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易地搬遷見聞⑧】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

2021-01-08 天山網

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點(6月20日攝)。

  新疆日報訊(巴州記者站張慧疆報導)6月2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點時,村民麥麥提·艾力木就已經忙碌起來:清洗擦拭屋頂上的「藍板板」——分布式光伏發電板,給羊圈的20餘只羊添水餵草……如今,和麥麥提一樣搬遷下山在定居點開啟新生活的牧民們,靠著光伏發電分紅、發展畜牧業、開辦牧家樂等,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領到真金白銀

  「企業投資,自己一分錢都沒掏,每天只抽10分鐘把光伏電板打掃乾淨就行了,靠光伏電板發電賣錢,我家每個季度都能領到分紅,一年下來可以收益3600元。」麥麥提高興地說。

  村民麥麥提·艾力木一家有4口人,舉家搬遷到定居點後,他家養羊加種地一年的收入有3萬元。2017年底,他和鄉親們積極響應鄉政府號召,在自家院子裡安裝了戶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曾是深度貧困村的巴什克其克村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光熱資源和定居牧民閒置的院落,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暖光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籤訂協議,打造了巴州首個依靠光伏產業帶動精準脫貧的「光伏小村」。

  2018年10月併入大電網後,巴什克其克村每個季度都會舉行光伏扶貧收益「紅利」發放儀式,這份暖心「大禮包」發放給全村64戶安裝了戶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村民,現場領到真金白銀的農戶們喜笑顏開。

6月20日,供電公司檢修人員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巴什克其村對房頂的光伏發電設施進行檢修保養。(圖片均由確·胡熱攝)

  用上電採暖光纖入了戶

  搬下山後落戶巴什克其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吐孫江·吾布力靠畜牧養殖為生,收入單一且不穩定。自從參與到光伏產業項目後,他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脫貧增收。

  「如今,村民家家戶戶在冬季都用上了電採暖,和往年燒煤取暖相比,一年下來可以省1000多元呢。」吐孫江說。

  光伏發電不僅讓巴什克其克村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還帶動了光纖入戶。戶戶通網在讓村民享受現代信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當地特色農產品也搭上電商快車走向全疆各地。

  「現在我家除了有光伏發電分紅外,還大力發展畜牧業、香蒜種植等,一年下來收入達6萬元,家裡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今年我還打算開個牧家樂!」吐孫江樂呵呵地說。

  小村成了「打卡地」

  隨著「光伏小村」知名度的與日俱增,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遊客的「打卡地」。

  巴什克其克村打造的崑崙牧家樂旅遊景點項目吸引了不少遊客。這兩天,村民卡米力·加馬力正忙著打掃崑崙牧家樂內的蒙古包,為旺季營業做準備。

  「很多遊客都對光伏小村充滿好奇,慕名而來。我家有3頂蒙古包,旅遊旺季時,平均每天有1000元的收入。」卡米力說。

  2016年,「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深入挖掘巴什克其克村的光伏、民俗等旅遊資源,扶持當地一戶牧民購買了4頂蒙古包開辦牧家樂,經營了2個多月便收入10萬元,這一下吸引了原本猶豫不決的牧民們紛紛加入。

  庫拉木勒克鄉黨委書記周世剛說:「這幾年,來我們鄉牧家樂遊玩的人越來越多。目前,全鄉共有35戶86人從事牧家樂經營,還有30多戶定居牧民出售自家產的酸奶、青稞饢等。牧民的增收渠道多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越來越幸福。」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壽之鄉」氣象新
    回想起沒水喝的日子,西山鄉戈賢村巴獨屯85歲的劉永進老人十分感慨。因為缺水,過去全屯79戶人家要到9公裡外挑水,一擔水一個來回就要半天時間。2016年,廣西廳在巴獨屯打出了一口160多米深的水井,並爭取當地水利部門投入40多萬元,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和管網入戶工程,結束了該屯飲水困難的歷史。劉永進說:「喝上這一口甘甜的自來水,我等了整整80多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你笑起來真好看!——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
    話音剛一落,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小商店的店主李紅梅就出現在了銷售窗口,面帶笑容詢問著顧客的需求。 會寧縣鐘鼓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位於會師鎮濱河西路,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267戶6271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塔克拉瑪幹腹地矗...
    從原始到現代,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易地搬遷,讓這裡的人們過上了「從來沒想過」的生活。搬遷前,300多戶村民在新疆于田縣城以北25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世代沿河而居。但荒漠化讓克裡雅河逐漸乾涸,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現實問題愈發突出。僅僅在幾年前,這裡80%的人們還處於貧困線以下,過著缺水、少電、不通電話的生活。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喻倩一家住在松桃永安鄉鳴珂村小溝組。老家山高坡陡,房屋破舊,每年地裡產出的糧食勉強餬口,他們沒少過苦日子。為生計,喻倩與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兩個孩子「丟」給公公與婆婆照顧。喻倩說:「每次給孩子打電話,聽到孩子說想媽媽,都會忍不住哭。」2018年農曆臘月十二,在鑼鼓聲中,喻倩一家搬遷到了松桃自治縣團山安置點。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進新住所 搬出新未來
    &nbsp&nbsp&nbsp&nbsp東智卓瑪口中的「搬家」指的是易地扶貧搬遷。近年來,在青海省廣袤的牧區,不少過去住在帳篷裡或土坯房中的藏族同胞,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進新房子,也搬進了新生活。&nbsp&nbsp&nbsp&nbsp他們用上了電,學會一技之長,有了謀生技能,未來有了更多可能。
  • 庫拉木勒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買合木提•買買提明:暴恐分子就是蚍蜉撼樹
    我是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買合木提•買買提明,我於199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並講話,強調要把鏡頭對準人民、版面留給人民,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從大西北的閩寧鎮到天涯海角的博後村,從「北大倉」佳木斯到湘西十八洞村,作為新時代的媒體工作者,能記錄這個偉大時刻,是我們的光榮和責任。
  • 世界屋脊之上,千年小康夢想照進現實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詩經》開始,「小康」就是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和社會理想。西藏,這片約佔中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土地,曾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還有了工作,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近日,淅川縣盛灣鎮盛和社區內,搬遷戶張鋒聊起現在的生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3年時間裡,淅川縣共有19813人像張鋒一樣,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紅利,住進了舒適的樓房,謀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覺得連滿足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現在正實現跨越奔小康的巨大變化。
  • 遷新居 立新業 展新顏 山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至此,從2017年以來,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3次受到國務院表揚。  安置點全部竣工 貧困群眾遷新居  仲夏的傍晚,華燈初上,涼風習習。在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萬安苑小區的文化活動廣場,居民們跟著音樂節拍歡快地跳著舞蹈。正在散步的王恩貴老人高興地說:「以前在山溝溝裡,平時哪有什麼文化生活。
  • ...區多個集體和個人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多個集體和個人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 2020-11-20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公布 陝西72個縣區、集體...
    《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對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美麗搬遷安置區、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勵志易地搬遷群眾等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予以集中通報
  • 易地扶貧搬遷:「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地區脫貧的最有效途徑
    2016年,為切實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問題,那能鄉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州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重大歷史機遇,黨建引領,圍繞集鎮狠抓貧困戶的易地扶貧搬遷;圍繞搬遷群眾的增收全力發展產業,助力群眾創收致富;圍繞搬遷群眾的自我管理與社區管理,發展居民福利,加強生活保障。依靠這三個圍繞,那能鄉成功地走出了一條「黨建+易地扶貧搬遷+集鎮開發建設+產業發展扶貧」的路子。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介紹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