村,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也不方便,基本上都是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自從江夏華茗中藥材有限公司入駐之後,流轉土地和山林1702餘畝,發展種植竹節參、丹參、川烏、白朮等名貴中藥材700餘畝,林下套種了300多畝的七葉一枝花和竹節參,今年新增林下中藥材種植702畝,帶動了3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成了群眾的「金主」,而四通八達的道路理所當然的成了群眾的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近年來沙坪垻區回龍壩鎮和中梁鎮,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鼓勵農民自願、有償地依法流轉土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農業為基礎、以農耕文化為內涵,以鄉村旅遊為促進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近年來,宕昌縣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和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來抓,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工人盛裝中藥飲片 金奉乾攝「今年我公司與宕昌中藥材主要產區的5個鄉鎮38個合作社籤訂中藥材訂單收購合同共3.1萬畝,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 荔波縣石板村「三抓三促」拓寬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荔波縣甲良鎮石板村緊扣「1 5 N」產業發展格局,採取「三抓三促」舉措,拓寬致富產業鏈,破解「有資源難變現、有產業缺效益」的難題制約,實現貧困發生率從25.8%下降到1.08%。抓好「樹上摘金 」,力促刺梨「枝頭報喜」引進荔波縣花紅原生態刺梨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生態刺梨產業,採取「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化零為整」將5000餘畝荒山變「金山」,以基地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86戶(其中貧困戶24戶)月增收1000元以上。今年,預計可產鮮刺梨果500噸,帶動生產加工刺梨乾、刺梨汁等周邊產品,年產業收益將突破200萬元。
  • 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家住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的敖學安,他並非貧困戶,卻心繫貧困戶,助力脫貧事,一門心思探索產業脫貧路。敖學安是當地有名的白芨種植大戶,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在歹墨村主導成立了羅平縣馬街鎮興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位於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氣候特別適宜白芨生長。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
  • 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產業選對頭,小康有盼頭。近年來,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利用「支部+市場主體+產業+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荒廢土地,引導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中來,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正在基地務工的江群芳今年68歲,體弱多病的她和老伴兒沒有收入來源,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 河口區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劉振甲:發展「梨產業」拓寬致富路
    自入駐以來,他牢記使命,積極作為,緊緊圍繞群眾所盼所想,用一項項惠民實事溫暖民心。入駐順和村以後,劉振甲便立即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與村民「嘮家常」「掏心窩」,面對面的了解村民所想、解決老鄉所需。通過走訪調研,劉振甲了解到村民想種植梨樹,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收購點開秤收購當天,門口排滿了從各個村居前來賣桐果的群眾,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油桐收購,喜悅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同時,雅江鎮還與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按照油桐生果保底收購價0.5元/斤,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就隨市場價格增長而增長,切實保證了油桐的銷路。
  •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陸軍 通訊員 張安軍近日,「渭源一人擬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網絡消息不斷刷屏,在渭源縣引起廣泛關注。祿剛是渭源縣鍬峪鎮鍬峪村貧困戶,全家有4口人,妻子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女兒就讀於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小兒子就讀於鍬峪中學。2017年5月,祿剛搭乘東西部晉渭勞務扶貧協作專列到福州「撈金」,在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當起了一名普通裝卸員。
  • 雙城鎮:小小娃娃菜託起增收大產業
    公司依託當地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大等先天條件發展露地蔬菜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提高了農村就業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我老公在新疆,家裡顧不上,這(邊)工資月月發到手,對我家幫助挺大的,每個月最起碼手裡還有個零花錢。」
  • 泗洪金鎖鎮:「小蝸牛」爬出致富產業路
    今年34歲的村民蘇娟,是江蘇省泗洪縣金鎖鎮小有名氣的白玉蝸牛養殖戶,她從一個零經驗的蝸牛養殖生手逐漸成長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蝸牛養殖大戶,並且將蝸牛的養殖產業鏈延伸,成立了一家集蝸牛養殖與培訓、科教觀光、收購、加工、銷售和研發為一體的農業企業,使蝸牛養殖成為帶動金鎖鎮乃至周邊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 中國電建:真情灑熱土 鋪平致富路
    一腔真情灑熱土,雙手鋪平致富路,和劍川人民一道斬斷窮根,邁向欣欣向榮的好日子。  精準識別「析貧情」  助力劍川縣精準脫貧,精準識別、全局謀劃是第一步。  劍川縣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全縣18.4萬人、391個自然村,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橫斷山脈的高嶺深谷裡。
  • 「家門口靈活就業」小小箬葉加工廠為婦女拓寬致富路
    又到了箬葉採摘的時節,在光澤縣司前鄉箬葉加工廠可以看到,一捆捆的箬葉擺滿了一地,甚至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沁人心脾的箬葉清香,60餘名婦女正在忙碌著分揀、打包箬葉,按照大、中、小三個不同等級分類,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分揀後便送入烤房進行烘烤,成品將送往浙江、上海等地。「只要有空閒,隨時都可以去加工廠上班,又可以兼顧家庭。」一位大姐高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