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你笑起來真好看!——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

2020-11-25 騰訊網

全文1137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本報記者周益平 李琴琴 馬曉微文/圖

「老闆,買東西!」話音剛一落,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小商店的店主李紅梅就出現在了銷售窗口,面帶笑容詢問著顧客的需求。

李紅梅原來住在會寧縣大溝鎮韓家岔村,距離會寧縣城約75公裡,她的家就在那綿延的黃土溝壑深處。那裡土地貧瘠,能耕種土地都是山地,而且少之又少,她只能種一些玉米和小雜糧,就算有了收穫,想變賣成錢,陡窄的山路又擋住了客商的腳步……

「以前山高路陡,與外界溝通困難,有時候想出去買個東西都不方便,遇到颳風下雨就更危險了,下雨天我要出門拿個鐵鍬,一邊填土一邊鏟水才能通行。」說起曾經居住的環境,李紅梅還是心有餘悸。

「以前出一趟門可是太不方便了,天還沒亮就要起床,走山路步行三個小時到鎮子上,坐上大巴車還要兩個小時才能到會寧縣城,你看看現在多好,我直接就住在了縣城最繁華的地段。這套90平方米的房子我才掏了1萬元,聽說周圍小區的房價1平方米都在5000至6000元,你說說黨的政策好不好?」李紅梅笑著說。

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位於會師鎮濱河西路,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267戶6271人。建設安置住房1267套,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

2016年,大溝鎮開始了異地扶貧搬遷,在孩子們的支持下,李紅梅上報了信息。按照相關政策,在2019年李紅梅如願分到了一套9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住房,有廚房、有廁所,安置小區道路硬化、寬廣平直,有路燈、有廣場,小區周邊還配套建設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生活極為便利。「我從來沒想過能搬出山溝溝,拿到鑰匙時就像做夢一樣。」在李紅梅的臉上,記者看到的是真正的幸福,是那藏不住的笑容。

住房有保證了,交通條件便利。但後續的生活問題又擺在了她的面前,再回老家做農活是不可能的了,一家的生活開支從何而來?集中點1000多戶居民,要生活啊,要買東西啊!為何不利用自己住房是1樓的優勢開個小商店呢?雷厲風行的李紅梅說幹就幹,騰出一間臥室安裝貨架、進貨,很快小商店就開業了!賣飲料、小吃、衛生用品……可謂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李紅梅的小商店發展得是紅紅火火,貨架上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自己不用親自去進貨了,打個電話,經銷商就把商品送上門,加上丈夫在縣城做公益崗位,每月有1500元的補貼,完全能滿足一家的開支,李紅梅家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

對於未來,李紅梅有信心,她說,這些是以前不敢想的,沒有易地扶貧搬遷,可能一輩子都住在山溝溝,感謝黨和政府幫我們老百姓搬新家,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編輯|關雲丹 徐娟 劉琳

責編|朱德軍

監製|武志強監審|王曉偉

點個「在看」你懂得!

