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

2021-01-11 新華社客戶端

「幾畝薄田,不咋掙錢,我和村裡不少人一樣,都出遠門打工。」父親突發腦梗,母親臥病在床,37歲的楊江平回憶起曾經的日子,眼圈不禁發紅。隨後,他指著新居,話鋒一轉,「現在住進樓房,做飯用燃氣,出門坐公交,好日子來得真快。」

2015年12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

楊江平的老家在銅仁市德江縣,一聽說縣裡啟動部分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消息,他就報了名。2018年8月,楊江平搬到大龍經濟開發區麻音塘街道龍江新區,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家。

伴隨喬遷之喜而來的,還有新的期盼。「從農民變成市民了,新的生活開始了,如果有穩定的工作,那就更好了。」

大龍經濟開發區易地搬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找上了門。「開發區有近百家勞動密集型企業,我們有針對性地辦培訓班,讓搬遷戶掌握技術,實現家門口就業。」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開發區共舉辦就業培訓班139期,惠及1萬多人次。通過外出務工就業、留守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以及自主創業等方式,搬遷戶已實現至少一戶一人就業。

曾經扛鋤頭的楊江平,如今成為一名工人,在錳礦加工廠操作機器。「五險一金都有,第一個月到手工資就有3000多元。而且,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在周邊,去社區衛生服務站拿藥、檢查也很方便。」楊江平說,妻子也在鄰近的打火機廠找到了工作,兩口子真正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目前,貴州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4萬多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搬遷戶裡,包括侗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群眾。人搬出了大山,文化也走出了大山,百姓大舞臺由此應運而生。「文化也是我們的家當,跟著我們搬過來了。」楊江平是土家族,當他看到舞臺上表演的土家族節目時,更加有了歸屬感。

從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文化服務體系等入手,貴州為新市民構築起溫暖的家,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從「身進城」到「心進城」的轉變。截至6月上旬,全省搬遷勞動力累計就業創業86萬多人,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率達到100%;已建成配套學校573所,醫療衛生項目390個,納入掛牌督戰的教育項目96所、醫療項目7個將於6月底完成,搬遷群眾就近就學就醫全覆蓋。(記者 萬秀斌 汪志球 蘇濱)

相關焦點

  •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機制有序運轉,「五個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繼續發揮作用,後續扶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秋日豔陽照耀下,松桃自治縣團山安置點,一棟棟精緻樓房格外引人注目。安置點商業街愛心超市,女老闆喻倩正在熱情招呼顧客。她說:「搬出來,安居樂業過好日子,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喻倩一家住在松桃永安鄉鳴珂村小溝組。
  • 與41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達成就業意向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招聘會在...
    7月29日,由西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在彩虹社區舉辦,旨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在此之前,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就與西秀區農民工綜合勞務市場擬定定向吸納2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結合當前西秀區疫情防控和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願,招聘會特選在彩虹社區舉辦。招聘會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紛紛上前諮詢,填報資料信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 【多彩視評】五步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貴州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登上新聞聯播!聯播稱,貴州省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搬遷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3倍多;從時間上看,貴州僅用了4年;從安置方式看,貴州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將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的「夜郎國」成炙手可熱的避暑勝地!
    貴州,簡稱「黔」或「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貴陽,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北接四川和重慶,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
  • 八山一水一分田,爬山登寨樣樣俱全
    高原、山地加上絢麗的喀斯特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構成了山水交融景色動人的 貴州獨佔4大世界遺產秀麗古樸、風景如畫以省會貴陽為起點,很多景點都在周邊地區在這裡,開始你的」洗肺「之旅吧。青巖古鎮古鎮始建於明代,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保存完好,與鎮遠、丙安、隆裡並稱為貴州四大古鎮。古鎮依山而建,城牆用巨石築於懸崖上,鎮內建築精湛的石雕、木雕工藝是一大看點。青巖有一條獨具特色的石巷,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非常適合拍照。
  • 易地扶貧搬遷:「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地區脫貧的最有效途徑
    案例一  貴州水城縣:「三變」帶動彝寨千家農戶脫貧致富    野玉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涉及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玉舍鎮、勺米鎮、坪寨鄉、發耳鎮、都格鎮、楊梅鄉6個鄉鎮29個村169個組,共安置1006戶4123人,項目總佔地面積300畝,分6個組團建設,總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總投資2.63億元。
  • 八山一水一分田
    這個武夷山腳下的閩西城市,整個家底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14%,負氧離子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空氣、水、土壤質量均居全國前列,這些生態稟賦也讓它有底氣亮出「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的名片。 1999年4月,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到三明調研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叮囑要「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
  •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人怎樣走出窮山惡水?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普惠金融——跋山、涉水、下田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海、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使得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薄弱,偏遠山區的金融基礎設施較差。民營經濟雖蓬勃發展,但存在單體規模小、產業基礎弱、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 【專題】易地扶貧搬遷何以成為脫貧攻堅標誌性工程?——專訪國家發...
    2001年,原國家計委開始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納入國家層面,予以統籌部署和支持,在內蒙古、貴州、雲南、寧夏4省(自治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試點,隨後又陸續擴大到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發改委設立了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形成了穩定的投入渠道,資金支持總量和戶均補助標準逐步增加。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介紹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
  •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發布
    11月3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國家發改委對從全國各地遴選出來的100個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200個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200個美麗搬遷安置區、300名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400名勵志易地搬遷群眾進行集中通報,宣傳推介全國各地區各部門
  •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居然養育了近4000萬人口
    福建省是我國東南部的一個省份,省內多山,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覆蓋率達65.95%,位居全國首位,其國土面積約為12.4萬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只有2004.46平方公裡,僅佔其面積的1.6%。
  • 國家發改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世界史上空前未有
    12月3日,國新辦舉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扶貧搬遷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根本性措施。新時期的易地扶貧搬遷叫做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這是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搬遷的規模前所未有。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世界上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也只有80多個,現在完成了這項工程,就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
  • 我國最特殊的省,省內幾乎沒有平原,卻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譽
    這個省份就是貴州省了,貴州省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極為特殊的,它位於雲貴高原,平均海拔都達到了1100米左右,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貴州內部的地形地貌非常的特殊,和我們大部分的省份都不一樣,甚至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 ,在貴州省內部的地貌一般只有4種,分別是山地,丘陵,盆地及高原,正好少了剛剛小編所介紹的平原,其中在這些地域面積內部山地的面積又佔據了108,740平方千米,高達總面積的71%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學校離家有3公裡多,還要經過一條河,河上沒有橋,都是蹚水過河,一到夏秋河水上漲,張鋒的心就揪著,當時一家人最大的願望就是離開大山。2016年,張鋒一家四口被列入易地扶貧搬遷名單。2017年4月,張鋒搬進了盛灣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開始了新生活。社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距離鎮政府、衛生院、中心小學都不足500米。他說:「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上學的事,自己也能安心打工掙錢了。」
  • 山東: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
    在今天上午省發改委和省扶貧辦等相關部門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山東如何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質量安全?對此,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始終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工程質量安全,堅持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建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維護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的規程和臺帳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壓實主體責任。
  • 多彩貴州 奔向新未來
    走「貴州新路」,迎「千年之變」!近期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貴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 ——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
    話音剛一落,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小商店的店主李紅梅就出現在了銷售窗口,面帶笑容詢問著顧客的需求。 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位於會師鎮濱河西路,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267戶62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