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補鄉甲甲溝村。
普格縣基礎薄弱、產業疲軟、生態脆弱、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涼山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共有貧困村103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382戶68020人,貧困發生率37.34%。是影響涼山、四川乃至中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之一。
脫貧攻堅以來,普格承關懷而奮起、變壓力為動力,堅持精準發力,下足「繡花」功夫,深度貧困面貌得到根本性轉變。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等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普格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之路,2020年末天寒地凍,行走在普格大地,處處體現出脫貧攻堅的偉大意義和紅利,更加真切感受到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普格的脫貧攻堅戰是一個偉大實踐。在這個宏大的普格敘事中,既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又突出了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集中展示出普格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綜合保障性扶貧、人才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東西部協作扶貧、定點扶貧、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等方面的創新經驗與做法;集中體現出財政投入保障、金融扶貧支持、土地政策支持、扶貧志願服務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與力量支撐;集中落實了培養鍛鍊過硬的脫貧幹部隊伍、增強貧困村黨組織、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承關懷而奮起 變壓力為動力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涼山彝區和彝族同胞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深切關懷,量身定製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省委省政府把彝區作為四川脫貧攻堅主戰場,州委州政府把普格作為脫貧攻堅「硬骨頭」,在項目、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真幫實扶,投入大量精力,為普格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
普格承關懷而奮起,變壓力為動力,全縣上下團結一心、忘我工作、超常付出,用最硬的作風、最實的舉措,逐年落實脫貧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村民脫貧致富,走向新生活。
加強統籌、壓實責任,凝聚脫貧攻堅合力。近年來,普格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創新扶貧專項分線包幹、縣級領導定期述職、脫貧攻堅全員責任、工作進度「月通報月排名」和「工作日結」等工作機制,嚴把「六個精準」要求,逐一細化落實「七個一批」行動計劃和扶貧專項方案,分村分梯次實施「脫貧退出」。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普格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州各項決策部署,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為壓倒性政治任務,集中全部力量攻堅決戰,全力以赴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全面夯實工作責任,嚴格把控時間節點,全力抓實問題整改。
具體按縣級、鄉鎮、村級三個層面抓責任落實,按照州《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和縣《脫貧攻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發現的4.25萬條問題和各級各類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成立縣脫貧攻堅工作總督導組,下設10個督導小組,實行包幹督導。
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培優產業、建強支柱,夯實脫貧攻堅支撐。普格立足區域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帶動,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4個,培育30.3萬畝農業林業特色產業;強化勞務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積極輸轉貧困勞動力,促進貧困群眾務工就業增收;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扶貧產業培育,引進企業開展農產品包裝銷售,通過電商平臺、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等方式,大力推進消費扶貧促農增收。
堅持精準發力 下足「繡花」功夫
走進蕎窩鎮雲盤山村株木樹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新房,白牆青瓦,水泥路到家家戶戶,房前種上綠油油的蔬菜,一幅新農村壯美圖像。「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蕎窩鎮共解決易地扶貧863戶4278人,建成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安全住房建設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全面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脫貧攻堅工作向深入推進以來,普格始終把農村貧困人群住房安全保障放在決戰脫貧攻堅關鍵環節,力求做到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
耶底鄉通鄉公路。
夯實基礎、打破瓶頸,提升脫貧攻堅成色。普格堅持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要求,一戶不漏地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區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整合推進彝家新寨、危房改造和幫扶援建項目,累計建成新村新寨57個,全縣所有貧困群眾住進了新居。
堅決克服「硬骨頭」項目多、施工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大力推進水電路等設施建設項目,完成國道G248線普格段升級改造,新建了950.6公裡通鄉油路和通村公路,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標。貧困群眾飲水困難、用電困難等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
治窮、治愚、治病、治毒「四治並舉」、標本兼治,消除脫貧攻堅難題。實施「素質普格」,大力推進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實現全域均衡發展,全域實施學前學普和控輟保學,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全部實現「應讀盡讀」,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施「健康普格」,實施醫療救助扶持、貧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和農村醫療能力提升行動,實現貧困人口參保、免費體檢、健康檔案、籤約服務「4個100%」,小病隨治隨走、大病有政策保障,貧困群眾生病有「1對1」上門醫療服務,看病遠、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
群眾脫貧幹部「脫皮」 深貧面貌得到根本性轉變
大槽鄉大槽村7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期莫日歪,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過發展產業走上了致富路。「家有10多畝地,可種植2000餘棵冬桃苗,通過招20餘名小工一人一天給120元工費方式,為期4天半的時間已完成十多畝冬桃種植工作,我相信依靠自己的雙手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2020年大槽鄉計劃種植冬桃700畝,立足帶動群眾繼續增收致富,勤快的保期莫日歪也不例外,她也跟著忙碌了起來。
