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21-01-21 中國甘肅網

  圖為 大棚韭菜豐收 王鑫攝

  仲冬時節,寒意襲人。在瓜州縣三道溝鎮東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生錄家的圈舍裡,牛羊的叫聲此起彼伏,個個膘肥體壯,吳生錄正忙著為他的「寶貝」添加飼料。

  現年63歲的吳生錄,家裡有2口人,僅靠著種植17畝地維持生活。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吳生錄說,今年,他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幫扶幹部的建議,將養牛作為發展新路子,調引了2頭西門塔爾牛,大力發展養殖業。

  「買這一頭牛就得13000元,政府每頭還給補貼5000元,再養一段時間就能產犢了。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羊只已經擴繁到20多隻,明年最少能擴繁到40來只,前段時間賣了些,每隻賣了1000元左右,加上苜蓿、茴香、制種花卉這些地裡的收入,今年能掙4萬元左右,這讓我致富增收奔小康信心滿滿。」吳生錄說。

  在脫貧攻堅中,瓜州縣三道溝鎮咬定產業扶貧不放鬆,將產業培育作為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針對扶貧戶文化素質偏低,調引「扶貧羊」不會養、不願養等各種問題,鎮上結合「三變」改革,採取「企業+農戶」模式,將「扶貧羊」交給企業託管,進行入股分紅,減少貧困戶養殖風險,保障貧困戶獲得穩定收益。同時鼓勵引導能養殖,會養殖的貧困戶加入「農業保險」,切實降低養殖風險,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近年來,瓜州縣引導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增收產業,形成了以種養業為主導,光伏、勞務、電商、資產收益、五小產業為補充的多元富民產業體系。全縣移民鄉鎮枸杞面積達到8.7萬畝,累計修建日光溫室1761座,鋼架大棚803座,扶持貧困群眾調引基礎母羊6.1萬隻、基礎母牛5200頭、基礎母驢500頭,修建暖棚圈舍5405座、規模養殖場6個。精心打造產業鏈高度聚集、功能有機融合的現代扶貧產業示範園28個,7家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全縣7527戶貧困戶建立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勞務收入+N」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園區務工賺「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訂單種植得「現金」,在全產業鏈上實現多元化增收。

  通訊員 朱丹丹 王鑫 李宗琛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中國的脫貧智慧】畫說甘南綠色脫貧 把黑暗擋住 把陽光留下——記永昌縣禁毒警察史仲軍 武都花椒有一個時節叫做摘椒時節 河西孜然燒烤界的「靈魂工程師」 冬春遊天水探尋祖脈文化體驗滑雪溫泉 路好產業興 臨夏州廣河縣建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 臨夏州廣河縣: 鄉村旅遊串點成線 一路看盡「新馬太」 【飛閱甘肅】張掖平山湖大峽谷:丹山赤壁披銀紗

