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2020-12-05 天水市人民政府

  秦州區把脫貧攻堅宣傳動員作為推動全面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振脫貧信心決心,不斷提升自主脫貧和自我發展能力。

  一、媒體人講秦州事,「輿論引導」工程營造濃厚氛圍

  圍繞培育致富產業、弘揚新風正氣、治理高價彩禮、解讀扶貧政策等重點內容,召開精神扶貧暨治理高價彩禮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印製宣傳品10萬餘份,發放倡議書10萬餘張,督促各鎮在人口密集場所製作固定宣傳牌65塊,在各村製作宣傳文化牆,營造濃厚社會氛圍。發揮媒體優勢,策劃組織「今昔變化看秦州」、「脫貧攻堅·我在實幹」、「提振精氣神·脫貧我先行」等主題宣傳,深入做好主題宣傳,聯合中央、省、市級媒體深入全區農業農村工作一線採訪,在秦州取景錄製的電視專題片《脫貧宣言》在中央一套節目播出,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直播秦州區平南鎮孫集村美麗鄉村新聞視頻點擊量達6000萬次,甘肅經濟日報2次頭版頭條報導秦州精準扶貧工作,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治報、蘭州晨報等省級主流報刊同步連續刊發秦州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天水日報推出精準扶貧工作成效專版25期,推出《平南鎮孫集村:「爛泥灣」變特色小鎮 農民「借景」生財》《秦州區秀金山:打造鄉村振興新格局》《以生態為媒 秦州區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等深度報導400多篇(條),組織廣大網評員和網民轉發推送,高密度編織宣傳網絡,讓精神扶貧和治理高價彩禮宣傳在群眾生活中時時可見、處處可見,形成潤物無聲的宣傳氛圍。

  二、身邊人講致富事,「價值引領」工程激發脫貧動力

  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省級「八個一」和市級「十個一」示範工程建設為載體,著力建好皂郊鎮王家店村,平南鎮王坡村等農村精神文明示範村。廣泛開展「致富光榮戶」、最美「駐村工作隊」評選宣傳活動,組織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評樹和學習宣傳,在天水在線、天天天水網、天水秦州發布、秦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宣傳《閆小剛:敢闖敢拼的80後返鄉創業人》《給家鄉添綠色 當致富帶頭人——楊家寺鎮三灣村73歲老人王忠祥的致富經》等脫貧致富「能」人40多人,華岐鎮文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等20多個基層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出《大門鎮關峽村:傳承竹編藝  走出致富路》等基層群眾奮力脫貧攻堅的典型事跡宣傳30多期,著力宣傳貧困群眾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講好基層最美故事,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三、公家人講文明事,「新風傳承」工程破除陳規陋習

  制定《天水市秦州區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方案》,嚴格「限高」標準,明確城區彩禮最高不超過4萬元,農村彩禮最高不超過2萬元,劃清高價彩禮陋習紅線,督促引導群眾守住傳統道德禮俗底線。從黨員幹部、「兩代表一委員」,公職人員等「關鍵少數」抓起,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天水市公務人員婚喪喜慶事宜管理暫行規定》,組織籤訂《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拒絕高價彩禮承諾書》。並將治理高價彩禮作為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黨員幹部的「傳幫帶」和示範帶動作用,通過黨員幹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教育引導身邊人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廣泛組織開展以「爭做新時代文明有禮秦州人」為主題的「學禮儀、知榮辱、明羞恥」道德實踐活動,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的「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勞動光榮、勤儉持家、鄰裡和睦、孝親敬老等傳統美德,引導農民群眾更改陳規陋習。

  四、才藝人講勵志事,「文藝潤心」工程厚植脫貧土壤

  組建「文藝輕騎兵」,深入挖掘群眾身邊自我勵志脫貧、幹部真心幫扶脫貧、致富帶頭人帶領群眾共同脫貧的典型為素材,精心策劃編排文藝節目,舉辦「三下鄉」暨精神扶貧慰問演出、文化進萬家等群眾性文化活動28多場(次),通過秦腔、歌舞等形式,鮮活講述基層群眾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廣泛開展精神扶貧走進基層送文化系列活動,為貧困群眾送去裝裱福字180餘副、裝裱中堂150餘副、對聯4000多副,發放科學育兒知識宣傳手冊200餘份,健康科普知識讀本、大櫻桃種植、畜牧養殖、核桃優質建園栽培、中藥材栽培、憲法宣傳等知識讀本28000多本,配發《新時代面對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十講》《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學習資料23000冊,為各鎮、村、幫扶工作隊和部分貧困群眾贈訂《人民日報》《甘肅日報》《天水日報》《農民日報》《甘肅農民報》《黨建》等黨報黨刊,引導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脫貧致富信心。

  五、模範人講創業事,「勵志教育」工程提振脫貧信心

  廣泛開展扶貧政策和黨史國史宣傳教育進萬家活動,圍繞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產業培育、技能培訓和群眾需求,開展集中教育200多場次。同時,通過召集群眾會、製作村務公開欄等形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組織廣大幫扶幹部和駐村幫扶隊員,積極開展幫扶走訪,了解群眾需求,為貧困群眾一對一解讀政策、算惠民帳,教育引導群眾深化思想認識,轉變思想觀念。結合「致富光榮戶」評選宣傳等活動,舉辦學習黃文秀、張小娟先進事跡報告會,開展「聆聽駐村幫扶故事·爭做脫貧攻堅典型」先進事跡巡講活動,組織群眾身邊致富帶頭人事跡巡講,現場解說致富經歷,講述「創業史」和「致富經」, 廣泛開展「致富光榮戶」等形式多樣的典型宣傳活動,在天水在線、天天天水網、天水秦州發布、秦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宣傳群眾身邊脫貧致富典型,著力宣傳貧困群眾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用榜樣的力量激發乾部群眾真幫實扶、脫貧致富的鬥志,激勵群眾勤奮自強、主動脫貧,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振奮精神、凝心聚力。

