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四個體系」打好「四場硬仗」做好「四個銜接」,濟南奮力書寫...

2020-11-29 閃電新聞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濟南市堅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全市1006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3萬貧困人口基本實現穩定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達到10826元,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健全「四個體系」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我市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黨委主責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和各環節,統籌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組織保障體系健全完善。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責任制,35個市級領導幫掛團隊結對幫掛扶貧重點街鎮,幫助解決各項難題685個。健全完善大扶貧格局,選派專職扶貧幹部832名;動員600多家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包村幫扶,1200多家民營企業、商會協會、社會組織與貧困村結對共建,累計投入各類資金近7億元,幫扶貧困群眾12萬餘人次;組織1.95萬名幫扶責任人開展結對幫扶,貧困群眾幫扶責任人實現全覆蓋。

安全高效、多元供給的資金保障體系健全完善。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資金27.26億元,整合投入涉農資金18.9億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富民生產貸3.86億元。對口支援湖南湘西州、重慶武隆區扶貧協作資金11.4億元;支援臨沂協作財政資金3.25億元,實施協作項目97個,帶動貧困人口7萬餘人。市內6個經濟實力較強的區支援5個扶貧任務較重的區縣協作資金1.72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萬多人。

重點突出、協同發力的政策保障體系健全完善。建立完善以「三年行動意見」為基礎、39個部門專項方案為依託、70個具體實施辦法為支撐的「1+39+70」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健全完善分類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動態監測,對有返貧風險的落實相應幫扶措施,做到即時發現、即時救助,累計幫扶1651戶、4196人。

權責明晰、層層壓實的責任落實體系健全完善。將脫貧攻堅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綜合考核和重點工作專項考核,制定《濟南市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濟南市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實施3輪脫貧攻堅專項巡察,連續4年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打好「四場硬仗」

全力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我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脫貧核心標準,堅持精準方略,全力打好貧困村提升、貧困群眾增收、扶貧政策保障和內生脫貧構建「四場硬仗」,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

堅持集體經濟和村莊面貌「雙管齊下」,貧困村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統籌抓好貧困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工作,貧困村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全面扶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接續選派3000餘名第一書記駐村抓黨建促脫貧,協調落實幫扶資金近1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400餘個。

創新實施貧困村「1+1」產業扶貧,引導貧困村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遊、光伏項目1463個,每個具備條件的貧困村都有一個特色產業項目和一個光伏發電項目,村集體年收入平均達到9萬元。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完成貧困村道路改造提升5000多公裡,實現貧困村等級公路「村村通」、街巷硬化「戶戶通」;新開優化扶貧線路50餘條,建設貧困村客運站點550餘個。新改建擴建貧困村中小學和幼兒園106所、衛生室394個、文化大院1035個、「五小」水利設施2323處,架設高壓線476公裡,貧困村「五通十有」實現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順利完成,南部山區西營街道老峪村和積米峪村147戶308名貧困群眾搬遷入住。

堅持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雙輪驅動」,貧困群眾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按照「村有產業、家有就業、戶有分紅」的目標,以產業帶就業,以就業促脫貧,全面夯實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統籌推進產業扶貧,累計投入18.15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102個,產生收益3.68億元,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創新實施「插花式」貧困戶產業幫扶,建成鎮級扶貧產業項目438個,實現貧困戶產業幫扶全覆蓋。突出抓好特色產業,開通「泉城鄉旅扶貧專線」,打造長清「齊魯8號風情路」、商河「秧歌古村」等20多個優質鄉旅扶貧項目,累計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餘家,帶動貧困人口4萬多人次。將脫貧攻堅以來所有扶貧項目資產全部確權登記,納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確保收益權、落實監督權。發布兩批《濟南市扶貧產品目錄》,對200餘種產品進行集中認定;11種扶貧產品被納入山東省政府採購平臺產品目錄;100多個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將結餘的3億多元辦公經費、工會經費用於幫扶貧困村和購買貧困戶農副產品,累計銷售扶貧產品2億多元。深入開展就業扶貧,整合各類資源,以提升就業能力、提供就業崗位為核心,積極開展就業幫扶,推動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4.42萬人次。累計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5萬多人次;精選農技員1642人、幫扶科技示範主體6306個,深入貧困村開展農業科技指導,受益貧困人口3萬多人。為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不能充分實現就業的貧困群眾,設立扶貧專崗1.62萬個,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等各類企業,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設立就業扶貧加工點300多個,帶動2萬多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堅持基本保障與特困兜底「兩手發力」,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針對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佔比70%的實際,堅決築牢基本生活保障網。

