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石海平)12月5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2018年1月,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中國平安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由董事長馬明哲親自設計,創新理念、機制和方式,緊扣「精準」二字,聚焦重點貧困地區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貧問題,打造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的「三村工程」 。
據盛瑞生透露,「三村工程」目前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人類減貧史奇蹟,其中出現了不少原創性、獨特性的舉措。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
培訓致富帶頭人 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盛瑞生在發言中分享了四川涼山懸崖村橄欖油的故事。
今年5月,在黨和政府異地搬遷的好政策支持下,將涼山「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344人,搬進了昭覺縣的安置點新社區,住上了寬敞的大房子,不用再與世隔絕,開始享受比原來好無數倍的醫療和教育。但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擺在村民面前……
村民世代居住在懸崖村,唯一的資產「土地」都在懸崖頂老宅邊上,搬遷下來住在城裡固然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提升,政府除了提供低保支持,也在積極想辦法幫助村民就業,但在這段過渡期裡,地裡種的糧食仍然是絕大部分村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攜手奔小康還有很現實的路要走。
蘇布惹是懸崖村的一個小夥子,也是一位瀏覽量3億人次的網紅。25歲的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而作為家裡的大哥,除了父母外他還有一對弟弟妹妹需要照顧,雖然近年來在國家支持下「藤梯」換「鋼架」,村裡也在懸崖頂種植了油橄欖樹,但這些擔子對於缺少農林專業技術和產業規劃能力的他來講真的太難了,做農活和當導遊賺取的1萬元的年收入根本撐不起這個家。而村裡其他的人如果只依賴種土豆和玉米,一年全家收入也就僅有4000元。
沒曾想,蘇不惹日夜苦思冥想的難題沒多久就迎刃而解。
2018年起,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2019年,某色蘇布惹就和其他三位村民在平安支持下共同作為技術工人前往涼山首府西昌接受「農業種植技術和MAP項目」培訓,在此期間專業講師還把平安幫扶的其他脫貧致富排頭兵案例、創業失敗的反面案例都介紹給他,教他如何汲取成功經驗、避免走彎路。
詳細又實用的線上培訓課程給了蘇布惹前所未有的信心,對於打造油橄欖品牌和銷售,也有了全新的認知。目前,他已經是油橄欖企業懸崖村基地的管理員,負責照顧村裡近200畝的油橄欖樹,通過土地流轉、銷售分紅、勞務務工等方式,他已成為了年收入超過4萬元的「致富帶頭人」,而他的直播事業,也由他最小的弟弟某色傑日來打理。
盛瑞生表示,平安集團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工作,已為全國18個省份78個貧困縣培育3400名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精準覆蓋脫貧攻堅戰場上衝在第一線的扶貧人員,並協調農技專家,為貧困地區產業提供實地指導。
精準扶貧,我們永遠在路上。平安集團希望培養許許多多像蘇布惹這樣的致富帶頭人,讓農村富起來,讓農業旺起來,讓農民笑起來。
「三保」助力 打開扶貧產業的窗口
寧夏中寧枸杞是盛瑞生分享的另外一個扶貧故事。
「世界枸杞在中國,中國枸杞在寧夏,寧夏枸杞在中寧。」近年來健康養生蔚然成風,中寧枸杞市場需求隨之激增,但假冒偽劣等亂象亦隨之出現。
枸杞產業園區投入高成本大,行業本就發展不穩定,有了亂象之後更雪上加霜,好產品因為質量好價格高賣不出去,壞產品充斥市場。對於此類的扶貧項目,盛瑞生表示,平安集團通過創新扶貧方式「三保」為企業、農戶賦能,打開扶貧窗口。
據了解,平安集團結合自身保險主業,扶貧方式設計突出一個「保」字,對症下藥,通過「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實施精準扶貧,有針對性地提升扶貧產業的競爭力。
扶貧保是平安創新設計的以保險創新驅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精準幫扶貧困戶的一種方式,聯合政府、銀行共同解決農戶「融資金、促生產、拓銷路、兜風險」難題。截至目前,平安扶貧保已在13省份落地70個項目,帶動4.9億產業資金,幫助了4.6萬名貧困戶增產增收。