相關焦點

  • 瓜州:不負韶華拔窮根 只爭朝夕奔富路
    全縣13個農村鄉鎮中,建成6個移民鄉鎮,33個移民村,從此,瓜州縣成為全省十七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酒泉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移民之初,群眾吃糧靠救濟,生活靠低保,生產靠貸款,極度薄弱的農業設施,嚴重板結鹽漬的土地,難以形成穩定長效的增收產業。生態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欠帳、群眾生活困難、脫貧信心不足成為橫亙在瓜州面前的「攔路虎」。
  • 瓜州:櫛風沐雨七十載 砥礪前行鑄輝煌
    瓜州成為全省最大的移民縣,也使瓜州成為酒泉市最大的貧困縣,瓜州從此戴上了甘肅插花型貧困縣的帽子。隨著大量移民的遷入,移民群眾吃糧靠救濟,生活靠低保,生產靠貸款,極度薄弱的農業設施,嚴重板結鹽漬的土地,難以形成穩定長效的增收產業。生態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欠帳、群眾生活困難、脫貧信心不足成為橫亙在瓜州面前的攔路虎。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初心難忘康莊夢,百姓須知領袖親。  願以脫貧留善志,能同致富帶鄉鄰。  攻堅五載終於勝,萬朵鮮花送眾賓。  脫貧成就百年夢,致富掃除千裡塵。  大國良籌笑賢士,神州善政獻黎民。  小康社會空前喜,盛世家園萬象新。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薊天攜手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自2017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薊州區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交流培養、扶貧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層面、多領域,給予天祝縣大力支持和幫助,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天祝藏區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華池老區人民同心戰貧、合力攻堅,書寫下脫貧攻堅的喜人成績。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革命老區華池脫貧攻堅工作紀實華池,地處陝甘交界,在中國革命史上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13日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為華池縣脫貧攻堅提供了清晰的目標。華池牢牢把握「脫貧致富」這一目標,以精準的視角審視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思維謀劃扶貧開發,以精準的措施推進扶貧開發。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據盛瑞生透露,「三村工程」目前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人類減貧史奇蹟,其中出現了不少原創性、獨特性的舉措。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
  • 張啟源:感恩扶貧,脫貧後引領本村群眾致富的土家漢子
    傾注豪豬養殖的張啟源 「感謝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讓我父母醫療有了保障,看病不再難、不再貴。」28歲的張啟源向筆者傾訴他的感恩之情。早年畢業於湘西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啟源,懷揣致富夢來到東部沿海地區,想用自己所學的數控專業技術大展身手。在上海一加工中心做過汽車模型,後又輾轉到浙江寧波一家數控車床加工企業上班。 2015年,因在家的父母年老多病,無人照顧,自己在外務工的薪資偏低,張啟源選擇了返鄉創業。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王玲攝  今年,吳永太在鎮上的扶持引導下,在蜜瓜扶貧產業園區種上了12座鋼架大棚蜜瓜。「村社合一」的「紅利」,讓吳永太看到了新希望,對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吳永太所說的蜜瓜扶貧產業園區位於瓜州鎮三工村二組,該園區立足蜜瓜產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緊盯促農增收、助力脫貧,依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強力推進蜜瓜產業的規範化、合作化、高效化進程。
  •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2020-10-21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 阿拉善右旗:「駝」起小康夢
    阿拉善右旗立足旗情實際,依託資源稟賦,將發展駱駝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持續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駱駝產業發展引領脫貧攻堅的新路子。阿拉善右旗《依託特色優勢資源 打造富民強旗產業》入選「全球減貧案例」,榮獲最佳案例獎。
  • 為脫貧注入「鐵元素」 破譯致富「小康密碼」
    這裡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河南省欒川縣的重點旅遊景觀項目——新南村鐵路小鎮。河岸邊,遊客三兩成群,或垂釣,或在列車餐吧裡喝咖啡。小孩子車上車下嬉戲玩耍,嬉笑聲與鳥鳴聲、流水聲交織在一起。(經濟日報)  這樣一幅欣欣向榮的畫面是村民們在10年前不敢想像的。耕地稀少、交通閉塞、產業落後的深山區形象使欒川在早年間戴上了「重點扶貧」的窮帽子。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份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幫扶冊亨,整縣脫貧。在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中國聯通立下「軍令狀」。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 光伏扶貧拖起穩穩的幸福 運鴻集團光伏產業照亮百姓致富路
    田家鎮的村民劉輝指著自家智慧蔬菜大棚興奮地對記者說。王書記飽含深情地一一列舉了光伏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的事跡,對這個扶貧項目表示了極大的肯定。光伏項目延伸的子扶貧項目包含了就業扶貧、農產品消費扶貧,這是產業扶貧積極探索出的積極成效,一切目的就是讓貧困戶的收入來源增多,收入資金穩定。
  • 鏗鏘前行 昂首闊步奔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走區縣系列報導之洪雅縣篇
    轉換模式 讓腰包鼓起來脫貧只是起點,致富奔康才是目標。怎樣確保脫貧不返貧,帶領群眾奔小康,洪雅縣開啟了探索之路。11月18日,位於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的四川省雅雨露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茶香中,前鋒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玉霞和工人們忙碌在生產線上。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右旗:讓農牧民依「駝」致富
    阿右旗在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把駝產業作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來抓,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讓一大批農牧民及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一大早,居住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張明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奶。
  • 牽住產業扶貧「牛鼻子」——廣西賓陽脫貧攻堅一線觀察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賓陽縣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讓更多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通過駐村第一書記陳星河了解到相關幫扶政策後,鄧德威回到了家鄉,希望利用自己掌握的種養技術打開一片天地。經過調研,他在2018年10月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460畝種植泰國紅寶石青柚、釋迦、火龍果等作物,並養殖蛋雞等。
  • 中國電建:真情灑熱土 鋪平致富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作為水電行業排頭兵,中國電建積極扛起責任,無懼艱險,來到劍川,紮根劍川,把劍川縣當家鄉,把劍川人民當親人。一腔真情灑熱土,雙手鋪平致富路,和劍川人民一道斬斷窮根,邁向欣欣向榮的好日子。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編者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心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朝著這一歷史目標,江蘇人民砥礪前行,一路奮進。  扶貧徵途,一個也不能掉隊;小康路上,一個也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