全力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基本醫療全面深化,128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貧困患者「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推行慢病免費用藥幫扶和大病「七重保障」,貧困患者住院結算政策範圍內個人負擔費用不超10%,累計幫扶14萬人次,減輕就醫負擔9.6億元。教育資助全面推行,實現貧困學生從學前到高等教育高標準全資助,累計資助11.02萬人次、1.53億元。在全省率先實施義務教育階段非寄宿貧困生補助政策,每年發放800元生活補助。嚴格落實「雨露計劃」政策,為職業教育貧困學生發放補助資金10724人次、2204萬元。居有所安全面推進,健全貧困戶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對貧困戶危房應改盡改,累計改造11062戶;創新開展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行動,累計投入8000餘萬元、改善21718戶。飲水安全全面保障,投資3億多元,實施貧困村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和兩年攻堅行動,貧困村供水普及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8%以上。

全力兜住「老弱病殘」生活底線。特殊困難群體應保盡保,6萬餘名貧困人口分別納入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推行以「親情贍養」為核心的孝善扶貧,市、區縣累計投入3200萬元,撬動各類社會資金1.3億多元,受益貧困老人3.58萬人。實施以「扶殘濟困」為核心的助殘工程,對1.7萬名貧困殘疾人發放生活和護理「兩項補貼」,建設綠澤畫院等殘疾人創業就業扶貧基地86處,為貧困殘疾人提供培訓就業創業服務1萬餘人次。推行「愛心之家」「幸福食堂」等特色鄰裡養老模式,設立200多家鄰裡互助點,惠及貧困人口1萬多人。

堅持外力幫扶和內生脫貧「雙向推動」,貧困群眾精神面貌顯著提振。多措並舉引導貧困戶樹立主體意識,激發群眾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實現內源性脫貧。著力提升因戶幫扶。紮實開展精準識別,從家庭住房、收支狀況等9大項192小項方面,建立「扶貧檔案」,全面摸清扶貧對象的貧困「家底」和致貧原因,為每戶貧困家庭「量身定做」個性化幫扶方案,每戶平均至少6項脫貧措施,有力推動了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深入開展「志智雙扶」。注重示範引領,通過脫貧攻堅講習所、農民夜校等載體,利用固定地點的「課堂講習」、田間地頭的「現場講習」、網際網路平臺的「遠程講習」,開展扶貧政策、實用技術、脫貧故事三類宣講培訓1000多場,參加貧困群眾3萬多人次。創新推行「積分制」扶貧,利用社會捐資設立愛心扶貧超市110個,通過量化貧困群眾日常脫貧舉措,貧困群眾以表現換積分、憑積分到超市換物品,既增強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自主脫貧的意識,又促使幫扶幹部更好掌握貧困群眾狀況、有針對性提供幫扶救助,還匯聚起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的正能量,累計兌換7萬人、40萬次。

做好「四個銜接」

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我市積極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下一步工作的重心由解決農村絕對貧困,轉向在鄉村振興框架下統籌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重點做好「四個銜接」。

體制機制銜接。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工作的有機結合,對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做法進行梳理、完善和提升,有機轉化運用到鄉村振興工作中,確保短期注重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一起抓,長期注重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與鄉村振興齊推進。

政策措施銜接。結合制定「十四五」扶貧開發規劃,對脫貧攻堅期中實施的特惠性、階段性政策進行分類梳理,推動聚焦個體化發展轉變為支持多元化發展、特惠性扶貧政策轉變為普惠性民生政策、特殊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扶持措施,實現貧困人口持續增收、貧困村持續發展。

產業發展銜接。進一步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實施產業項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鄉村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扶貧產業項目向特色產業轉變、向優勢產業轉變、向致富產業轉變,把更多貧困群眾穩定嵌入產業鏈,讓他們通過參與發展產業獲得持久收益。進一步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深入推動工商資本下鄉,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

促進基層治理銜接。深入總結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大力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提升基層治理的組織力和凝聚力。突出抓好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夯實鄉村振興的內在力量。