相關焦點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本網訊 普洱市瀾滄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全縣貧困群眾脫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主動參與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的實際,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積分扶貧激勵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三個一」行動,培育新型農民等八項措施
  • 望謨縣「五強五穩」穩固提升脫貧成效
    望謨縣以國扶辦掛牌督戰為契機,聚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夯基、換腦、育才、造血」為目標,強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強堡壘穩根基、強擔當穩幹勁、強基礎穩底線、強兩業穩增收、強機制穩銜接「五強五穩」,共守脫貧摘帽底線,共築防貧返貧防線,穩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實行「黨建+扶貧」工作模式,壓實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崗位責任。發揮第一書記「傳幫帶」作用,開展第一書記代言活動,推動駐村工作責任落實,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增收。組織開展「村書記話扶貧」活動,落實村黨組織帶頭人引領帶動作用,紮實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專題督導」「比學趕超」制度體系。
  • 平輿縣西洋店鎮開展「暖冬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韓文藝)近日,平輿縣西洋店鎮積極藉助「雙替代」工程實施,統一為貧困群眾發放電暖器,紮實開展「暖冬行動」,為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送上寒冬的溫暖,持續助力脫貧攻堅,提高扶貧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 鶴壁淇濱區圍繞引字做文章 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今年以來,鶴壁淇濱區圍繞「引」字做文章,強化黨建引領,增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強化政策引導,讓政策入腦入心,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強化典型引路,注重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為脫貧攻堅凝聚了正能量。 該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
  •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夯實基礎、打破瓶頸,提升脫貧攻堅成色。普格堅持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要求,一戶不漏地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區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整合推進彝家新寨、危房改造和幫扶援建項目,累計建成新村新寨57個,全縣所有貧困群眾住進了新居。
  • 【專題】易地扶貧搬遷何以成為脫貧攻堅標誌性工程?——專訪國家發...
    童章舜:易地扶貧搬遷作為「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6000億元的資金,五年內搬遷1000萬貧困人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如此大的力度,搬遷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前所未有。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們脫貧啦丨望謨:三個精準抓落實...
    州委對標對表,靈活運用「四逐四準」工作方法,聚焦「新市民計劃」「外輸內拓」等專項工作,給出了黔西南州「脫貧戰法」。易地扶貧搬遷蟠桃園社區李建勳從三個方面介紹瞭望謨精準抓落實的情況。目前,望謨自治縣入學的一個不少,已入學的一個不跑,該資助的一個不掉;貧困人口全面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範圍;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182戶、改造不安全住房1349戶、透風漏雨整治3596戶,52801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住房安全;建成1341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戶戶用上「方便水」「安全水」。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開展殘疾人勞動技能培訓,幫助95名殘疾人實現了就業和增收,對215名重度肢體和智力、精神殘疾人了進行康複評定,康復指導,累計上門服務1600次,服務時長3212小時。開展青年創業失業培訓,培訓300人次。三是組織開展消費扶貧。出臺了訂單消費扶貧工作方案,以「六個一批訂單」為抓手,紮實開展「三有三上」訂單扶貧行動,著力解決貧困戶農產品「賣難」問題,達到以訂促銷、以銷促產、以產增收的目的。
  • 贛州市脫貧攻堅應知應會基本知識
    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據盛瑞生透露,「三村工程」目前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人類減貧史奇蹟,其中出現了不少原創性、獨特性的舉措。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
  • 健全「四個體系」打好「四場硬仗」做好「四個銜接」,濟南奮力書寫...
    完成貧困村道路改造提升5000多公裡,實現貧困村等級公路「村村通」、街巷硬化「戶戶通」;新開優化扶貧線路50餘條,建設貧困村客運站點550餘個。新改建擴建貧困村中小學和幼兒園106所、衛生室394個、文化大院1035個、「五小」水利設施2323處,架設高壓線476公裡,貧困村「五通十有」實現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順利完成,南部山區西營街道老峪村和積米峪村147戶308名貧困群眾搬遷入住。
  • 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打好黨建扶貧「組合拳」
    堅持把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通過活動開展把每一位基層黨員培養成一面旗幟,把每一個支部建成一座堡壘,把全鎮基層黨組織建成一座鋼鐵長城,各項工作任務也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強化。
  • 鐵路「五個一百」凝聚新時代網絡正能量
    網聚正能量,奮進新時代。作為國家的運輸大動脈,鐵路部門近年來緊跟宣傳形勢,打造精品主題,推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新聞報導,湧現了大批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精彩作品,此次鐵路「五個一百」評選正是對以往融媒體發展的成果展示。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 上海援藏江孜小組創新組建「一協會兩中心」 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上海援藏江孜小組創新組建「一協會兩中心」 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2020-06-29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峽口鎮消費扶貧,追風趕月正當時~
    歡度中秋 喜迎國慶9月29日,峽口鎮舉行「迎國慶、慶豐收、促消費、助脫貧」系列活動,此次活動是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全縣消費扶貧「百日行動」號召,發揮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核心作用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樣不能「急剎車」
    毫無疑問,這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和質量的現實需要,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富腦袋」與「富口袋」同樣重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 ...機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家屬給予貼心政策  ◆「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選派300名業務骨幹到省級對口單位進修,2014年以來培養了1800名基層業務骨幹  ◆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已有44家企業入園;全省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
  • 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召開的7個專題會議
    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做好農資供應等春耕備耕工作,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要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住房和飲水安全掃尾工程任務上半年都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