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1-01-09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古浪縣融媒體中心 看古浪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古浪縣直灘鎮團結村,寬闊乾淨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道路兩旁是翻修一新、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磚瓦房,房前屋後乾淨整潔,讓人耳目一新。

直灘鎮團結村屬景電二期工程東鄉移民村,自2015年3月正式移交古浪縣直灘鎮以來,該鎮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積極謀劃,引導幫助村民互幫互助、發展增收產業。面對團結村基礎薄弱,群眾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團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兩委班子一手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通過入戶宣傳民族政策,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常識的宣傳教育,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深入人心;一手積極引導少數民族群眾轉變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加快脫貧致富產業發展。目前,全村羊存欄1700隻,牛存欄200頭,2020年種植中藥材450畝、枸杞200畝,進一步夯實了團結村的產業發展基礎。如今,全村逐漸形成了鄰裡和諧、共謀幸福的好風氣。

直灘鎮團結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袁明見證了團結村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也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看到如今團結村的變化,他心裡十分歡喜,他告訴記者:「我們團結村現有77戶335人的常住人口,村民主要是從臨夏州東鄉縣移民過來的東鄉族群眾,還有個別十幾戶的回民和漢族群眾,2015年團結村整體移交直灘鎮管理以來,通過落實國家、省、市、縣的脫貧政策,我們團結村現在實現了戶戶有產業的發展格局,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專業合作社也蓬勃壯大,2019年整村實現了脫貧。」

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馬俊良通過政府的支持,貸款擴大了養殖規模,從以前的幾頭牛發展到了現在的幾十頭牛,自家還種了二十幾畝地,自種自養,每年可以收入十多萬,生活過得美滋滋。

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馬俊良:「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我今年貸款買了15頭牛,今年至少能賺幾萬塊錢,也脫貧了,共產黨的政策對我們老百姓也確實好,一年該享受的各種政策我們也享受了,新房子蓋上了,現在啥困難也沒有」。

2020年該村將持續落實脫貧攻堅政策,使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

直灘鎮團結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袁明:「下一步,我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育壯大產業發展基礎,使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產業發展壯大,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古浪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周光耀

● ● ●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農採收露笑顏 2020-11-2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西昌電力扶貧側記 2020年09月07日 18:33:46來源:四川新聞網涼山頻道 編輯:王飛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懌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在阿西木的家鄉疏附縣託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植高粱,很多村民扎得一手好掃把。儘管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扎掃把的傳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卻沒有形成優勢產業。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半年前,村主任李志成安裝上了坐便器。安裝之初,李志成還擔心屋內會有異味,通過半年的使用,他的疑慮逐漸打消了。李志成說:「現在無論冬夏,還是下雨下雪都可以正常上廁所,非常方便。」為了打消村民疑慮,李志成帶著村民去他家親自體驗,帶動更多村民參與到「廁所革命」中。在「廁所革命」的推進中,建華鎮通過逐街入戶等方式,向群眾宣傳農村改廁政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張笑臉換一個水故事
    呂文春 攝茛2010年4月6日,貴州盤州市普古彝族苗族鄉廠上村村民遠距離背水場面端午節這天,我來到山東高密西鄉的農村,開始了為期三天的「體驗生活」。這是古膠萊河畔百脈湖底的鹽鹼、澇窪、高氟「苦瘠之地」,「大黃牙」成為這方水土的特殊地域符號。而如今,這裡的人們開始用換假牙的方式迎接小康生活。
  • 右玉縣康平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66歲的米倉是康平村最早一批搬遷村民,7月13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就是走進他家的新居查看村民居住生活條件。威遠鎮康平村村民 米倉:樓書記坐了20分鐘左右,跟我說來這裡好不好,我說很好,我說可比我原來村裡頭強,問身體好不好,我說也挺好,什麼毛病也沒有,我也跟樓書記說了,我說我的生活相當好,跟過去相比,現在就是小康水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磅礴的馬鹿河
    開欄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專欄,連續刊發我市30餘位作家從基層帶來的脫貧故事,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山野菜種出好日子
    吉林省安圖縣明月鎮福林村村民盧廷春在自己的大棚裡幹勁十足。 「現在政策這麼好,自己種山野菜就能掙錢,越幹越有勁。」2016年,盧廷春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病多年沒有勞動能力,家庭生活僅靠他一人支撐。靠著種植馬蹄葉,2017年盧廷春家實現脫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梨樹縣:黑土地上綠色路
    7月22日下午,他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稈腐爛後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鬆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  生態富民——  以前賣河鮮 如今賣體驗  「以前村民養殖螃蟹都住在湖面上,雜草多,垃圾也多。現在搬遷後水質環境變好了,更容易出精品蟹。」站在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東山)東大圩標準池塘邊,東山鎮新潦村村民宋永康坦言,生態環境好轉,他從螃蟹身上賺到的鈔票也將更多。  幾年前,宋永康在太湖東山附近承包了150畝蟹塘。
  • 非洲媳婦在青田過上小康生活
    他們相伴回國 相約要過上好日子劉少林是個來自麗水偏遠小村的山裡娃,沒念過幾年書,「不懂大道理」,但用他自己的話說,從小就懷著「要富起來」的夢想。為了圓夢,2014年,44歲的他遠赴非洲賴比瑞亞「淘金」。儘管一路歷盡坎坷也沒能如願掙到錢,但與非洲姑娘Fanga的相識相戀,改變了他的生活。「在我老家,只要肯吃苦、踏實幹,一定能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寧夏養牛行家馬國財的小康路
    旱天嶺村村民在園區作業 攝影:李峰旱天嶺村村民正在平整園區 攝影:李峰旱天嶺村養殖園區 攝影:楊佳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羅來安、楊佳澎):37歲的寧夏回族青年馬國財曾是一個貧困戶,多年在外奔波也沒賺到什麼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
    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訪金斯瑞 感受企業氛圍
    近日,南京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該系列發布會邀請中央駐寧媒體、省屬媒體、市屬媒體、網絡媒體和外宣媒體等參加,宣傳報導南京市不斷書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積極推動建設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