像保期莫日歪等貧困戶紛紛在縣鄉村和幫扶幹部的支持與努力下,激發出「我要通過雙手勞動來脫貧」內生動力。
在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役中,普格始終把精神扶貧擺在精準扶貧的突出位置,堅持「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心」,以文明創建、鄉村文化建設、典型示範引領等多種形式,提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有信心、有志氣追求理想的生活。
解放思想、移風易俗,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四好」創建為抓手,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主題教育、感恩奮進教育、「樹新風助脫貧」巾幗行動,辦好農民夜校,組織群眾學漢語、學政策、學法律、學技能,依託黨校、農民夜校、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中小學校等陣地,開展農民素質提升培訓;著力家庭內務整理、亂搭亂建整治、舊房爛牆拆除和房前屋後打掃等「四大」重點,徹底消除「視覺貧困」問題。通過幫扶幹部帶動、在校學生拉動、返鄉農民工促動,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主動融入現代文明生活。
五道箐草莓產業助農增收。
曾經的甲甲溝村是一個古老的彝族山寨,一家三代人擠一間茅草房,人畜混居,門前一堆肥,蚊蟲滿屋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個石頭支起一口鍋,上個廁所滿山跑,主食基本上以酸湯+土豆+蕎饃為主。
現在的甲甲溝村到2020年,所有脫貧攻堅建設項目全部完成,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村60%的貧困戶參與了果林、烤菸種植,全村150名青壯年全部轉移就業,無一人輟學,無一人因病致貧;已有49戶199人脫貧,2019年人均純收入7760元,剩餘71戶324人均已達到脫貧標準,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脫貧攻堅以來,普格縣堅持因戶施策,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和貧困戶實際情況,「七個一批」精準攻堅,多舉措抓好抓實脫貧工作,致力於群眾致富奔康。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2016年以來,普格縣實施農業產業項目73個,發展果蔬和中草藥等特色產業7.76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3個,打造原生態稻漁共生田園綜合體和優質桑園2.3萬畝;培育農民專合社230個、家庭農場596家,培養致富帶頭人1382人;共有3.3萬貧困人口依靠農業產業實現了脫貧奔康。累計開展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培訓1.44萬人,輸出務工人員28萬人次,實現創收30億元。
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2016年以來,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4697戶23529人。同時,實施彝家新寨6172戶,改造非貧困戶住房1.89萬戶,發放「六件套」1.59萬套,彝區群眾全部住上了質量安全、功能配套的「好房子」。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6萬畝,共計發放退耕還林政策補助、生態效益補償等資金2.1億元,選聘生態護林員800人。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全面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三免一補」等惠民政策;投入10.8億元,實施教育基礎建設項目204個,建成幼教點141個、一鄉一園17所;持續推進控輟保學,全縣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99.8%、99.75%,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入學率100%。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施醫療救助扶持,貧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和農村醫療能力提升行動,實現貧困人口參保、免費體檢、健康檔案、籤約服務「4個100%」,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佔比均控制在5%以內。全面落實農村低保兜底政策,貧困人口低保兜底6320戶22520人,納入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護理補貼4201人,財政代繳貧困戶養老保險4.3萬人、429萬元。
治毒戒毒救助一批。全省外流販毒重點整治縣和7個州級重點掛牌鄉鎮成功摘帽,艾防攻堅、生育秩序整治深入推進,因毒因生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移風易俗鞏固一批。通過幫扶幹部帶動、在校學生拉動、返鄉農民工促動,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修訂完善村規民約153個,全覆蓋建立紅白理事會153個,累計申報創建省級「四好村」2個,州級「四好村」74個,縣級「四好村」133個,評選「四好家庭」3.45萬戶。
著重「後扶貧時代」 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基礎
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是2020年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對2020年來講,脫貧攻堅任務,不僅僅是完成當年的脫貧摘帽計劃,還要確保所有脫貧摘帽對象穩定脫貧。普格縣的經驗做法有哪些?
縣委書記劉若塵告訴記者,普格以15個貧困村退出、3699戶17486人貧困人口脫貧為重點,統籌推進已退出村和脫貧人口鞏固提升,確保所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創新建立脫貧攻堅全員責任體系。逐級明確攻堅責任,健全完善問責追責機制。每月工作實行綜合考評排名,當月排名後三位的鄉鎮幫扶單位負責人、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在縣電視媒體作公開檢討,涉及的具體責任人逆向調往最偏遠的鄉鎮工作,3年內不予評先評優、3年內不予調動工作、3年內不予晉職晉級;創新建立「工作日結」機制,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全覆蓋組建工作小組757個,每天至少解決一戶貧困戶突出問題,推動工作落實。
創新幹部結對認購,全面實施消費扶貧。全縣機關食堂優先採購幫扶鄉鎮貧困戶和邊緣戶農副產品食材;各級幫扶幹部分別結對認購1-2戶貧困戶和邊緣戶畜禽產品,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穩定增收措施不足問題。
創新產業獎補辦法,助推群眾脫貧奔康。建立《貧困戶農業產業發展獎補辦法》,對發展豬、羊、魚養殖業的貧困戶和邊緣戶,每戶給予1500元以內的相應價值種羊、種豬和魚苗等實物獎補,對發展烤菸、蔬菜等種植業的貧困戶和邊緣戶給予每畝225~300元產前投入獎補。烤菸按照225元/畝標準提供相應價值的烤菸種苗和肥料,蔬菜按照300元/戶標準提供相應價值蔬菜種子和肥料,全面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積極性,不斷加快產業致富步伐。
挖掘務工就業潛力,激發內生動力。持續實施「春風行動」,及時發布務工供需信息,跟蹤服務辦理健康證明,出臺勞務獎補政策鼓勵外出務工。僅2020年上半年,有序輸轉勞力4.7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7萬人;深度挖掘開發鄉村保潔員、道路養護員、生態護林員、飲水管護員、疫情防控社區消毒保潔員、疫情監測員、防疫宣傳員、巡查值守員等公益性崗位,解決3985人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積極鼓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建設,激勵本地農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項目建設業主力所能及提供就業崗位,吸納6010人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激勵貧困群眾通過自己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完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健全動態管理、預警監測、幫扶補短工作機制,嚴格按照「排、訪、評、錄、測、補、銷」七個步驟,落實491戶監測戶、2276戶邊緣戶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鞏固脫貧成果。
來源:涼山新聞網
審核:宋明 編輯:陳夢莉
大涼山
涼山對外宣傳平臺
政府新聞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