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新居 立新業 展新顏 山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2020-12-01 新華網山西頻道

  原標題:遷新居 立新業 展新顏

  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拆除復墾同步走,增減掛鈎保實效。」「移民搬遷好,復墾生態美。」「治山治坡斷窮根,復地復綠變美景。」6月15日,我省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現場推進會在呂梁市臨縣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實地觀摩了靳家裡村、沙坡底村、多士村和周會村的拆除復墾現場,紛紛對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給予稱讚。

  易地扶貧搬遷是攻堅深度貧困的超常舉措,事關脫貧進度和脫貧成色。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以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為重點,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易地扶貧搬遷取得決定性進展。

  5月8日,國務院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榜上有名。至此,從2017年以來,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3次受到國務院表揚。

  安置點全部竣工 貧困群眾遷新居

  仲夏的傍晚,華燈初上,涼風習習。在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萬安苑小區的文化活動廣場,居民們跟著音樂節拍歡快地跳著舞蹈。正在散步的王恩貴老人高興地說:「以前在山溝溝裡,平時哪有什麼文化生活。自打去年搬到縣城的新小區,我們可是過上了新生活,出門有超市,買東西方便了,看病吃藥也方便了,大傢伙兒現在可樂呵了。」

  臨縣位於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村多,貧困發生率高,是我省的深度貧困縣之一。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多、地域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分階段實施。去年10月,隨著萬安苑等小區竣工交付使用,不但標誌著臨縣安置點建設全部竣工,也宣告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全部竣工。

  去年,我省易地扶貧搬遷進入工程集中掃尾驗收和搬遷入住期,省扶貧辦堅持問題導向,每月提取數據,通報工程進度、政策執行、資金支付、拆除復墾等情況,問題移交到縣到點,限期解決,消除安置點建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質量風險。83個項目縣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行動,組織專門機構竣工驗收,通過臺帳管理適時監控到項目,梳理問題清單,逐一解決銷號,確保搬遷群眾如期搬遷。

  新平堡鎮常勝山村的搬遷戶李文生說起搬遷,笑得合不攏嘴。他說,2019年4月21日對於他們村裡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天鎮縣「萬家樂」安置點小區搬遷工作正式啟動。當天小區內,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人們興奮地在新樓房裡看了又看,圍著小區轉了又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回憶起搬遷的情景,李文生說:「我們村是縣裡首個整體搬遷村,在黃土地裡滾打了大半輩子,沒想到能住上樓房,過上城裡人的生活。那天,是我一生中最開心的一天。」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我省採取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產業就業保障和社區治理跟進「六環聯動」辦法,圍繞解決「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方面的問題,統籌推進深度貧困自然村整體搬遷。各地在工作中把經濟帳、長遠帳、收益帳、子孫帳、資產帳和兜底帳給群眾講清楚、算明白,有效提高了搬遷對象精準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工程竣工率、搬遷入住率和群眾滿意度。

  針對貧困群眾故土難離、對搬遷後生活環境信心不足,導致舊村舊房拆除難,新舊兩頭跑,搬出來穩不住的問題。我省出臺拆除復墾獎補政策,明確退耕還林等政策補貼、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農村社會保障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和渠道、脫貧攻堅支持政策等不變,確保搬遷農戶權益無損,讓群眾搬得既順心又開心。截至目前,全省1502個集中安置點全部建成,3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1萬同步搬遷人口,告別窮窩窩,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新生活。

  後續扶持不鬆勁 就業增收樂無憂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在保證1502個集中安置點入住率的同時,我省把後續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注重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確保貧困勞動力都能在家門口就業。

  劉彩霞是和順縣義興鎮井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住在距縣城西15公裡的山溝裡,不僅住房條件差,出行不便,村裡更沒有學校,兩個孩子上學只能到縣城租房。

  搬到縣城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康阜小區後,劉彩霞的生活變了樣,她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培訓,在小區附近的扶貧工廠上了班,孩子在附近的學校上了學,小區內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綜合文化場所等配套設施齊全,她不出小區就能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工資是計件結算的,幹得多拿得多,再也不用千裡迢迢出門打工了,就業顧家『兩不誤』,每月能拿近2000元工資。」談起現在的生活,她快樂而滿足。

  去年以來,我省進一步將工作重點從工程建設轉移到後續扶持上來,制定出臺相關後續扶持實施政策,在農村安置區配套建設農業園區,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完善帶貧益貧機制;在縣城安置點配套建設扶貧產業園區、扶貧車間,強化就業培訓和勞務輸出,鼓勵搬遷群眾自主擇業創業。

  「真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新房,還就近做起了買賣,這都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幫了我。」6月18日,在保德縣惠民家園小區,原來住在窯圪臺鄉王家坪村的貧困戶陳巨全對記者發出由衷感慨。

