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點(6月20日攝)。
新疆日報訊(巴州記者站張慧疆報導)6月2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點時,村民麥麥提·艾力木就已經忙碌起來:清洗擦拭屋頂上的「藍板板」——分布式光伏發電板,給羊圈的20餘只羊添水餵草……如今,和麥麥提一樣搬遷下山在定居點開啟新生活的牧民們,靠著光伏發電分紅、發展畜牧業、開辦牧家樂等,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領到真金白銀
「企業投資,自己一分錢都沒掏,每天只抽10分鐘把光伏電板打掃乾淨就行了,靠光伏電板發電賣錢,我家每個季度都能領到分紅,一年下來可以收益3600元。」麥麥提高興地說。
村民麥麥提·艾力木一家有4口人,舉家搬遷到定居點後,他家養羊加種地一年的收入有3萬元。2017年底,他和鄉親們積極響應鄉政府號召,在自家院子裡安裝了戶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曾是深度貧困村的巴什克其克村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光熱資源和定居牧民閒置的院落,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暖光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籤訂協議,打造了巴州首個依靠光伏產業帶動精準脫貧的「光伏小村」。
2018年10月併入大電網後,巴什克其克村每個季度都會舉行光伏扶貧收益「紅利」發放儀式,這份暖心「大禮包」發放給全村64戶安裝了戶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村民,現場領到真金白銀的農戶們喜笑顏開。
6月20日,供電公司檢修人員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村對房頂的光伏發電設施進行檢修保養。(圖片均由確·胡熱攝)
用上電採暖光纖入了戶
搬下山後落戶巴什克其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吐孫江·吾布力靠畜牧養殖為生,收入單一且不穩定。自從參與到光伏產業項目後,他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脫貧增收。
「如今,村民家家戶戶在冬季都用上了電採暖,和往年燒煤取暖相比,一年下來可以省1000多元呢。」吐孫江說。
光伏發電不僅讓巴什克其克村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還帶動了光纖入戶。戶戶通網在讓村民享受現代信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當地特色農產品也搭上電商快車走向全疆各地。
「現在我家除了有光伏發電分紅外,還大力發展畜牧業、香蒜種植等,一年下來收入達6萬元,家裡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今年我還打算開個牧家樂!」吐孫江樂呵呵地說。
小村成了「打卡地」
隨著「光伏小村」知名度的與日俱增,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遊客的「打卡地」。
巴什克其克村打造的崑崙牧家樂旅遊景點項目吸引了不少遊客。這兩天,村民卡米力·加馬力正忙著打掃崑崙牧家樂內的蒙古包,為旺季營業做準備。
「很多遊客都對光伏小村充滿好奇,慕名而來。我家有3頂蒙古包,旅遊旺季時,平均每天有1000元的收入。」卡米力說。
2016年,「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深入挖掘巴什克其克村的光伏、民俗等旅遊資源,扶持當地一戶牧民購買了4頂蒙古包開辦牧家樂,經營了2個多月便收入10萬元,這一下吸引了原本猶豫不決的牧民們紛紛加入。
庫拉木勒克鄉黨委書記周世剛說:「這幾年,來我們鄉牧家樂遊玩的人越來越多。目前,全鄉共有35戶86人從事牧家樂經營,還有30多戶定居牧民出售自家產的酸奶、青稞饢等。牧民的增收渠道多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