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十三五期間,鄰水縣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從「搬遷怎麼推」、「搬遷哪些人」、「搬到哪裡去」、「搬後怎麼辦」四個方面,系統謀劃、精準推進,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拼搏精神,走出一條易地扶貧搬遷的鄰水新路。
搬遷怎麼推?提高站位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鄰水縣通過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建立包保責任機制等系列紮實有效的舉措,有力保障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有序推進。
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成立以縣長為指揮長,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為常務副指揮長,縣級各部門及各鎮黨委、政府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並下設辦公室於縣發展改革局,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了搬遷對象鎖定、拆舊復墾、住房質量安全、後續就業及產業扶持等方面工作。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縣級相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參與,5年來,鄰水縣累計組織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聯席會、推進會200餘次,專題研究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資金管理、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確保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順利推進。
建立包保責任機制。建立縣級聯繫領導、各鎮黨委政府和幫扶部門的包保責任機制,對鄉鎮轄區內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實行同擔責、共包幹舉措,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快速研究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確保了項目順利快速推進。
搬遷哪些人?精準識別不落一人
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精準識別是關鍵。
根據省上下達任務,鄰水縣編制年度計劃時,將搬遷對象優先鎖定為省定、縣定摘帽村中擬脫貧的貧困戶,實現搬遷人口與脫貧率有機結合,同時嚴格執行貧困戶自願申請、村社評議、各鎮初審、縣級審定的程序,確保了對象識別精準。
易地扶貧搬遷年度任務下達後,由縣扶貧開發局牽頭,各鎮、各相關部門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進行集中複查、多次覆核,對不符合搬遷條件、意願發生改變的搬遷群眾進行清退,做到應搬盡搬,實現了識別精準、搬遷精準、政策落實精準。
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成後、搬遷戶入住前,由縣扶貧開發局、各項目鎮組織開展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精準性全覆蓋驗收,對申報、入住搬遷戶戶主姓名、搬遷人口及動態調整情況進行逐一核實,驗收無誤後交付鑰匙並同步核對扶貧系統,把好了搬遷對象精準驗收關。
搬到哪裡去?因地制宜實現住得穩
居以安為先。集中安置點建設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頭戲。往哪搬、怎麼搬?這考驗著鄰水縣委縣政府的智慧與擔當。
對此,鄰水縣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堅持「四靠、三進、四不選」的原則(「四靠」即靠近基礎設施好的區域、靠產業基地、靠園區、靠景區,「三進」即進社區、進中心村、進場鎮,「四不選」即有地災隱患不選、群眾不滿意不選、基礎難改善的不選、無發展後勁的不選),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達到「要群眾搬」到「群眾要搬」的效果。
在搬遷過程中,鄰水縣採取分散安置方式,分散安置3003戶9124人,其中2戶7人建房方式為回購商品房、城鎮安置,其餘均採取新建住房、農村安置,分散安置戶人均建房面積約24.5平方米,未突破25平方米政策紅線,戶均自籌資金約5899元,自籌資金合規率100%。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鄰水縣共建成集中安置區35個,集中搬遷安置規模336戶968人,其中27個安置區為行政村內就近安置,7個安置區為依託產業園區安置,1個安置區為依託移民新村安置,安置方式均為農村安置,安置區類型均為一般安置區。
搬後怎麼辦?三大舉措實現穩定脫貧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
隨著群眾不斷搬遷入住,鄰水縣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從搬遷建設向後續脫貧發展轉變,通過外出務工就業一批、發展產業帶動一批、土地流轉增收一批,著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真正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外出務工就業一批。建立就業創業服務站,為搬遷戶提供就業信息,通過定崗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搬遷群眾的就業本領,積極推薦和引導搬遷戶外出務工,5年來,推薦和引導全縣易地搬遷群眾就業9351人次。大力開發保潔員、保安等公益性崗位608個,免費提供崗前培訓,解決部分有勞動力不能外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276人次。
發展產業帶動一批。依託縣境內兩個省級園區、產業基地和專業合作社,整合各類產業資金,分戶施策,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種養業等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及民俗文化等現代服務業,成功打造農旅結合、工農互動、產業融合發展等脫貧產業示範帶,增強了搬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5783人次,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土地流轉增收一批。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集中流轉閒置土地進行發展產業,最大程度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資源,確保搬遷群眾「離地不離權」「權隨事走」,讓閒置土地給搬遷群眾帶來穩定的財產性收入,通過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確保了戶均有1人外出就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推動了搬遷群眾穩定脫貧致富。(文/蔣軍)
責編:張靖雯
31908357,.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2020-11-03 09:22:52,.204450,.張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