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2020-11-25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夏一仁 張曉峰) 近日,在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雅江鎮正值油桐收購季節,由於新栽的油桐樹逐漸進入盛產期,今年的油桐產量大幅增加。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12月12日在雅江鎮了解到,從今年11月份開始,該鎮聯合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對已成熟的油桐果進行集中收購,價格為0.5元/斤,截止目前已收購200噸。收購點開秤收購當天,門口排滿了從各個村居前來賣桐果的群眾,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油桐收購,喜悅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

油桐花開 張曉峰 攝

「以前,桐果都是背到街上零零散散地賣,現在好了,有專業的公司負責來收,不用愁賣不掉,」雅江居委會德隆組的貧困戶雷全珍手裡拿著賣桐果賺的錢笑得一臉燦爛,「我還在油桐樹下種了點包穀,這下荒地真的變成錢了,我兩個老今年多有了400元的收入,太感謝黨和政府了。」

「秀油」是秀山自治縣特產,在該縣已有200多年的種植生產歷史,其優良的防腐性能,市場前景好。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同時,雅江鎮還與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按照油桐生果保底收購價0.5元/斤,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就隨市場價格增長而增長,切實保證了油桐的銷路。

「雅江鎮發展的4萬畝油桐,帶動我鎮466戶建卡貧困戶種植,實現了貧困戶發展產業『全覆蓋』,為他們脫貧後能有產業發展收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雅江鎮黨委書記付訓剛說,「油桐容易種植,管護成本低,對勞動力需求少,便利農戶尋找第二種增收途徑。同時,還可以發展林下經濟,效益明顯。」

付訓剛數據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在脫貧攻堅期間,不管在油桐基地務工,還是農戶自己種植油桐方面,都是優先滿足建卡貧困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獲悉,雅江鎮今年在紅星、江西、響鼓三個村實施退耕還林工程3480畝,在雅江居委會、江西、小貴德、桂坪四個村(居)實施退耕還林後續產業3000畝,全部用於種植油桐。目前,該鎮已建成千畝油桐種植示範基地10個,種植大戶7戶,全鎮6個村(居)種植有油桐樹4萬餘畝,並初見成效。

