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住所 搬出新未來
    13歲的參旦多傑進屋時,五六個記者正在他家採訪。他有些緊張,安頓好客人坐下後,他才坐下來,大大方方地用漢語回答起問題。
    比參旦多傑年長1歲的姐姐東智卓瑪用藏語嘟囔了幾句,幫忙翻譯的工作人員笑了:「她說自從搬家後,弟弟越來越『端莊』了。」
    東智卓瑪口中的「搬家」指的是易地扶貧搬遷。近年來,在青海省廣袤的牧區,不少過去住在帳篷裡或土坯房中的藏族同胞,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進新房子,也搬進了新生活。
    他們用上了電,學會一技之長,有了謀生技能,未來有了更多可能。
    從一支手電筒到一臺洗衣機
    8月19日,海拔43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陽光明媚,47歲的藏族大娘康吉正在自家小院裡用洗衣機洗衣服。能方便地用上電,對康吉來說,是從一年多以前才開始有的生活。
    2019年以前,來自瑪多縣扎陵湖鄉尕澤村的康吉一家還過著遊牧生活。由於經濟狀況欠佳,那時候,家裡唯一的「電器」是一支手電筒。
    一年前,根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康吉一家搬到了縣城旁邊的查理鎮噶丹村集中安置點。如今,除了洗衣機,她家裡還有電視、冰箱、電磁爐等各種電器。
    「以前沒電的時候,衣服全靠手洗,天熱時牛羊肉難以保存,就算是簡單做一頓飯,都要花很長時間。」康吉說。
    邁入「電氣時代」,康吉一家除了受益於搬遷政策,也受益於瑪多縣近年來的電網改造工程。由於位於高海拔地區,環境惡劣經濟落後,瑪多縣城以前都只能靠柴油機供電。瑪多地處黃河源頭自然保護區,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用電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015年,青海省政府與國家電網聯合啟動了「果洛聯網工程」解決牧區缺電問題。2016年8月,隨著瑪多330kv開關站投入,瑪多縣用電正式接入了國家大電網,縣城居民終於用上了安全、可靠、清潔的電能。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多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裡,曾經世代住在帳篷中的搬遷群眾的基本生活設施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等待救助到靠雙手致富
    雪域高原電力普及不僅給牧區人民帶來便利的生活,也帶來了致富增收的機會。
    2016年,原本居住在瑪多縣黃河鄉江旁村的仁次一家通過瑪多光伏電站獲得3.3萬元的分紅。當年,仁次利用這筆錢到四川學習了藏服加工製作技術。
    2018年,仁次一家4口搬入了查理鎮果洛新村,與過去在江旁村的生活相比,穩定的電力供應讓仁次的一技之長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很快,他購置了電動縫紉機和熨燙機,在家裡開起了藏服製作手工作坊。
    「一頂藏式帽子500元,一件傳統藏服能賣到4000元。」仁次樂呵呵地算著帳。如今,他已從貧困戶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4歲的仁青加和38歲的妻子切忠也靠做裁縫徹底擺脫了貧困。
    切扎村距離共和縣府恰卜恰鎮24公裡,是該縣4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2017年,全村居住偏遠、分散的1144戶471名農牧民進行了搬遷,其中101戶334人通過統規自建住房方式,異地安置於恰卜恰鎮城北新區,距離縣城僅3公裡。仁青加一家就在其中。
    同年,仁青加和妻子參加了共和縣就業局為貧困戶免費開辦的技能培訓班,雙雙習得了裁縫手藝。如今,通過縣城裡的服飾公司,夫妻倆每月能接到10套左右的藏服訂單。
    「離縣城近,接單、拉原料、送成衣都很方便。」在仁青加的2019年家庭收入明白卡上,務工收入一欄有近3萬元,「都是靠雙手掙來的。」仁青加很是自豪。
    便利的地理位置,讓切扎村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規劃。據廿地鄉黨組書記楊果介紹,除了靠近縣城,切扎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還地處109國道旁,常有貨車司機和前往青海著名景點茶卡鹽湖的遊客從此經過。2019年,整合各級資金858.69萬元,切扎村開始修建集餐飲、住宿、購物於一體的產業扶貧孵化基地。
    「今年9月,產業園大樓即將對外出租,既可以就近解決群眾務工,又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楊果表示。
    從考試不及格到「我要考大學」
    「過去也不是老師教得不好,是我自己學得不好。」採訪時,參旦多傑這句頗為老成的話把所有人都逗樂了。不過,男孩這句話,也真切地道出了易地扶貧搬遷給姐弟倆的學習帶來的變化。
    參旦多傑一家來自瑪沁縣當洛鄉查雀幹麻村,屬當地深度貧困地區。由於家中沒有草場等資源,姐弟倆全靠母親達日卓瑪在鄉鎮飯店做廚師的1000多元收入過活。生活艱難,東智卓瑪常常見到媽媽愁眉不展。
    在這樣的環境下,姐弟倆很難專心於學習。東智卓瑪說,過去在當洛鄉上小學時,她很難得能在考試中及格,弟弟更是坐不住。
    2018年9月,在自籌了1萬餘元資金後,一家三口搬家了久美家園80平方米的新居,東智卓瑪和參旦多傑各自進入了瑪沁縣教學質量較好的初中和小學,達日卓瑪在縣政府獲得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每月工資2870元。加上產業入戶資金在合作社中的分紅,去年,家裡的總收入達到了2.8萬餘元。
    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轉移就業,安置在久美家園的7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實現了戶就業率100%。
    母親達日卓瑪臉上的笑容多了,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好了。上學期期末考試,參旦多傑和東智卓瑪各自獲得了班上的第3名和第6名。
    易地搬遷後,參旦多傑有機會去了西寧和成都,大城市的繁華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在,這個藏族男孩已有了自己的夢想,「好好念書,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