溯源保是平安藉助區塊鏈技術設計的保險產品,創新推出「區塊鏈產銷溯源+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新模式。區塊鏈產銷溯源平臺可對氣象、環境變化、作物長勢等關鍵指標進行7×24小時追溯和監測,結合生產標準,幫助農產種植建立標準化生產管控體系。
在寧夏中寧的枸杞產業鏈條中,幼果如遇到多雨期,易發生黑果病,通過「溯源保」生產監測提前了解天氣變化,可及時做好防控準備。平安在寧夏中寧縣通過「溯源保」項目扶植當地枸杞產業發展,切實幫助枸杞扶貧基地掛鏈8440名貧困戶增產增收,枸杞產業應用案例入圍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
防貧保是平安針對扶貧地區貧困戶和低收入脫貧、易返貧人群創新性研發的「防貧惠農保」,全面保障因病、因災、因學、因生產等易致貧風險。平安集團為四川、雲南、內蒙、湖南、貴州等地83.82萬名貧困戶捐贈高達903億元保額的防貧保險,發揮保險在鞏固扶貧成果方面的作用。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平安集團把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到扶貧產業上,以久久為功的恆心,打造脫貧攻堅的基石,為脫貧攻堅長期可持續發展貢獻平安力量。
三村工程 打造全程閉環的扶貧創新模式
在董事長馬明哲的領導下開展三村工程以來,平安集團創新扶貧機制,發揮金融+科技優勢,針對貧困地區產業「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通過扶智培訓、產業造血、產銷賦能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扶貧閉環模式。
可以說,懸崖村橄欖油、寧夏中寧枸杞分別是平安集團產前扶智培訓、產中產業造血的典型扶貧案例。而消費扶貧雲農場則是平安集團為完善扶貧產業鏈補上了最後一個鏈條。
據盛瑞生介紹,平安集團在廣東省扶貧辦指導下,發起了「平安雲農場」網絡消費扶貧公益項目。平安員工、志願者和客戶可以通過雲農場小程序,在農產品生長期,以認領「一顆果樹」「一片燕麥田」等形式,提前以優惠價格預購扶貧農產品,待農作物成熟期,即可獲得對應等價值的農產品,包郵送到家。
「馬明哲董事長就認領了一棵四川涼山州懸崖村村民種植的橄欖樹,以此希望帶動油橄欖銷售,助力懸崖村農戶增收。」盛瑞生透露,兩年多來,平安採購和協銷扶貧農產品銷售額逾3.5億元,其中涼山地區扶貧農產品超過3000萬元。
不僅如此,平安集團還把精準扶貧的目光放到了產業扶貧之外。
針對涼山地區異地搬遷的群眾缺少維持生計方式的困難,平安集團在經濟日報社、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文明辦的指導下,聯合涼山州政府設計了「媽媽的針線活」項目。該項目通過將城市舊衣回收消毒、二次藝術設計、婦女加工成品、市場渠道銷售等環節,將涼山民族文化、非遺文化與手工藝成品結合,實現對涼山家庭婦女群體家庭精細化扶貧。
「不僅可以解決涼山婦女異地搬遷靈活就業,還可以對外推廣涼山地區民族文化及扶貧成果。」盛瑞生表示,未來還會聯合更多的非遺文化地區,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參與進來。
平安集團三村工程除了村官產業扶貧外,還有另外的「兩村」,即村醫、村教方面也同樣進行了精準扶貧的探索。如通過「平安健康守護行動」,幫助村民連接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鄉村醫療服務水平;同時開展「青少年科技素養計劃」,以雲技術為橋梁,將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貧困地區,讓城鄉的孩子們獲得平等的教學體驗。
2019年7月,應「一帶一路」沿路國家柬埔寨王國衛生部邀請,平安集團參與組建國際醫療志願小組前往柬埔寨暹粒、磅通等5個省份開展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篩查服務,連續造訪27所學校,為22130名小學生進行篩查。
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支持下,平安集團啟動了「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開展一系列科學主題課程、教師校長培訓與科普實驗室的援建等公益助學行動,重點提升鄉村學生的科技素養,補齊鄉村科技人才教育的短板。UNLEASH秘書處主席弗萊明•貝森巴赫對「青少年科技素養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平安智慧小學的孩子們長大後也能參加UNLEASH助力可持續發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現階段全國的貧困縣已完成摘帽,這一偉大成果的實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但是保住脫貧果實、建立健全偏遠地區的長效產業發展機制、致富機制還需要繼續努力。中國平安將繼續堅定可持續發展理念,紮實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回饋社會、建設國家」的企業使命,為推動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