相關焦點

  • 漢中持續打好「四場保衛戰」
    今年以來,漢中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聚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場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
  • 國企改革攻勢來了 青島瞄準打贏四場硬仗
    全面對標深圳,市國資委查找出了市屬企業目前存在痛點、難點、堵點,主要涉及9個方面:1、集團層面混改尚未有大的突破2、有的企業主業多而亂3、市場化運營體系較弱4、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兩張皮」5、國資監管方式單一6、有的企業存在債務負擔過高過重風險7、平臺公司域外境外投資存在風險8、帶頭作用不夠
  • 堅持問題導向 做好四個「聚焦」
    星沙時報訊(記者 羅展)近日,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張作林以「決戰四季度、打好收官戰」為主題調研應急管理工作。他強調,全縣應急管理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始終堅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發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 ,做到「兩個維護」,做好聚焦提升安全意識等四個「聚焦」工作,全力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楊應龍參加。會上,大家首先觀看長沙縣迎接省安全發展工作示範縣驗收專題匯報片。縣應急管理局匯報全縣應急管理工作和歲末年初應急工作相關情況。
  • 四個關鍵詞解讀《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本報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到2020年  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到2035年  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把握好「四個全面」的三個關鍵詞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四個全面」。今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集中論述了「四個全面」,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完整理解「四個全面」,須重點把握好三個關鍵詞。
  • 把巡視聚焦點著力點放到督促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劉賜貴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把巡視的聚焦點、著力點放到督促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緊密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這個最大實際,推動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力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貿港建設「三個大考」、答好「三張答卷」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 英語四六級是就業的敲門磚嗎?四六級考試,你要學會這3個竅門!
    不僅如此,英語四六級考試還為各位同學打好英語基礎,其中不乏有許多人想要出國工作學習,這些都對你的未來發展幫助甚多,毫不誇張的講,英語四六級就是就業的敲門磚。而為了能夠更好地把握四六級考試,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小編有以下3個小竅門想要分享給大家。
  • 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原標題: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核心提示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是黨的意志、人民意志、國家意志高度統一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領導體制的制度安排,充分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煙臺又是如何打好「海洋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從「四個之城」出發給出了答案。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體制機制...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批准的《廣東省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省委召開十二屆五次全會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決執行不走樣,不折不扣全面落實深化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努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符合廣東特點的機構職能體系,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有力體制機制保障。
  • 始終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奮力書寫新時代河南青年...
    一年多來,在省委和團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團組織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改革提出的35條具體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聚焦強「三性」(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四化」(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的根本目標,緊扣改革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把牢政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夯實基礎,勇於攻堅克難,團省委本級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各市縣團的改革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漸次展開,改革向縣級以下縱深推進
  • ...教育部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圈定「一核」「四層」「四翼」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1月7日 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從核心功能、考察內容、考察要求三方面為未來高考考試評價理論劃定了框架,即回答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的問題,對「培養什麼人
  • 堅定「四個自信」 增強「四個意識」
    【關鍵詞】「四個自信」  「四個意識」  黨員幹部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四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合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投射在人們內心而形成的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黨員幹部必須具有的思想自覺和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
  • 賈高建:遵循唯物史觀推進「四個全面」
    原標題:遵循唯物史觀推進「四個全面」   當前,全黨和全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統籌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 ...署名文章:做深做實「四個強化」「四個融合」 堅定不移把大數據...
    一年來,「四個強化」「四個融合」紮實推進,大數據發展蹄疾步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要堅決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推動「四個強化」、做實「四個融合」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把大數據戰略行動向縱深推進,推動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的更大的輝煌!一  串聯起歷史的脈絡,方可感知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深情厚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貴州大數據發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 ...全會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他強調,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吃透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切實統一思想、明確方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省長王寧出席。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十三五期間,鄰水縣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從「搬遷怎麼推」、「搬遷哪些人」、「搬到哪裡去」、「搬後怎麼辦」四個方面,系統謀劃、精準推進,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拼搏精神,走出一條易地扶貧搬遷的鄰水新路。搬遷怎麼推?
  • 劉奇書記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奮力書寫共抓大保護的合格答卷
    奮力書寫共抓大保護的合格答卷劉奇(中共江西省委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全局高度,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歷史擔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 湖西監獄抓住四個重點紮實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湖西監獄抓住四個重點紮實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2020-08-17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要記住!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要記住!「四個意識」「四個意識」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個意識」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最早提出來的。政治意識,要求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政治原則,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