相關焦點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塔克拉瑪幹腹地矗...
    從原始到現代,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易地搬遷,讓這裡的人們過上了「從來沒想過」的生活。搬遷前,300多戶村民在新疆于田縣城以北25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世代沿河而居。但荒漠化讓克裡雅河逐漸乾涸,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現實問題愈發突出。僅僅在幾年前,這裡80%的人們還處於貧困線以下,過著缺水、少電、不通電話的生活。
  • 易地扶貧搬遷:「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地區脫貧的最有效途徑
    觀音井鎮萬壽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距鎮政府7公裡,距城區31公裡,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442戶16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338人(易地扶貧搬遷44戶178人)。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中,萬壽村注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後續產業發展,引進巴中市三棵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企業帶動脫貧致富。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還有了工作,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近日,淅川縣盛灣鎮盛和社區內,搬遷戶張鋒聊起現在的生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3年時間裡,淅川縣共有19813人像張鋒一樣,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紅利,住進了舒適的樓房,謀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覺得連滿足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現在正實現跨越奔小康的巨大變化。
  •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
    隨後,他指著新居,話鋒一轉,「現在住進樓房,做飯用燃氣,出門坐公交,好日子來得真快。」2015年12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楊江平的老家在銅仁市德江縣,一聽說縣裡啟動部分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消息,他就報了名。2018年8月,楊江平搬到大龍經濟開發區麻音塘街道龍江新區,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家。伴隨喬遷之喜而來的,還有新的期盼。
  • 遷新居 立新業 展新顏 山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至此,從2017年以來,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3次受到國務院表揚。  安置點全部竣工 貧困群眾遷新居  仲夏的傍晚,華燈初上,涼風習習。在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萬安苑小區的文化活動廣場,居民們跟著音樂節拍歡快地跳著舞蹈。正在散步的王恩貴老人高興地說:「以前在山溝溝裡,平時哪有什麼文化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進新住所 搬出新未來
    &nbsp&nbsp&nbsp&nbsp比參旦多傑年長1歲的姐姐東智卓瑪用藏語嘟囔了幾句,幫忙翻譯的工作人員笑了:「她說自從搬家後,弟弟越來越『端莊』了。」&nbsp&nbsp&nbsp&nbsp東智卓瑪口中的「搬家」指的是易地扶貧搬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壽之鄉」氣象新
    他認為,開展易地扶貧移民搬遷,才能彌補這一「先天缺陷」。搬遷離不開住房安置,更不能少了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配套。「要讓老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涉及他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統籌考慮,而用地保障就是解開這把鐵鎖的鑰匙。」巴馬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羅金亮分析道。政策先行,為深度貧困地區發展「解鎖」。
  • 【專題】易地扶貧搬遷何以成為脫貧攻堅標誌性工程?——專訪國家發...
    「目前,我們正在研究探索結合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對居住在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相對惡劣地區且有搬遷意願的農村低收入群體實施易地安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童章舜說。多年實踐證明,由於生產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就地扶貧措施成效不顯著,易地扶貧搬遷已成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擺脫貧困的最有效途徑。2015年,各地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工作,經摸底,約1000萬農村貧困群眾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難以實現就地脫貧。
  •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精準?國務院扶貧辦:3個環節完成對象精準識別
    1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回應如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何精準識別認定時,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司長黃豔表示,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是搬遷工作的關鍵環節,五年來全國共有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了搬遷,到2019年底,有920萬已經實現了脫貧,今年剩下的40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已經解決了,目前正在履行退出程序。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十三五」以來,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共有64710戶293569人喻倩一樣,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松桃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易地搬遷見聞⑧】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
    新疆日報訊(巴州記者站張慧疆報導)6月2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點時,村民麥麥提·艾力木就已經忙碌起來:清洗擦拭屋頂上的「藍板板」——分布式光伏發電板,給羊圈的20餘只羊添水餵草……如今,和麥麥提一樣搬遷下山在定居點開啟新生活的牧民們,靠著光伏發電分紅、發展畜牧業、開辦牧家樂等,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 湖南日報丨安居樂業奔小康——看發達地區扶貧的長沙縣模式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讓搬遷群眾「穩得住」。 為啥當初自己不敢搬下山,貧困戶鄧蘭英其實有心結:「住在山上,有田地可種,至少基本生活有保障吧。下了山,一家人靠什麼過活?」鄧蘭英的疑問也是許多貧困戶的擔憂。 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施策,就業、社保、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時跟進,打消群眾的顧慮。
  • 與41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達成就業意向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招聘會在...
    7月29日,由西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在彩虹社區舉辦,旨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招聘會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紛紛上前諮詢,填報資料信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通過此次專場招聘會,彩虹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進一步知曉和了解西秀區農民工綜合勞務市場的職能職責,為今後開展招聘會打下基礎,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就近、就地、就業的服務理念。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介紹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雙牌陽明山村:吃上旅遊飯 甩掉窮帽子
    廖芝民在整理房間  「一家四口就我一個人有山,生活一直比較拮据。」廖芝民夫妻二人在家務農,收入本就微薄,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當村裡的扶貧工作隊進到他家調查摸底時,一家人擠在簡陋的老房子裡,整個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  「村裡看我比較困難,搞村莊綠化的時候請我去做事,有了一部分收入,再加上國家給的危房改造資金,才建起了新房子。」雖然靠相關扶貧政策改善了生活條件,但靠自己賺錢致富一直是廖芝民的夢想。
  • 山東: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
    在今天上午省發改委和省扶貧辦等相關部門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山東如何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質量安全?對此,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始終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工程質量安全,堅持把質量安全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建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維護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的規程和臺帳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壓實主體責任。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機制有序運轉,「五個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繼續發揮作用,後續扶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