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國新辦舉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扶貧搬遷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根本性措施。新時期的易地扶貧搬遷叫做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這是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主要表現在四方面:
一是搬遷的規模前所未有。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世界上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也只有80多個,現在完成了這項工程,就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在中國的扶貧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
二是搬遷對象都是貧中之貧。中西部地區有意願,又有能力的搬遷的人口已基本完成搬遷,剩餘的人很多都是貧困程度深、原先也一直想搬,但是沒有能力搬出來。
三是適宜搬遷安置的空間嚴重不足。「十三五」時期,搬遷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這些地區大多是山區、高寒山區、生態條件非常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敏感脆弱,這些地區人多地少,所以安置地不好找,安置資源緊張。有的地方有土無水,有的地方有水無土。這些問題在西北、西南,特別是三區三州尤為突出。
四是搬遷工作點多面廣、工作鏈條長。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數萬個安置點,關係到近千萬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包括搬遷對象的識別、安置點的確定、建設、搬遷入住,後期產業的發展、社區管理、拆舊復墾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可以說是一次不小的社會的重組。這對遷入地政府和遷出地政府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特別是一些跨縣安置的任務更加繁重,叫「事非經過不知難」,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實施如此規模、如此艱巨的偉大工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如意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