  惠民家園是保德縣最大最集中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縣居民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主任胡耀介紹,惠民家園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後續扶持,注重社區治理,目前已形成了辦事有地方、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的工作格局,為搬遷群眾融入新社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融入感、幸福感。我省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在安置點同步配套醫療、教育和養老等公益設施,同步跟進特色產業園、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建設的基礎上,各地還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推進政策有效接續,在產業培育和技能培訓方面下功夫,把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落到實處,確保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省扶貧辦主任劉志傑對記者說:「與完成搬遷任務相比,做好後續扶持工作更加艱巨。剛剛召開的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現場推進會,就是要把各項後續扶持進一步落實落細,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生活。」(記者李全宏)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介紹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
  •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精準?國務院扶貧辦:3個環節完成對象精準識別
    1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回應如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何精準識別認定時,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司長黃豔表示,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是搬遷工作的關鍵環節,五年來全國共有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了搬遷,到2019年底,有920萬已經實現了脫貧,今年剩下的40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已經解決了,目前正在履行退出程序。
  • 【專題】易地扶貧搬遷何以成為脫貧攻堅標誌性工程?——專訪國家發...
    總結易地扶貧搬遷的經驗,對於未來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易地扶貧搬遷:中國獨特的扶貧經驗●搬遷資金從哪裡來●如何進行產業配套和就業扶持●易地搬遷經驗:未來仍可發揮作用「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累的基本經驗,為國家重大民生工程的組織實施提供了有益借鑑
  •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
    隨後,他指著新居,話鋒一轉,「現在住進樓房,做飯用燃氣,出門坐公交,好日子來得真快。」2015年12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楊江平的老家在銅仁市德江縣,一聽說縣裡啟動部分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消息,他就報了名。2018年8月,楊江平搬到大龍經濟開發區麻音塘街道龍江新區,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家。伴隨喬遷之喜而來的,還有新的期盼。
  • 【多彩視評】五步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貴州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登上新聞聯播!聯播稱,貴州省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搬遷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3倍多;從時間上看,貴州僅用了4年;從安置方式看,貴州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將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 易地扶貧搬遷:「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地區脫貧的最有效途徑
    目前,住房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已全部具備,679戶2782人搬遷入住。    野玉海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主要採取了「『三變』+易地扶貧搬遷」的模式。所謂「三變」,即「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這是貴州省「在三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闖出一條新路」的典範。如何將「三變」應用到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當地主要採取了五種方式:    其一,「三變+易地扶貧搬遷+山地旅遊」。
  • 山西:搬出窮山溝,開啟新生活
    往西駛入山西地界,則明顯感覺山多、彎多、坡路多。長久以來,在這大山深處溝壑之間,居住著受地貌交通影響而生活貧困的人們。  近年來,為使這些大山深處的人們「走出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從太行山到呂梁山,處處呈現「山莊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退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產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貧困群眾生活好起來」的生動局面。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2018年農曆臘月十二,在鑼鼓聲中,喻倩一家搬遷到了松桃自治縣團山安置點。「新居由政府統一實行簡裝修,房間寬敞明亮,還配備了家具家電,拎包入住。」 喻倩說。「十三五」以來,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共有64710戶293569人喻倩一樣,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松桃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
  • 山東: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
    在今天上午省發改委和省扶貧辦等相關部門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山東如何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質量安全?對此,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始終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工程質量安全,堅持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建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維護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的規程和臺帳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壓實主體責任。
  •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期搬進新居
    本報訊(記者 何勤華)3月13日至14日,省委常委、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曲木史哈在涼山州布拖縣督導檢查,強調要聚焦易地扶貧搬遷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對標補短抓實抓細整改,確保6月30日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進安全住房
  • 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公布 陝西72個縣區、集體...
    《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對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美麗搬遷安置區、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勵志易地搬遷群眾等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予以集中通報
  •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機制有序運轉,「五個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繼續發揮作用,後續扶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國家發改委通報「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 甘南州2集體3個人...
    >記者日前從甘南州發改委獲悉,在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公布的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中,甘南州兩個集體和三名個人榜上有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宣傳推介各地區各部門「十三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基層搬遷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搬遷群眾艱苦奮鬥光榮脫貧的感人故事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制度保障。聘請了專業規劃設計單位,科學編制了「十三五」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實施方案,有效保證了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科學、規範實施。嚴格按照精準識別的11個步驟進行落實,將原標註的6278戶24997人核減到5121戶19813人,將不符合區域條件要求的5184人排除擬搬遷對象。
  •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發布
    11月3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國家發改委對從全國各地遴選出來的100個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200個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200個美麗搬遷安置區、300名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400名勵志易地搬遷群眾進行集中通報,宣傳推介全國各地區各部門
  • 後易地搬遷時代: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隨著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易地搬遷的實地落實,以及社會公益力量的介入助力,截至目前,農村「三留」問題(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已在一區兩縣取得較大成效,曾經困擾深度貧困家庭的居住條件、教育環境、醫療保障、就業形勢等方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與41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達成就業意向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招聘會在...
    7月29日,由西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在彩虹社區舉辦,旨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在此之前,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就與西秀區農民工綜合勞務市場擬定定向吸納2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結合當前西秀區疫情防控和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願,招聘會特選在彩虹社區舉辦。招聘會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紛紛上前諮詢,填報資料信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 國家發改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世界史上空前未有
    12月3日,國新辦舉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扶貧搬遷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根本性措施。新時期的易地扶貧搬遷叫做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這是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搬遷的規模前所未有。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世界上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也只有80多個,現在完成了這項工程,就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
  • 我市4個先進典型 入選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
    為宣傳推介各地區各部門「十三五」時期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基層搬遷幹部的典型事跡、搬遷群眾艱苦奮鬥脫貧的感人事跡,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我市共有1家單位、1個社區和兩名個人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