雅江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進入盛產期後,每畝收益按照3000元計算,可實現年收益1.5億元以上。此外,雅江鎮還將加大油桐產業的後續開發利用,通過舉辦「桐花節」等,將油桐產業融入大邊城旅遊,打造生態型、低碳型、觀光型綠色綜合產業,打造油桐產業鏈,為當地農戶鋪就一條長期產業致富路。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安福油桐為林農增收700萬
    安福油桐為林農增收700萬 發布時間:2009-12-08 08:24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王權、彭正慶、彭小林)日前,筆者在安福縣彭坊鄉看到,只要是有油桐林的地方,就有林農手提蛇皮袋撿收油桐籽。
  • 【脫貧攻堅看廣西】多種產業助脫貧 美麗鄉鎮忙致富
    地處於「南寧盆地」東南部的邕寧區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邕寧區的老百姓們帶來各種產業,在打造「美麗廣西,宜居鄉村」的同時,推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脫貧。下一步,那皮坡將依託苗木基地,發展種植綠化苗木,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並結合旅遊、觀賞、採摘等,發展種植花卉,蔬菜、水果,生態養殖、農家樂項目等,以實現農民增收,早日脫貧。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永吉縣為答好「五年脫貧攻堅收官卷」,做好「疫情災情防控加試題」,突出「三個能力」即基層組織戰鬥力、貧困人口內生力、脫貧攻堅保障力,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下足「繡花功夫」,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 【脫貧攻堅】土家大寨村古風猶存:守著「靜土」 念好「山」字經
    走進重慶秀山自治縣清溪場鎮大寨村,一座依山而臥的自然村落浮現眼前,讓人沉浸到這樣的詩情畫意中。記者本月跟隨「武陵山鄉美·齊力奔小康——聚焦重慶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民族團結進步新風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土家大寨村,眼前一幢幢保持完整的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古樹高大蒼翠,小橋婉約玲瓏,古橋、古井穿插其間,閒庭靜院古風猶存,叫人樂不知返。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普格立足區域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帶動,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4個,培育30.3萬畝農業林業特色產業;強化勞務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積極輸轉貧困勞動力,促進貧困群眾務工就業增收;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扶貧產業培育,引進企業開展農產品包裝銷售,通過電商平臺、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等方式,大力推進消費扶貧促農增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庫倫旗:養殖專業合作社 助農增收底氣足
    近年來,庫倫旗把產業促脫貧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以規模養殖經營為依託,通過養殖合作社託管代養分紅、吸納就業,不斷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張興龍是扣河子鎮酒局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三口人。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亮相央視
    貴陽網訊 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行長話題】同頻共振 推進新疆高質量脫貧攻堅
    時點特殊,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節點;形勢特殊,新疆仍有10個貧困縣未摘帽,559個貧困村未出列,佔全國比重分別為19.2%和50.2%,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後續工作難度;區情特殊,脫貧攻堅對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政治意義凸顯。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同時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成立社會扶貧指揮部,把「萬企幫萬村」行動納入脫貧攻堅整體規劃統籌考慮,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於2020年4月、6月組織開展了統一戰線助力決戰脫貧攻堅「六個一百」——發展百個產業項目和「凝聚非公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組織137個產業幫扶實施主體和137名非公代表人士,與111個貧困村和137戶邊緣戶、特殊困難群體結對。截至目前,已組織實施產業項目121個,其中發展產業面積4萬多畝,結對走訪貧困戶137戶,落實幫扶措施65項,工作進展良好。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致富路!  「去年已採摘6至7茬,實現畝均淨收入2500元!」對甘肅省鎮原縣孟壩鎮峁合村村民王跟科來說,種菊花能有這樣好的收入出乎他的意料。  58歲的王根科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開始種植萬壽菊。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本報訊 (記者 趙相康)12月26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獲悉,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彭清華要求當地黨委政府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配套,多措並舉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生活、實現新發展。  點位:昭覺縣、美姑縣  位於昭覺縣支爾莫鄉的阿土列爾村是全國關注的「懸崖村」。  13日一早,彭清華乘車近3個小時來到阿土列爾村山腳,與在柑橘園內勞作的果農親切交談。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歷史交匯期,貴州正以奮進的姿態續寫新時代新篇章。具體報導如下:去年11月23日,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的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66」到「0」的背後,蘊藏著貴州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的奮鬥密碼。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沈從文筆下美得讓人心痛的天堂,找到了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開到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也讓貧困戶看到了脫貧新希望。近年來,沅陵縣委著力實施「五+五」產業體系助力脫貧攻堅。即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水利水電、電子信息、碣灘茶業、生態文旅「五大百億產業」,積極推進糧油作物、林藥果蔬、畜禽水產、特產加工、電商物流「五大配套產業」。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項目、一戶一產業工人」,興辦「扶貧車間」和特色產業園區。
  • 圖說金沙脫貧攻堅故事(四)
    圖說金沙脫貧攻堅故事(四) 發布時間:2020-12-01 13:23:13   作者:金沙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金沙縣融媒體中心 2020
  • 天津南開:魚漁同授,舉全區之力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
    引入天津大行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製作了《少年登巴的故事》,以動漫形式講好藏族經典故事,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二是拓寬渠道,以就業保脫貧。南開區與受援縣一起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幫助群眾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僅今年以來,就通過產業帶貧5250人,通過44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519人。他們還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讓他們掌握髮家致富技能和創業本領,已經有167人實現創業。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目前產業園區發展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多個,年產鮮菌菇 10000餘噸, 優質菌種500萬斤左右。
  • 農村道路助力宜賓屏山脫貧攻堅駛入快速路
    ,隨著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李佔川宣布自駕遊車隊發車,自駕遊車隊從金通廣場出發,在遊覽壯美河山的同時,感受著貧困山區農村和貧困群眾自脫貧攻堅以來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夢想通途,路在腳下近年來,屏山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傾力幫扶下,著力聚焦「兩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